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这位皇帝年少登基却没有任何作为,因废除一项残忍制度被后世称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1 07:31:00 来源:戏说三国

皇帝复辟是历史上一种很少见的现象,复辟的意思是当了两次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五位复辟皇帝,分别是晋惠帝司马衷、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昭宗李晔、明英宗朱祁镇,虽然他们都当了两次皇帝,但在位期间都没什么作为可言,小编要介绍的是明英宗朱祁镇,对于明英宗,可能读者对他非常熟悉,他虽然两度为帝,可他是公认的没有什么作为的皇帝,但他竟然得到后世的高度称赞,因为他废除了一项惨无人道的制度。

这位皇帝年少登基却没有任何作为,因废除一项残忍制度被后世称赞

明英宗朱祁镇真像

明朝开国后,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明朝皇帝去世,都要进行一项惨无人道的制度,这项制度就是殉葬,一般是在后宫中处死部分妃嫔宫女作为陪葬品,根据史书记载,给明太祖和明成祖殉葬的妃嫔宫女多达几十人,而以宽厚仁爱著称的明仁宗和明宣宗,都有近十人为其殉葬,但到了明英宗驾崩前,他竟然下遗诏,废除这种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

这位皇帝年少登基却没有任何作为,因废除一项残忍制度被后世称赞

挖掘出来的殉葬坑

殉葬制度早在夏商周时期已经存在,历朝历代都有殉葬现象,可以说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究竟为什么帝王死后要以活人殉葬,原因已经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殉葬制度惨无人道,非常残忍,明英宗废除殉葬制度的原因,与一个叫朱有炖的人密切相关。

这位皇帝年少登基却没有任何作为,因废除一项残忍制度被后世称赞

接受殉葬的妃嫔宫女

朱有炖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长子,与明仁宗朱高炽同辈,朱橚父子远离明朝权力斗争,安心做藩王,朱有炖死于明英宗复辟的天顺年间,他向明英宗表达了自己不要殉葬的强烈意愿,明英宗对此事非常重视,亲自下诏:“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可惜诏书下晚了,朱有炖的王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都按照祖制殉死,明英宗后悔莫及,因为此事,他决心废除殉葬制度。

这位皇帝年少登基却没有任何作为,因废除一项残忍制度被后世称赞

影视剧中的明英宗

公元1464年,明英宗病逝,他把长子朱见深召来,对朱见深说:“自太祖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朕不忍心这样做,朕死后千万不要殉葬,皇儿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残忍的事情!”,朱见深对父亲承诺:“孩子一定谨遵父皇所言!”

同年2月23日,明英宗驾崩,终年37岁,庙号“英宗”,谥号“睿皇帝”,葬于裕陵,朝廷谨遵明英宗遗诏,没有进行殉葬,从此,明朝殉葬制度画上句号。

这位皇帝年少登基却没有任何作为,因废除一项残忍制度被后世称赞

明英宗废除殉葬制度

明英宗年少登基,宠信宦官,打了败仗,当了俘虏,被放回后又被软禁,复辟后改过自身,勤政爱民,一生短短37岁两度为帝,虽然没有作为可言,但他所经历的坎坷一生,可能是他临终前废除殉葬制度的真正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1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给没生儿子的嫔妃制定了一条残忍的制度,防止了后宫混乱
...建社会!?有五位皇帝死后都逼迫自己的妻子陪葬。直到明英宗才废除陪葬制度,并得到后世的称赞。
2022-12-12 15:59:00
揭露明英宗废除人殉制度的原因
明英宗朱祁镇是大明朝260年来最没有出息的皇帝,他唯一被人称道的是临终前一再告诫太子朱见深(明宪宗)不允许在他死后让后宫嫔妃殉葬,更不允许后世皇帝重启人殉制度。后世认为这是朱祁镇
2024-02-16 11:45:00
朱元璋死后,至少有12位宫女殉葬
...葬,这些宫女的家属也会得到封赏。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明英宗时期。1464年,明英宗在临死前,宣布废除殉葬制度。“朝天女户”们用女人的性命,换来了世袭的官职,但这却无法掩盖殉葬制
2023-08-28 12:01:00
朱元璋去世前做了一件事,让后人看了不寒而栗
...包含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等人都有施行的纪录,直到明英宗自己觉得太残忍,才主动喊停。据史书记载,正统初,明英宗目睹父皇的嫔妃殉葬,受很大刺激,天顺年间下诏废止。杀死从殉妇女的
2023-04-22 08:25:00
妃嫔殉葬制度是哪个皇帝废除的
...放在哪个朝代,让活人殉葬的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昏君明英宗,虽然一直被责骂诟病,却做了一件好事,让后宫很多女子幸免于难,他不是个能人,但确实是一个好人。
2024-05-01 20:59:00
明英宗发妻钱皇后瞎眼腿瘸,是后世公认的伟大的皇后
今天,我为大家讲述一个女人的故事,这个女人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一一一钱氏。钱皇后,一介弱女子,与明英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她身体力行,体谅苍生,用自己的温婉与善良改写了历史。钱
2023-02-01 17:04:00
明英宗朱祁镇干了件什么事被后世称道
明英宗是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之所以出现两次为帝的情况,还源于明朝耻辱一战——土木堡之战。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定鼎中原。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拒外敌于外。但是到了正统年
2024-06-26 14:56:00
明英宗废除殉葬制度,是因为钱皇后对他的感情
...十余人。在朱元璋之后,人殉制度就一直延续,唯独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代,废除了这条毫无人道的制度,这其中的原因,还要从英宗的感人爱情说起来。患难之间,方显真情要说明英宗朱祁镇这个
2023-07-24 13:12:00
朱祁镇的污点与亮点:从土木之堡到释放建文帝后裔
...俘虏,美曰其名“北狩”。有些人不但恨王振,甚至提起明英宗也是咬牙切齿。这场战役是他没办法洗脱的污点这没错,但是他治国方面其实也还颇有仁德之名,其中又以两件事为最,其中一件还让
2023-10-13 08: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厦门受降地为何有两个?
第一次受降●时间:1945年9月28日●地点:鼓浪屿海滨旅社旧址(现鹿礁路2号)●厦门受降代表:海军少将李世甲、厦门要港司令刘德浦第二次受降●时间
2025-08-15 08:39: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⑩|青纱帐里的“阿庆嫂”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张海音 陈亚飞文案:张灵 刘杰 刘岚制作:齐媛媛 赵燕杰 马然 刘彤瑶鸣谢:中共容城县委组织部灵韵数字艺术工
2025-08-15 09:07:00
1966年上映的影片《地道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2025-08-15 09:4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田恬)8月15日,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荣誉出品,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出品
2025-08-15 09:53:00
大禹文化②丨九州与德州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15 11:07:00
文学里的抗战·红旗谱三部曲丨烽烟淬笔绘红旗
梁斌。 散襄军供图盛夏,蠡县辛兴镇梁庄村。天空湛蓝如洗,干热的风裹着草木芬芳,拂过冀中平原。土地变得滚烫,像燃烧过一样
2025-08-15 11:19:00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分享一个热知识:《恭喜恭喜》不是拜年歌,而是庆祝抗战胜利的歌曲。
2025-08-15 11:20:00
文学里的抗战·平原枪声丨从未远去的“平原枪声”
抗战时期的李晓明。 肖张镇政府供图夏风,从平原上涌起,掠过无垠的青纱帐,晨曦里的肖张镇从酣睡中醒来。合上《平原枪声》最后一页
2025-08-15 11:22:00
80年前,抗日烽火燃遍燕赵大地。在那个鲜血与战火交织的年代,河北作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并以笔为枪打响文学里的抗战
2025-08-15 11:40:00
文学里的抗战·小兵张嘎丨苇淀深处觅“嘎子”
徐光耀近照。徐丹供图在百岁老人徐光耀床头的经典版画里,嘎子与玉英坐在船头,咧开的嘴角里盛着满溢的阳光——那是烽火岁月里最澄澈的笑
2025-08-15 12:30:00
文学里的抗战·野火春风斗古城丨暗夜星火耀古城
图为李英儒。 李小龙供图8月1日18时许,北京长安大戏院内热闹非凡,由抗战经典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改编、北京京剧院创排的同名京剧即将首演
2025-08-15 12:30:00
文学里的抗战·敌后武工队|敌后尖刀写传奇
1942年,敌后武工队军事行动前的留影,左起第一持枪者为冯志。 资料片“伟大的作品将来一定要产生,而且一定会产生在前线
2025-08-15 12:34:00
文学里的抗战·烈火金钢|烈火中的“金”与“钢”
河间市冀中烈士陵园内矗立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河北日报记者 田 恬摄夏日的滹沱河,阳光洒落碧波荡漾,一片绿意盎然。这条发源于山西的河流
2025-08-15 12:35:00
菏泽民盟书画院系列作品展——花风归来·田立致敬家乡国画作品展
菏泽民盟书画院系列作品展之首展——花风归来·田立致敬家乡国画作品展主办单位:民盟菏泽市委会承办单位:郓城县博物馆民盟郓城支部协办单位
2025-08-15 15:22:00
光耀太行 | 山西抗战中的白求恩
图为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外观。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张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抗战历史长卷中,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以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025-08-15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