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江苏南京:秋粮丰收,底气何来?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1-29 07:39:00 来源:南京日报

我市秋粮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趋势

秋粮丰收,底气何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南京秋收基本完成,各地陆续传来增产喜讯。综合农情系统调度和农技推广系统分析,今年南京秋粮、水稻均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趋势,全市粮食丰收成定局。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夺取秋粮丰收是场硬仗。南京秋粮再获丰收背后有哪些“硬核”支撑?全市上下为提高单产、保障质量做了哪些努力?记者连日来采访多名种粮大户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听他们讲述秋粮生产、收获的故事。

“硬核”基础

高标准建设让“望天田”变“吨粮田”

俗话说,地基不牢,地动山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与稳固的“地基”——高标准农田建设息息相关。

前不久,位于六合区雄州街道砂子沟社区、台园社区的5600亩高标准农田迎来丰收丰产,亩产超700公斤的好成绩令台园社区何庄组村民何有志乐得合不拢嘴,“一茬小麦加上一茬水稻能收一吨粮食,这是名副其实的‘吨粮田’了!”

虽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种田能手,但往年老何都忧心忡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关键时刻已派不上用场。倘若碰上旱涝灾害,丰收丰产就很难有保证。”

去年,雄州街道56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功“上马”,并落户砂子沟社区和台园社区,这让老何喜上眉梢。“高标准农田让庄稼旱能浇、涝能排,别提多好了。”他笑着告诉记者,自今年4月项目交付以来,周边广大农户切实得到了实惠,亩产平均提高约75公斤,亩均增收200余元。

镜头从北转向南,高淳区阳江镇胜利圩片区种植的1.32万亩水稻今年再次迎来丰收,预计秋粮产量可达7200余吨。这个南京面积最大的连片高标准农田由蟹塘“变身”而来,如今田成方、路成网,还引进了4家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种植,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多亏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我连年稳产增收。”种粮大户徐建华笑着说。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南京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有限的资源里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今年,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5万多亩的基础上,我市又落实新建面积0.52万亩,改造提升4.96万亩,目前全市优质粮油基地90%建成高标准农田,为粮食旱涝保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南京还大力开展“吨粮田”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行动,通过耕地地力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新技术新模式集成,以及农业良种推广等举措,在每个涉农区打造1个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稻麦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基本完备的“吨粮田”示范片、样板田,总建设规模3.2万亩,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建成。

“硬核”技术

科学种管贯穿秋粮生产全过程

昨天上午,高淳区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清正忙着清算今年的水稻收成,拿着计算器一番计算,他略显黝黑的脸上很快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亩产比去年多了近50公斤,再创新高!每公斤大米平均售价10.4元,比去年足足高了2元多,这样算下来,每亩增收100多元。”

谈及今年的“大丰收”,魏清感慨颇多:“有‘天帮忙’的成分,但更多靠的还是‘人努力’。”他表示,今年风调雨顺,没有严重灾害,但丰收不能光指望这个,还得靠技术。“我的田里安装了土壤、气象等信息传感器与田间视频监测设备,搭配农情监测专用无人机,采集田间关键信息,还使用了5G技术综合利用遥感监测、无人机拍摄、物联网监测和地面数字化调查等手段。”

另一名种粮大户的丰收底气同样来自科技引领的“四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品种‘宁香粳9号’兼顾了好吃又好种的优点,稻套麦技术解决了粳稻晚熟茬口紧张的问题,测深施缓释肥技术大大节省了人工支出,科学种管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陈小建说。

从一粒良种到颗粒归仓,在南京,科技的力量在各个环节护航农业生产。省农科院的“南粳”系列、南京农业大学的“宁粳”系列等水稻优质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联合攻关的“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新技术实现一次轻简施肥、全程精准供肥;赵春江、张洪程和沈其荣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牵手兰花塘,试验了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等一批“黑科技”;组织遴选农技指导员对接服务科技示范户,推动优质农机装备和农技、农艺服务进村入户……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还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与农业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深化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粮食产业节本增效。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集聚院士团队近10个,建成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80余个,打造先进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场景50多个,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2.8%,居全省前列。

“硬核”模式

“订单化”“集约化”引领粮食生产新潮流

回顾南京今年秋收全过程,记者还发现,“订单化”“集约化”成为新亮点和新潮流。

张立友是六合竹镇镇远近有名的种田大户,今年承包了4000亩田地,水稻收割时却一点不费神,他笑言:“往年农忙时到处找农机,今年我们利用‘北斗智慧农服’平台进行农事作业在线下单,轻松解决了农机使用问题。”

在线预约时间地点,给出每亩收割单价,种田大户坐等收割机手接单……这两个月,类似的场景在我市多个粮食主产区频频上演。“今年秋收,合作社接了近百个订单,都来自种田大户。目前合作社共有50余台机具、40多名机手,之前是机手等活干,现在则是大户下单、农机手抢单。”六合区玖铭农机合作社社长朱久保介绍,目前,合作社正计划再添置十几台机具,为种植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南京地少人多,为破解劳动力短缺、散小农户现代化生产难等问题,我市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引导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优化组织方式,大力推广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有效提高农机具的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经营效益。统计显示,我市300多家农机服务组织承担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的70%以上,不仅节省人工成本,还有力提高了收割效率。

“订单化”“集约化”也体现在种植端和销售端。今年,高淳君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2500多亩“金陵味稻”订单水稻迎来丰收,并在收获之前就全部售罄。据合作社理事长汪君伟介绍,合作社从2019年开始以订单农业的方式,种植“金陵味稻”系列产品,根据客户需求种植水稻,自己种得放心、卖得安心。

记者获悉,“金陵味稻”基地1.4万亩已全面实现订单化种植,带动其他优质稻米品种订单约20万亩。“农户从以前的‘卖稻谷’转变为现在的‘卖品牌’,促进了全市稻米生产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优质稻米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9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京水稻种植面积、单产、总产连续3年稳步提升
...京120多万亩水稻已陆续迎来收获期,从长势情况看,夺取秋粮丰产丰收已成定局。塑品牌拓渠道,“金陵味稻”飘香全国高淳的秋亚稻鸭米、六合艾津的欧标大米、溧水的公正大米、淳化的土桥
2023-10-16 10:50:00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吴琼) 8月25日,全省秋粮生产管理现场推进会在南京市六合区召开。副省长徐缨出席并讲话。徐缨指出,全省秋粮生产即将大面积进入水稻破口抽穗期,这是决定
2023-08-26 07:26:00
江苏秋粮收获超三成,预计呈“三增”形势
...0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早稻连续四年增产,今年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眼下,江苏各地也陆续收获秋粮。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全省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22日,江苏秋粮已收
2023-10-26 13:01:00
...人,他除了自家2000亩水稻,还帮助4家家庭农场运送560吨秋粮入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丰收的成果颗粒归仓,江苏农民一年的辛劳画上圆满的句号。2022年,从低温寒潮到春夏旱
2023-01-07 04:10:00
江苏南京:厚植水稻生产“丰景”底色
...良田、良种、良技,水稻丰收就有了基础。”眼下,我市秋粮准备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今年,我市加强良种良法、良技良机等集成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及时开展水稻育秧,为水稻生
2023-05-12 09:42:00
...亿元。夏粮已丰收到手,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关键在秋粮、大头在秋粮。季辉表示,夺取秋粮丰收,各地除了要强化指导服务和防灾减灾,还要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好中央和省里粮食和油料生产
2023-07-23 07:15:00
...:新华网新华社南京12月27日电(记者赵久龙)眼下江苏秋粮收购正处于高峰期。记者从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据最新统计,全省累计入库稻谷142.09亿斤,占预计收购量的79
2022-12-27 11:11:00
...丰收打下基础。” 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六成以上,稳粮扩豆等任务关键时期也在夏种。为做好夏种工作,我省坚持每周三次调度,及时跟踪掌握夏收夏种进度
2023-06-27 07:19:00
民生粥|迎来“丰收”喜悦,激荡前进力量
...喜悦,也激荡着稳步向前的力量。眼下,从南到北,各地秋粮陆续成熟,人们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多措并举保粮食丰收。安徽水稻主产区无为市85万亩水稻进入收割期,当地组织机械作业服务
2023-09-17 14:3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