• 我的订阅
  • 人文

《三国演义》中曹睿为何选择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6 06:21:00 来源:戏说三国

魏明帝曹叡在临终前,原本计划是选择: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个人为辅政大臣,但是由于手下两个机要秘书孙资、刘放的建议,改变了主意,改立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由此才导致10年后的高平陵政变,被司马懿控制了朝政。

这里有两个问题:

1、为何曹睿第一次选择辅政大臣时,选择了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五个人?

2、孙资、刘放建议更改人选时,曹睿为何同意了选择曹爽与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曹睿为何选择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曹操与曹丕等人

首先分析第一个问题,曹魏的江山是怎么得来的?是曹操带领一批曹魏宗族打下来,当年曹操打天下时,跟随曹操的有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曹氏与夏侯氏不仅为曹操的天下出钱出人,而且几乎把整个家族都绑在了曹操的战车上,是曹操能够打下天下的其中一个原因。

而且这些曹氏与夏侯氏在曹魏政权是掌握兵权,曹操把他主要兵权都交给曹氏与夏侯氏掌管,而没有交给外姓将领,主要还是因为曹操信任这批人,曹操时代的三大军区统帅是曹仁掌宛城与襄樊战区,夏侯惇掌合肥与淮南地区,夏侯渊掌关中、陇右与凉州地区,曹纯掌曹操手下最精锐的骑兵虎豹骑,曹操之后是曹休掌合肥及淮南地区,曹真掌关中陇右与凉州地区,由引可见曹氏与夏侯氏在曹魏政权中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中曹睿为何选择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曹睿与曹真

曹氏与夏侯氏以及他们的后代与曹操、曹丕、曹睿以及他们的后代形成政治共同体,所以曹操去世后,曹丕和曹睿也一直起用曹氏与夏侯氏的后代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比如夏侯献是夏侯惇的孙子,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的儿子,上面说的辅政五人中只有两个人例外,其中秦朗是曹操的养子,曹宇是曹操的儿子。

曹丕称帝之后,仍然采取了亲近及重用曹氏与夏侯氏的政策,疏远曹植、曹彰等直系亲属,这是曹操之后的国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曹丕与曹植有过储君之争,同时曹植与曹彰等人由于是曹操的直系亲属,对曹丕帝位是有威胁的,因此要疏远或者打击,而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虽然属于宗亲,但由于是远亲,没有继承权,所以实际上对曹丕是没有威胁的。

《三国演义》中曹睿为何选择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曹氏与夏侯氏宗亲

所以,曹睿选择辅政大臣也是从曹氏与夏侯氏的后代中选择,所以选择了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是曹操的养子,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所以秦朗也没有威胁,是可以被重用的,而燕王曹宇则是曹操的亲生儿子,这也是曹睿临时改变主意的原因所在。

现在来分析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孙资、刘放建议曹睿更改辅政大臣时,曹睿就同意了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呢?

起因就是因为燕王曹宇,曹宇因为曹操的亲生儿子,同时还是曹睿的叔父,是曹操的直系亲属,在血缘上与曹操更为亲近,而曹睿是曹丕的长子,曹操的长孙,与曹宇一系其实有些竞争关系,曹睿有些不放心,所以当曹睿最初宣布曹宇为大将军,准备给予辅政重任时,曹宇按照礼制应该推辞,曹睿立即就反悔了。

《三国演义》中曹睿为何选择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孙资、刘放与曹爽

中国人本来就是如此,虽然很想做一件事,按照礼仪也是要推辞的,比如曹丕称帝要三次推辞,能说曹丕不想称帝吗?当然不是,这是礼制,所以曹睿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曹宇也是按礼制推辞一下,结果曹睿就不想任命曹宇了,把孙资、刘放叫来问话,孙资、刘放两人也说曹宇不能担当大任,于是曹宇的辅政大臣就没当成。

孙资、刘放反对曹宇当辅政大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俩与夏侯献、曹肇两人有过节,并且夏侯献、曹肇说过威胁孙资、刘放的话,因为孙资、刘放为了自己的安稳,极力阻止夏侯献、曹肇两人成为辅政大臣。

曹睿在选择辅政大臣时已经是重病了,重病中的人,分析能力已经不如正常人了,再加上曹睿也不想再折腾,于是在孙资、刘放两人的极力劝说,曹睿改立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这两个人都是孙资与刘放建议并极力劝说的,因为曹爽与司马懿辅政对孙资与刘放没有坏处。

《三国演义》中曹睿为何选择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孙资、放放擅权

曹睿虽然同意了孙资与刘放的建议,但当曹睿有些清醒时,就意识到曹爽与司马懿搭档辅佐肯定是不合理的,原因就是曹爽能力太差,又没有工作经验,而司马懿身经百战,在官场上打拼了几十年,两人的能力相差巨大,如果同为辅佐大臣不在一个档次的话,一个人就能很轻易地扳倒另一个,造成独自掌权的机会,那样的话就对曹魏江山社稷有危害了。

辅政讲究的是权力平衡,需要的是相互制衡,但曹爽与司马懿明显就不合理,曹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准备废除曹爽与司马懿辅政,但孙资与刘放在曹睿病重期间,再次极力劝说,甚至拿着曹睿的手写诏书,这差不多就是逼宫的形式,曹睿在病重期间根本没有精力进行辅政大臣的再次选择,再加上孙资、刘放的刻意坚持,所以最终定了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极不合理的现象,最终也导致了司马代魏,司马代魏的第一责任是曹睿,因为他选择了错误的辅政大臣,还不如第一次的人选合理。

《三国演义》中曹睿为何选择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病重中的曹睿

孙资刘放选择曹爽还有一个机缘巧合的问题,当曹睿问孙资、刘放关于燕王曹宇的情况时,曹爽正好在场,孙资刘放就做了一个人情给曹爽,推荐曹爽为辅政大臣,曹爽肯定要感激孙资、刘放两人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曹爽的运气不错,被选为辅政大臣也有运气的原因,这在政治上有些幼稚,但历史就是如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6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司马懿夺权时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
...无疑是三国时代人才最多的阵营。这个阵营最鼎盛时,按三国演义说法是,文臣无数,武将如雨,用人才济济都不足以形容。这群人跟随曹操打天下二三十年,忠诚绝对没得说,但悲催的是,英雄也
2023-05-28 16:51:00
三国杀中的“独眼龙”除了夏侯惇,还有谁?
...因为有一个“拔矢啖睛”的典故,当然,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含有一定的艺术加工以及虚构成分,但也正因如此,夏侯惇成了大名鼎鼎的“盲夏侯”。在三国杀当中,夏侯惇的武将卡面也对
2023-01-22 16:26:00
司马师对曹魏宗室的血腥清洗:夏侯玄、李丰、张缉的悲惨命运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通过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此后,便开始清除异己,大肆杀戮曹魏宗室和忠于曹魏的大臣。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掌权,继续杀戮那些忠于曹魏的大
2023-12-08 09:06:00
三国时期曹魏前废帝曹芳的成长与登基
...公孙渊,正在返京路上,于是快马加鞭赶回洛阳。此乃《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等到司马懿急入宫中,魏明帝已经进入弥留之际,握着司马懿的手说:“我强忍着不死,就
2023-09-30 08:55:00
司马懿缘何忌惮夏侯氏
...均堪称曹氏心腹,亦共同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既诛曹爽后,猛然发现曹爽亲族夏侯玄尚领重兵守备雍州等处,担心夏侯玄起兵发难,于是急调夏侯玄回京。而夏侯玄
2023-04-20 11:39:00
父亲为救曹操而死,儿子成为曹魏大将军
...。同时,曹真在箕谷击败赵云、邓芝的偏师。因此,和《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形象不同,在《三国志》等正史中,曹真无疑是智勇兼备,战功赫赫的名将。街亭之战后,曹真认为诸葛亮必攻陈仓,于
2023-06-14 08:55:00
盘点三国里一些有趣的故事
...是英年早逝。但也有少数高寿的人。活过70岁的有孙权、司马懿、贾诩、顾雍。活过80的有钟繇、杨彪、张昭、廖化。90岁以上的有割据交州的士燮、司马懿之弟司马孚、魏国大臣高柔、吴国
2023-04-23 10:23:00
曹操生前留下三名猛将,为何都被曹丕处死了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的总体基调是褒刘贬曹。在罗贯中笔下,曹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奸诈之辈,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曹操是一个极其合格的领导,他身上有两大优点:一是爱惜人才,他唯才是举
2023-04-22 16:08:00
三国历史揭秘:董卓之乱到赤壁之战的真相与
...来纠正一个常见的历史误解,那就是“魏延兵变”。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被描绘为一个背叛刘备、企图篡位的奸臣,而事实上,魏延一直是刘备的忠臣,他的死是因为被诸葛亮误会而被斩杀。)
2024-03-13 06: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