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3 14:11:00 来源:戏说三国

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述“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尤以汉末群雄逐鹿最为精彩纷呈;汉末乱世持续百年之久,这中间也出现了数位掌握着天下实权,其实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当时所谓的“皇帝”;但这些人虽手掌天下,却始终不愿“称帝”,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曹操、司马懿,甚至诸葛亮也包含在内。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当然三国之中也不乏跳“跳梁小丑”,诸如董卓、袁术,这些人妄自尊大,在没有掌握天下之势的情况下就敢贸然“称帝”,其结果当然是召来天下诸侯共诛之。而“曹操”则不同,自起兵后沙场征战30余载,50多岁就已经称霸北方,更何况还有一个先天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想当年东吴擒杀关羽,孙权写书信向“曹操”俯首称臣,并在信中请求其“称帝”(上书称臣于操,称说天命)。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当然,孙权这封信也有将“关羽之死”的罪名嫁祸给曹操的意思;尽管如此,此时的“曹操”的确有雄厚的资本做皇帝。当时以“陈群”为代表的文臣曾借机劝说“殿下功德巍巍,天下瞩望,所以孙权都自愿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殿下应该正大位,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呀?”夏侯惇等武将也进言附和。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可是曹操却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意思是说孙权这“小子”是想让我坐在炉子上烤啊!面对帐下文臣武将的“劝进”之言,曹操仍旧不肯“称帝”,理由是“如果上天真有此意,我也只愿当周文王。”曹擦曾多次提及“周文王”,也看得出“周文王”就是曹操崇拜的偶像;“周文王”是商朝贵族,礼贤下士,国政昌隆,甚至商纣天下他一人得其三;但“纣王”无道,周文王虽掌天下,且德高望重,但至死也没有“称帝”,直到其子“武王伐纣”,一统天下后才正式做了“王”的位置。

与曹操类似的还有“司马懿”。“司马氏”三代皆为曹魏权臣,尤其是司马懿半生沉浮,最终发动“高平陵政变”,正式诛灭曹氏一族;此时的“司马懿”可谓权倾朝野,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所谓的“皇帝”。但“司马懿”不仅没有称帝,就连魏帝赐给他的“九锡”也被他“固让”(坚辞不受)。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当然还有蜀汉“诸葛亮”,其在三国中的影响力称得上是一支“大旗”;诸葛亮半生为“刘备”开疆裂土,到了蜀汉政权成立后,他更成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重臣。当时刘备临终虽托孤两位重臣,除了诸葛亮还有一个“李严”;李严就曾给诸葛亮写过一封信,劝诸葛亮“受九锡,进爵称王。”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九锡”,指的是皇帝将自己所享受的待遇赐给臣子;说白了,没有一个皇帝会甘心这么做,因此“加九锡”通常就代表着谋朝篡位。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其实“李严”同为托孤之臣,眼见着诸葛亮将蜀汉治理的井井有条,自己心中当然颇有“醋意”,故此才写信诸葛亮“劝进称王”;虽是如此,依照当时“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势和地位,就是将“刘禅”赶下台也并非难事。但诸葛亮在给“李严”的回信中颇有训斥之意,并一再强调自己不过是“东方下士”,并直言说“如果能灭掉曹魏让陛下还归故都,我与诸位一齐升迁,即使十命都可以接受,何况九锡呢?”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尽管曹操之子“曹丕”以及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最后还是做了“皇帝”,但对曹操、司马懿,甚至诸葛亮来说,他们生前绝无称帝的想法。“诸葛亮”拒绝加九锡,肯定不是因为实力不够,更不能称之为虚情假意,他后半生的实际行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那么问题来了,世人皆言曹操和司马懿有“称帝”之心,可为什么到死也不肯当皇帝呢?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想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汉朝奉行在儒教基础上的“以礼治国”;其政治上更强调正统,也就是“忠”字。“仁,忠、孝、礼、义”的概念经过数百年的反复教育,世人早已入心入脑,尤其是尊崇儒教的“文人”。汉末风雨骤起,所谓的“皇权”又何止经历了曹操一人的蹂躏,“天子”也曾数度蒙难,但群雄仍旧“尊汉”不变,从这里也可看出“儒家”思想在世人心中早已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基础”。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曹操”乃是孝廉出身,曾因通《尚书》被举为议郎,可谓深受“儒学”思想教育;再说“诸葛亮”,那就更不用提了,出身书香门第,自比管仲、乐毅;“司马懿”也不例外,更是位“博学洽闻,伏膺儒教”的大才之人。刨去他们之外,就算是草莽出身的“刘备”当初也是断然拒绝;尽管刘备最终成为“汉中王”,但不是称帝,而是“继皇帝位”,其目的不过是打出“汉室正统”的旗号,以此来解决眼下的政治危机而已。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当然少不了三分天下的东吴“孙权”。“孙权”严格的说比曹操、刘备这些几乎是白手起家的元老可差得远,身份也不过是个“富二代”;况且孙权一生只守不攻,四面楚歌之下,“尊实权”的思想更为浓重一些。当初“刘备”称帝之后,东吴众将也纷纷劝进,孙权的回答却是“汉家堙替,不能存救,亦何心而竞乎?”虽非真心,但也看得出其固守“正统”的思想。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后来东吴重臣还变着花样,弄出不少所谓的“天命符瑞”,屡次请求孙权称帝,这时候孙权总算说出了真心话“当初刘备举倾国之兵伐吴,我命陆逊率兵抵御;这时候北边的曹魏有可能帮助我。但此时曹魏却封我为‘王’,我担心如果不接受封号,曹魏反会趁势攻打,到时候东吴西、北两面受敌就惨了,所以我才接受封‘王’。但‘王’的称号我都不敢接,你们今天要我当皇帝,那我更不愿意了!”

曹操和司马懿不敢“称帝”,与汉朝礼教有关

从这里就可看出“儒家思想”在这些人脑海中的影响之大,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曹操”、“司马懿”和“诸葛亮”不愿称帝了;当然诸如“曹丕”和“司马炎”这些人还是争着当皇帝,但他们已经属于下代人,对于“皇权正统”的概念已经在多年的你争我夺中消磨殆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3 1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奠定三国格局的不是赤壁之战,而是一场大瘟疫
...演义》神化了的卧龙凤雏不同,法正是刘备的首席军师。诸葛亮长于内政外交,而法正是军事奇才。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法正屡出奇谋,堪比郭嘉程昱。由于他的益州当地人身份,他在刘备心
2023-02-24 17:22:00
...析才能够知道。比如像三国中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为啥不推荐司马懿呢?这里面的原因很现实!那么,水镜是何许人也?水镜先生司马徽就是卧龙先生诸葛亮以及凤雏庞统的授艺恩师
2024-05-30 06:44:00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
...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在街亭之战时大败蜀将马谡,挫败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而名扬天下。但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奉司马懿之命追击蜀军,却中伏战死。那张郃是被司马懿害死的吗一,
2023-06-10 14:43:00
诸葛亮是如何吓退司马懿二十万雄兵的
诸葛亮的形象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小说中,总给人以谨慎持重的印象,但小说中也有表现其用险的情节,空城计就是一例。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都了解空城计的故事,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在诸
2023-07-24 20:53:00
为何司马家人才辈出而诸葛人单才弱
三国中司马懿与诸葛亮可以说既是冤家又是对手,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两人斗智斗勇,虽然司马懿在卤城之战被诸葛亮甲首三千,但好歹司马懿还是堵住了诸葛亮北进之路,终于在五丈原熬死了诸葛亮,
2023-08-27 06:17:00
诸葛亮和司马懿历史评价不同的背后原因
...国演义》对此作了最精彩的描写,这其中最为出彩的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峙了。就个人能力而言,诸葛亮和司马懿难分伯仲,二人谁赢谁都不易,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就国力而言,蜀弱而魏强
2023-10-12 15:53:00
三国有两场“新城之战”,都和诸葛亮有关
...导致失败一方的主帅丢掉性命。并且,这两位主将其实和诸葛亮存在密切的关系。一、新城之战(司马懿平孟达之战)公元220年,因为遭到了刘封的欺凌,加上担心被刘备追究不救关羽的责任,
2023-02-14 22:09:00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人生道路是怎样的?
司马懿和诸葛亮,最初都是老皇帝的托孤大臣。但是最终,两人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诸葛亮成了精忠护国的忠臣,司马懿则成了篡位夺权的奸臣。那么,为什么这两人,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发展
2023-08-11 17:25:00
为何司马懿面对北伐的诸葛亮却始终不主动出战
...。刘备可谓是白手起家,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同时还有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人,作为时代的引领者,他们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让原本破碎不堪的山河,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不
2023-06-13 14: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