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销售人民币“花束”违规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14 09: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宝鸡日报

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提醒:

销售人民币“花束”违规近日,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接获一起群众举报,称在“抖音”App平台发现我市一视频博主发布了使用流通人民币制作花束的短视频,同时还在直播中展示其制作过程并进行销售。

接到举报后,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立即组织专人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该博主确实存在群众举报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流通人民币折叠成花束的行为如造成人民币毁损,违反《条例》第二十六条关于“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的规定。根据《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故意毁损人民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另一方面,将人民币折叠成花束后进行销售,违反了《条例》第二十五条“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的规定。第四十三条提出,违反《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由于该博主的行为系初犯、销售数量不多,情节轻微并未造成重大影响,且主观上并无毁损意愿,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工作人员对该博主进行了提醒教育,明确告知其行为涉嫌违规,须立即停止销售及在直播中展示有关商品的行为,同时要求“抖音”平台给予警示教育。目前,该博主已及时停止了销售及在直播中展示有关商品的行为,并表示以后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提醒广大公众,人民币图样使用是行政许可事项,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得在宣传品、出版物或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人民币花束”“人民币蛋糕”“人民币高仿冥币”“人民币钱包”均涉嫌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希望广大群众能够提高警惕,自觉不制作、不购买、不使用上述产品,遇到后及时向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进行举报,共同维护人民币形象,共建和谐的人民币流通环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父子买“人民币花束”后投诉
来源:极目新闻近日,湖南一对父子在花店购买9999元“人民币花束”,隔天投诉至人民银行要求处罚花店负责人。相关部门表示,首违免罚,这一做法受到网友点赞。据了解,这对父子在全国涉及
2023-07-16 15:07:00
市民举报拍黄瓜父子购买人民币花束后投诉
近日,一则关于拍黄瓜父子购买人民币花束的投诉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这对父子在一家花店购买了人民币花束,并将其用于庆祝儿子的婚礼。然而,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随后向有
2023-07-17 09:45:00
00后男子和女友争吵,高空扔下3斤多重花束被公诉 事后懊悔:险酿大祸真的后怕
...知楼下平台白天有人活动的情况下,将一束重1.82千克的人民币包扎成的花束从窗口扔出。花束掉落高度为56.1米。物业工作人员刘某某、李某某当时正在花束掉落地旁边工作。花束掉落地
2023-09-20 09:28:00
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管局2022年第9期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及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
...项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警告;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拾圆整;罚款人民币叁仟圆整(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沪市监嘉处〔2022〕1******001603号)。四、上海市嘉定区
2022-12-20 15:58
巢湖街头,王某、邢某落网!
...,避免成为“洗钱”工具。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受到严格保护,禁止任何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的行为。制
2024-03-01 11:58:00
送现金花束涉嫌违法!转账520元和1314元能要回吗?
...金花”能随意送人吗?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现实中,使用人民币制作花束,既有损人民币形象,同时在
2024-05-21 09:27:00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违法!冥币不可『克隆』人民币最高可处3万元罚款在清明节这个缅怀先祖、寄托哀思的传统祭祀节日,大家是否购买过、使用过甚至销售过“看着像人民币的冥币”?注意了,这些
2024-04-06 07:59:00
太平人寿青岛分公司违规被罚 编制虚假资料套取费用等
...规定》第五十五条、第六十九条,对该分公司警告并罚款人民币四十九万元。青金罚决字〔2024〕21号、28号显示,姚雨龙为时任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即墨支公司同城管理部经
2024-10-09 15:23:00
能窃听、可定位,违规生产的“充电宝”该怎么管?
...专用器材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被告人陈某犯非法生产、销售窃听专用器材罪,判处拘役4个月,缓刑5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被告人杨某某犯
2024-05-30 16:0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