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咸丰九年,那可是左宗棠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啊!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超级有名的“樊燮京控案”,左宗棠被湖广总督官文给弹劾了。就因为当时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手下当幕僚,所以就被人说成是“天下第一劣幕”。不过呢,以胡林翼、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可没闲着,他们极力维护左宗棠,还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湖南,而湖南不能一天没有左宗棠”。
官场如戏,全靠演技。官文参奏左宗棠,胡林翼力保左宗棠,这出惊动朝野的大戏,很快就引起了咸丰帝的关注。接下来,一场精彩绝伦的官场智斗即将上演。至于结果如何,咱们暂且按下不表,还是先从开头说起吧。
【樊燮案的经过】
咸丰四年(1854),左宗棠受到湖南巡抚骆秉章的热情邀请,第二次进入湖南巡抚幕府担任助手,这一待就是六年之久。在这期间,左宗棠把湖南的军政大权都揽到了自己身上,结果布政、按察两司的长官,甚至巡抚骆秉章本人,都只能在旁边看着他忙活,就像一群陪着吃饭的人一样。
特别是左宗棠这货,脾气古怪得很,行事又耿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官场和社会上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不可避免地要被这些人嫉恨和反对。
樊燮是湖北恩施人,参军后立了点小功,再加上他擅长巴结奉承,很快就爬到了湖南永州总兵的位置。但是这个樊燮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名声很差。他经常让士兵在他家里干私活,甚至连他姨太太的衣服都让士兵洗。
您猜怎么着,这樊燮啊,平日里抽烟、喝酒、打牌,那可真是五毒俱全!而且,他所有的开销竟然都在军营里实报实销,这可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啊!仅仅是挪用军饷这一项,有据可查的就多达九千多两!当时的湖南可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灾区,财政那是相当吃紧啊!可樊燮这家伙居然敢顶风作案,这其中的原因,您猜是什么呢?
樊燮背后的大靠山正是湖广总督官文,而官文的爱妾和樊燮还是亲戚关系呢。就这么一个声名狼藉的人,官文竟然还上奏推荐他当湖南提督。
虽然官文是总督,但实际上在湖南负责军政事务的是骆秉章,更确切地说,是左宗棠。官文绕过骆秉章推荐樊燮,这可不符合官场的规矩啊!所以没过几天,骆秉章就上了一道奏折,参劾樊燮。
咸丰帝的批示那是相当快啊:樊燮你赶紧卷铺盖走人!这一下,提督没当成,连总兵也丢了。不过樊燮和官文心里跟明镜似的,左宗棠才是湖南的扛把子,人送外号“二巡抚”,这弹劾奏折肯定是他捣鼓出来的。
为了避免受罚,樊燮也只能低头认怂,他亲自跑到长沙去拜见左宗棠,希望能走走后门,看看有没有翻身的机会。
左宗棠是个自视甚高的狂人,在他眼里,湖南的官员都是他的下属。樊燮现在是有罪之身,又有事相求,态度应该谦卑才对。可这家伙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见到巡抚骆秉章时,还知道单腿跪地行大礼,见到左宗棠,却只是拱了拱手,意思一下就算打招呼了。
左宗棠本来就看他不顺眼,立马扯着嗓子喊道:“武官见了我,不管官大官小,都得请安。你咋不安呢?”樊燮平时嚣张惯了,把自己来的目的都忘光了,还顶了一句:“朝廷制度可没说武官见师爷要请安。武官再不受重视,我好歹也是朝廷二品大员,凭啥给你请安?”
要说樊燮这话吧,确实挑不出啥毛病,毕竟朝廷有规定嘛。但樊燮这货却忘了,左宗棠可不是一般的师爷,人家可是“二巡抚”啊!左宗棠也没想到樊燮这货居然是这种态度,当时就气得不行,直接就骂了一句:“你个王八蛋,给我滚出去!”骂完了还不解气,据说还想上去踢一脚,也有人说是打了一耳光。
樊燮这小子很快就跑到官文那去告左宗棠的状了,要知道,之前官文对骆秉章参劾樊燮这事儿本来就不爽,所以他决定要参左宗棠一本,而且还想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这就是“樊燮案”的来龙去脉啦。
官文这道参劾左宗棠的奏折那可真是说得头头是道啊。官文说左宗棠是个“劣幕”,还说湖南巡抚衙门是“一官两印”。这意思就是说,湖南巡抚那儿出了个品行恶劣的幕友左宗棠,他张狂得很,啥事儿都要插一手,权力都快被他架空了,这还像话吗?这满人坐的江山是不是要改姓了啊?
咸丰皇帝收到参劾奏折后,原本就对曾国藩、胡林翼等汉人大臣心存疑虑的他,立马就警惕了起来。上谕批示下令官文查办左宗棠,并给出了处理意见:“左某要是有什么不法行为,就地处决”。这情况可就很严重了啊。
幸好湖北巡抚胡林翼跟官文关系不错,在他的斡旋下,左宗棠才没被按照正常司法程序逮捕入狱。咸丰的谕旨一下,湖南的官员们可高兴坏了,有人甚至在左宗棠家的大门上偷偷写了“钦加劣幕衔帮办湖南巡抚左公馆”,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为了不连累其他人,左宗棠在咸丰九年十二月向骆秉章提出了辞职,同时也结束了他的幕友生涯。就在左宗棠前途未卜,福祸难料之时,一场以胡林翼、曾国藩等人为首的营救行动也在暗中悄悄地展开了。
【人必须要救但一定要讲究策略】
在解救左宗棠的行动中,有两位关键人物功不可没,一个是掌管中枢的肃顺,另一个则是潘祖荫。
这个时候,湖南籍在京的一些官员,也开始纷纷行动起来,王闿运、郭嵩焘很快找到了肃顺,请求他在咸丰帝面前说情。但肃顺认为,必须要有人先站出来保奏左宗棠,等到皇上问他的时候,才能从旁说话。因此这保奏的人很关键。这个时候,湖南籍在京的一些官员,也开始纷纷行动起来。王闿运、郭嵩焘很快找到了肃顺,请求他在咸丰帝面前说情。肃顺心想,这可不行,必须得有人先站出来保奏左宗棠,等皇上问起来的时候,我才能从旁帮衬几句。所以啊,这保奏的人可得好好选选,得是个关键人物才行。
王闿运和郭嵩焘立刻想到了潘祖荫这号人物。潘祖荫可是咸丰二年的探花郎,现在担任南书房侍读学士,那可是咸丰帝身边的大红人啊!他的爷爷就是乾隆朝赫赫有名的状元大学士潘世恩,所以他在朝廷里有很多老朋友,说话那是相当有分量的!
王闿运和郭嵩焘为啥要找潘祖荫呢?这就是关键所在啊!首先,潘祖荫不是湖南人,他站出来保举左宗棠,那是一点儿嫌疑都没有;其次,潘祖荫和左宗棠一点儿私交都没有,咸丰帝绝对不会怀疑他有啥别的动机。
既然不是湖南人,又和左宗棠没有交情,潘祖荫为啥要保奏呢?郭嵩焘便想了个妙计。
郭嵩焘和潘祖荫在南书房一起工作,所以对他很熟悉。郭嵩焘先写好了推荐左宗棠的奏折,然后揣着三百两银票,直接去了潘祖荫家。碰巧的是,潘祖荫最近手头有点紧,两人见面后,郭嵩焘就直截了当地说,让他推荐一个人。
潘祖荫好奇地问保奏的是谁,郭嵩焘却调皮地卖起了关子,说奏折已经写好,名字就别多问啦!如果答应的话,报酬是三百金哦!他们俩可是多年的好基友,一向相互信任,如今做个顺水人情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还有三百两的报酬呢!
两人吃饱喝足后,潘祖荫还是有点不踏实,但已经被郭嵩焘拉到了奏事处,把奏折交给了奏事处的太监。直到这时,郭嵩焘才告诉他,保举的人是左宗棠。潘祖荫听说过左宗棠在湖南的事迹,也知道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还算满意。
潘祖荫的奏折那是相当快就到了咸丰帝的御前,咸丰帝就找肃顺商量,肃顺正好借坡下驴,说:“潘祖荫那可是国家的世臣,他保的人肯定可信,咱就先放宽心,看看后续情况再说吧。”咸丰帝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下旨,让这个案子慢慢审,这不就有了周旋的余地了嘛。
官文这家伙挺会来事儿,知道朝廷里有不少人在保左宗棠,就赶紧跟风,说左宗棠虽然有错,但也是个人才,看在他是初犯的份上,就饶了他这一次吧。就这样,轰动一时的“樊燮案”就这么收场了。
潘祖荫在保举的奏折里,有句特别经典的话:“国家没湖南一天都不行,湖南没左宗棠一天也不行。”就因为这句话,左宗棠才保住了小命。
左宗棠发达后,对潘祖荫的救命之恩那是一直记在心里啊。要知道,左宗棠可是个我行我素的主儿,从不给同事们送礼,唯独对潘祖荫是个例外,每年都准时给他送上一份厚礼,看来左宗棠在官场上也不是完全不懂事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0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