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同为托孤重臣,为何司马懿会篡魏,而诸葛亮没有篡汉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4 17:18: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223年,汉昭烈帝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及李严入永安托孤,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李严为尚书令,两人均为托孤重臣,但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蜀汉政权进入诸葛亮时代。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重,征召司马懿及曹爽托孤,曹睿任命司马懿为太尉,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曹爽与司马懿的官职地位几乎是差不多的,唯一不同的是曹爽有假节钺的权力,而司马懿只有假节权力。

托孤大臣的选择历来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由于手握重权,又担心威胁到皇权,因此托孤最重要的就是维持权力的平衡,刘备与曹睿的托孤都是两个人,而且这两个都是能力差距较大,而能力的不平衡,导致最终托孤结局的不同,只不过幸运的是刘备,因为他选择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而倒霉是曹睿,他选择了一个心狠手辣、谋权篡位的司马懿。

同为托孤重臣,为何司马懿会篡魏,而诸葛亮没有篡汉呢?

刘备托孤诸葛亮

托孤大臣之间历来就是充满了政治斗争,所以很快诸葛亮就扳倒了李严,成为唯一的托孤大臣,也成为了蜀汉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军政大权的权臣,诸葛亮在成为唯一的权臣之后,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北伐,以报效刘备知遇之恩和实现当初共同的理想。

同样,北方的曹魏的两大托孤重臣司马懿与曹爽之间也爆发了权力斗争,只不过司马懿与曹爽之间的斗争维持的时间相当长,从曹睿托孤两人,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抢夺权力时,过了整整十年时间,而在诸葛亮那边,李严从刘备去世之后就一直处于权力的边沿,直到李严犯错后被诸葛亮贬为庶人。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轻易扳倒李严,除了李严的能力不如诸葛亮之外,还因为诸葛亮得到满朝文武百官的支持,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朝廷中的重臣,同样的道理,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扳倒曹爽,除了两人之间能力的差距之外,还因为司马懿得到曹魏朝廷主要大臣的支持,甚至还有太后的支持。

同为托孤重臣,为何司马懿会篡魏,而诸葛亮没有篡汉呢?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

但问题是:同为托孤重臣,为何司马懿会篡魏,而诸葛亮没有篡汉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政治理想不同。

诸葛亮是三国少有的有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他的理想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蜀汉国力弱小,但从隆中对开始,诸葛亮辅佐刘备一步一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就从一个客居荆州没有任何地盘的小军阀,一跃成为天下第三大的政治势力,这一个过程,刘备只用了十年,但是,刘备没有完成隆中对的规划,于是这个理想由诸葛亮继续来完成。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人,有像诸葛亮这样的为了理想坚持奋斗的人,也有像司马懿那样为了现实而不断改变的人,诸葛亮是一个理想的政治家,包括他的北伐,在一定程度他不是不知道北伐能否成功,他是知道不能成功也只得这么做,这种无可奈何是诸葛亮为了理想的牺牲。

同为托孤重臣,为何司马懿会篡魏,而诸葛亮没有篡汉呢?

曹睿托孤司马懿

但司马懿与诸葛亮完全不同,司马懿是一个务实的人,他在意的是自己眼前的利益,家族未来的利益,唯独不在意的是朝廷的利益,我们看不到司马懿身上有什么理想可言,只知道司马懿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只要能获取利益,他什么事都会干,包括篡位。

所以当诸葛亮不断把一生拿去实现理想的时候,司马懿却一生都在隐忍,然后伺机夺取政权,获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第二个原因就是:两人的性格、出身有着巨大的差异。

诸葛亮出身没落士族,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17岁时连唯一的叔叔也去世了,17岁的诸葛亮就得撑起整个家族的生活,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姐姐要养活,平常除了耕读,就是研习天下形势,诸葛亮的偶像是管仲和乐毅,一个是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第一代霸主的名相,一个是辅佐燕昭王几乎要灭亡齐国的名将,注意了,诸葛亮的理想就是像管仲和乐毅一样出相入将。

同为托孤重臣,为何司马懿会篡魏,而诸葛亮没有篡汉呢?

诸葛亮与后主刘禅

但是,司马懿就完全不同,你根本不知道司马懿想的是什么?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只知道司马懿为人低调,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这种人很可怕,当一个皇帝不能完全看透一个人的内心,是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人成为托孤重臣的,很明显,曹睿的识人能力不如刘备。

诸葛亮对待政敌的方法就是将李严贬为普通老百姓,而司马懿对待政敌的办法就是屠杀,光是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就屠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五千多人,这就是两个人的差距,诸葛亮比司马懿不知善良仁慈了多少倍,司马懿篡位一点心理负担就没有,而诸葛亮就完全没有想过篡位的事。

司马懿和诸葛亮同受儒家经学影响,但在两人身上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格,司马懿出身河内大家族,他的家族不仅人口众多,而且人才济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相反诸葛亮家族就没有这样的利益集团,也就不会进行篡位的政治谋逆。

同为托孤重臣,为何司马懿会篡魏,而诸葛亮没有篡汉呢?

司马懿与幼主曹芳

第三个原因就是:曹魏与蜀汉的政体不同。

曹魏政权在当时是天下正统,自从曹丕建立魏朝之后,实行了九品中正制,这是一种以出身来论做官的制度,实际上曹丕与士族集团进行了妥协,以换取支持称帝,然后曹丕又实行了打击直系宗亲的政策,像曹植、曹彰等宗亲就是严厉打击的对象,到了最后,曹氏宗亲的势力越来越弱,而曹魏实现的又是官僚政治,权力都控制在官僚手中,当皇帝的能力越来越弱,或者年龄很小时,权力就掌握在权臣手中,而一旦被人控制权力,朝廷很容易被权臣控制。

所以当司马懿扳倒了曹爽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人能制衡司马懿的权力,所以司马懿把权力传承给自己的儿子,当司马懿世袭权力的时候,就说明了司马家开始了篡位的进程,因为这是篡位的标准程序,而所有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九品中正制,当司马家掌握权力时,又拉拢了世家大族,包括高平陵政变司马懿能成功,就是因为获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

蜀汉的政体与曹魏不同,蜀汉是外来政权统治益州,作为外来政权的蜀汉,只能依靠外地人作为统治阶层管理益州人,因此蜀汉内部的主要矛盾是统治阶层与益州本土豪强之间的矛盾,因为本土豪强没有政治权力,却要承担最多的纳税,人口、粮食、钱财的上缴,如果诸葛亮要篡位,那么就会遭遇巨大的阻力,首先益州本地豪强就会反对。

同为托孤重臣,为何司马懿会篡魏,而诸葛亮没有篡汉呢?

司马懿与诸葛亮

其次,蜀汉的立国之本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个人尽皆知,诸葛亮如果篡位,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没有法统性,也没有篡位基础,就连暂时支持诸葛亮的外来荆州派都不会支持,诸葛亮就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这种蠢事诸葛亮是不会做的。

当然,最重要的,诸葛亮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北伐实现理想的任务上,对内依法治国,对外连年北伐,凝聚蜀汉向心力,他根本不可能篡位,而司马懿只想不断地获取实际利益,他击败曹爽后,发现整个天下没有任何人能够支援自己的权力,结果欲望马上就上来了,权力这种东西就像毒品,会上瘾的,最终司马懿世袭权力,到孙子辈司马炎时成功篡位建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都是托孤重臣,司马懿篡魏,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篡汉?
没错,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托孤重臣,也都是显赫一时的权臣,为什么司马懿篡魏,而诸葛亮没有篡汉呢?先说阴险狡诈的司马懿《新三国》里有两段经典的对话,一段是曹操与司马懿的,一段是曹爽与
2022-12-28 21:58:00
...非是各个诸侯国的领导者,而是运筹帷幄的谋士,就比如诸葛亮、司马懿等人,他们的一个决定很有可能决定自己国家的未来的命运,甚至是生死存亡,毕竟作为各自阵营的核心人物有着极高的威望
2022-12-22 10:47
司马懿熬死了多少足以抗衡他的人物?一个对手三位君主
...?一个对手,三位君主,十余位大将和重臣。一个对手:诸葛亮诸葛亮和司马懿真正交锋的次数其实并不多,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的对手是夏侯楙、曹真、张郃、郭淮等人,司马懿则在南线都
2023-05-13 20:17:00
司马懿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对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吗?司马懿评价过4次诸葛亮,你看他都说了些啥一、极致化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碰撞,都堪称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因为诸葛亮和
2023-06-13 14:41:00
...的问世,后人对于其中谋士最为崇拜的应该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了,而诸葛亮一生的生死对手就是司马懿,然而这一切不过是经过小说的渲染才形成的,真正的史实与小说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其
2024-05-20 07:54:00
司马懿的智慧:表面中了空城计计,实则是“将计就计”
...乱世道,委身曹操左右,劲敌是天下无双的“千古奇才”诸葛亮。一方面要应付生性多疑的主公,另一方面还要对付用兵如神的诸葛亮。若非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怎能坐怀不乱应付自如,不但成为
2023-05-20 14:28:00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不愿“称帝”,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曹操、司马懿,甚至诸葛亮也包含在内。当然三国之中也不乏跳“跳梁小丑”,诸如董卓、袁术,这些人妄自尊大,在没有掌握天下之势的情况下就敢贸然“称帝
2023-05-13 14:11:00
聊聊祁山斗智的高潮情节: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相信诸位各有各的看法。有人和罗贯中的看法一样,将诸葛亮视为谋士中的巅峰;有人笃信郭嘉,认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还有人惋惜庞统,觉得凤雏在军事上略胜诸葛亮。可惜的是,历史
2023-11-20 21:02:00
...马谡,字幼常,荆州人,在刘备入荆州后追随刘备,并拜诸葛亮为师。在诸葛亮安居平五路时,诸葛亮派遣马谡出使东吴,成功说服了孙权与蜀国联合抗击魏国。陆逊、诸葛瑾和朱桓同时出兵,出其
2024-06-25 18: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