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6-17 06:18:00 来源:新周刊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诞生于18世纪中期的《红楼梦》,迄今已流传二百余年。如同莎士比亚戏剧之于英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于法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之于俄罗斯,《红楼梦》正是中国人的美学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入口——它所描摹的,正是“中国之心”。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即特别强调,本书既“无朝代年纪可考”,也“并无大贤大忠”。这一声明的用意在于:它并不针对某朝某代,而是意图对普遍的人性进行反思。如果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讲的是他人的故事,《红楼梦》讲的则是我们的故事。

这使得《红楼梦》成为超越时代的伟大小说,至今仍与我们产生关联。生活美学、生存智慧、人际交往等,皆可从中借鉴。

在《红楼梦》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女性群像光彩夺目,她们无论是行止还是见识,都超出男子之上;而她们的命运,展示了丰富的生命类型,让读者读来更有代入感。

每个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都会代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人生体验和哲学关怀。也因此,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它,会有不同的体悟。少年人从中看到爱情,中年人从中品读人生,老年人则从中获得释然。就像王蒙所说,“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一部作品,只要持续有人阅读它、解读它、发掘它,它就不会过时。

记者 | 桃子酱

编辑 | Felicia

封面丨《红楼梦》剧照

进入正文前,不妨先做一道测试题:贾宝玉是不是贾府的长房长孙?

如果你回答“不是”,恭喜你,你对《红楼梦》是有所了解的;如果你回答“是”或者“不确定”,请自行面壁1分钟进行反思,然后,立刻、马上,复习《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情节,其中明确指出,“贾蓉系长房长孙”。

此处并没有内涵越剧演员陈丽君的意思。她可能是出于口误,才在受访时说出贾宝玉是“长子长孙”,她的后半句话就说得挺好的——“他在那个时代里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2023年8月6日,河北廊坊。游客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景区内参观游玩。(图/视觉中国)

对此,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回应道,这说明人们对《红楼梦》了解的匮乏。当下确实有不少人没有看过《红楼梦》原著,只是通过青少年版改编本、电视剧等了解皮毛,所以,苗怀明呼吁,了解经典,还是应该去阅读原著。

如果从1791年程伟元、高鹗刊印活字本《红楼梦》,即胡适命名的“程甲本”算起,《红楼梦》正式面世已有234年。实际上,1791年之前,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早已诞生,只不过早期它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小圈子内流传。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清代画家改琦绘制的《红楼梦图咏》其中一幅——通灵宝石、绛珠仙草。(图/东京艺术大学图书馆藏)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的剧作是人们了解英国的窗口;莫里哀的戏剧、巴尔扎克的小说教人读懂法国;而要进入俄罗斯人的心灵世界,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是不二之选。《红楼梦》正是与这些名作比肩的巨著,它引领我们触达评论家李敬泽所说的“中国之心”——杰出的中国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对具体人生场景、情感模式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中国人所生活的世界,以及他们感受世界与人生的眼光和修辞。这一切所构成的精神框架,即“中国之心”。

也因此,虽然《红楼梦》所描述的人和事已经远去,但其“中国之心”的内核,超越了时代背景的局限,让它至今与我们产生关联。生活美学、生存智慧、人际交往等,都可以从中借鉴,可谓我们的生命之书。

它不单是影视剧改编的富矿,甚至为“搞抽象”提供了素材,比如当代年轻人让林黛玉与“哈利·波特宇宙”中的大魔头伏地魔成为CP。从这个角度来看,又怎么不能说《红楼梦》具有后现代性呢?

为什么年轻人不爱看《红楼梦》?

2013年,出版机构理想国推出了“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四大名著悉数跻身前十位,《红楼梦》更是超越《尤利西斯》《追忆逝水年华》等公认“难啃”的名著,排在第一位。当时就有人表示不解:《红楼梦》这样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怎么会有人读不下去?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红楼梦》

[清] 曹雪芹 著 / 高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2

有学者发现,当代读者特别是年轻族群对《红楼梦》的接受呈两极化境况:喜欢痴迷者不乏其人,敬而远之者也不在少数。《红楼梦》让年轻人望而却步的原因,有人总结如下:

其一是文字典雅精深。《红楼梦》的语言半文半白,使用了大量南京方言,将中文的谐音文化运用到极致,又有大量的诗、词、歌、赋,以及酒令、联额、对句,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

其二是象征隐喻难读。《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主线、副线经纬交织;并且随处可见谶语,包括诗谶、语谶、戏谶、迷谶、画谶等,使得整部小说充满象征与隐喻,增加理解难度。

其三是篇幅富于挑战。《红楼梦》前八十回有约61万字,程高本一百二十回则有约96万字,要阅读这样的大部头,需要极强的耐力和定力。

其四是人物关系复杂。《红楼梦》人物众多,民国时出版的《红楼梦人物谱》共收入721人(注:后亦有学者统计,《红楼梦》中共出现过900多位人物)。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金陵十二钗正册下又有副册、又副册,再加上丫鬟、小厮、仆役,关系错综复杂,要进入“大观园宇宙”并非易事。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图/《红楼梦》)

其五是生活距离遥远。《红楼梦》成书的年代是清朝中叶,那种贵族式的大家族生活,当代人是难以想象的。

至于最大的障碍,或许是《红楼梦》所区别于其他古典名著的浓郁的悲剧气氛。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一场美好的恋爱历经曲折却终究以悲剧收场,会让需要应对诸多生存压力的年轻人难以接受。

不少学者认为,作为经典,《红楼梦》当然具有研究价值;但在当下,推广和普及《红楼梦》比纯学术性的研究更为重要。这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长短视频不乏受众的原因。其中,视频创作者“米三汉”制作的长达450分钟的视频《一口气看〈红楼梦〉》,2024年仅在抖音平台就有3亿次播放量,获得了1282万次点赞。

米三汉的角色,相当于“现代说书人”。他按照《红楼梦》的回目,逐一串讲故事场景。在讲解中,他把视频画面分为三栏,中间是主画面,左侧栏用来提示知识点,右侧栏则用来梳理情节线索。比如,在介绍宁、荣二府时,他在主画面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人物关系,左侧栏是他整理的以名字区分贾府爷们儿辈分的口诀——“[文]爹(攵),[玉]儿(王/玉),[草]孙(艹)”,右侧栏写的是“绛珠草/以泪报恩”,也就是黛玉的来处。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图/视频平台截图)

在评论区,有人表示,自己是为了高考才来看这条超长视频的,没想到越看越上头,最后脱离了“为了看《红楼梦》而看《红楼梦》”的阶段,真正喜欢上了《红楼梦》。“我的视频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让大家伙儿看原著的时候会轻松很多,不会记不住人物,不会搞乱情节”,米三汉这样表示。他呼吁,大家伙儿有时间还是要看原著,“二刷三刷四刷才是《红楼梦》的打开方式”。

那面名叫“风月宝鉴”的镜子

至于《红楼梦》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职场×《红楼梦》——你可以把贾府看成一个家族企业,贾母是董事长,王熙凤是总经理,贾宝玉则是享受家族基金的二世祖;推理×《红楼梦》——比如日本推理作家芦边拓的《红楼梦杀人事件》虚构了大观园连续杀人事件……

艺术学博士、小说家计文君把《红楼梦》中那面“风月宝鉴”比作哈利·波特宇宙中的“厄里斯魔镜”。“欲望”(desire)颠倒过来,就成了“厄里斯”(erised),所以厄里斯魔镜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渴望、想象或心中所求。风月宝鉴同样如此,贾瑞从中看到了色欲,并沉溺其中。在《红楼梦》中,只有贾瑞被风月宝鉴所惑。计文君从厄里斯魔镜得到启发,有了一个新思路:假如照镜子的是宝玉、黛玉或宝钗,他们会看到什么?再延伸开去,假如是你我来照呢?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厄里斯魔镜。(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计文君得出的答案是:“(它)照见的是人的匮乏与有限,同时背面提醒的是你对你自己匮乏和有限的理解和警惕。”

学者严锋也认为风月宝鉴中的画面是欲望的投射,不过他侧重从虚拟现实的角度来看待它。在论文《假作真时真亦假:虚拟现实视野中的〈红楼梦〉》中,严锋指出,这面镜子从造型、功能和使用方式上来说,同今天的虚拟现实设备实在是太接近了,用户可以通过它们走进梦想的空间,与虚拟的欲望对象进行各种交互,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这是一个具有科幻意味的穿越时空的门户(portal),也是各种电子影像、游戏设备乃至整个网络的化身,贾瑞就是今日网络游戏和成人视频沉迷者的前辈。”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图/《红楼梦》)

同理,太虚幻境就是《红楼梦》中最具虚拟现实意味的空间。在这里,贾宝玉跟贾瑞一样,通过虚拟现实媒介经历了一次虚拟性爱。

严锋认为,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红楼梦》有一个更接近“纯粹”的虚拟现实的特征,那就是它具有格外强烈的沉浸感,并因此形成了特殊而庞大的“红迷”群体。

“《红楼梦》中的人物、环境乃至事件,既真实,又梦幻;既具象,又抽象;既有形,又无形;既可视,又不可视。从这样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对于很多红迷来说,对其影视的改编都有各种各样的抗拒,因为都是对这种不可视的可视性的破坏,也是对其独有的沉浸感的破坏。”严锋写道。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图/《红楼梦》)

在严锋看来,总体而言,《红楼梦》是一个角色扮演游戏(RPG)。比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游戏玩家眼中就是一个典型的冒险RPG场景:游戏人物(刘姥姥)来到某个市镇或城堡,探索未知环境,设法通过关卡,与NPC(非玩家人物,即这一段里出现的门房“众人”)交谈、搜集线索,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荣国府这个活生生而又充满未知悬疑的世界由此浮现一角,而这一切都是读者/玩家通过刘姥姥的视角和行动展开的。这样的打开方式,是不是就有趣多了?

假如《红楼梦》湮没了……

在小说《〈红楼梦〉弥撒》中,作家陈春成虚构了一个《红楼梦》不复存在的未来。小说中把《红楼梦》完成的那一刻称为“红点”,而《红楼梦》文本在红点之后就开始消失:八十回后的部分,作者在世时已经遗失;之后,一步步地,“消失似乎是在纸上、电子文档里和人的记忆中同步发生的”,终于在某一天,所有版本的《红楼梦》上只剩下一堆凌乱的偏旁和笔画,像千军万马的残骸。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夜晚的潜水艇》(收录有《<红楼梦>弥撒》)

陈春成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0-09

在小说中《红楼梦》也曾出现回光返照。比如,某天早上,动物园里一只熊猫突然拔出口中的竹笋,对面前的游客说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吃笋。那些宛如神谕的话语随机出现,被人们心记、口传、手抄,并以残片的形式秘密流传——当局下了“禁红令”,红学会也成为地下组织。于是,唯一有着《红楼梦》阅读记忆的陈玄石,负起了复原其文本的使命。

当陈玄石将《红楼梦》复原到第五十回时,红学会的秘密据点被当局发现,之前所复原的部分被烧毁,红学会成员被杀。临死前,他们纷纷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背‘花解语,玉生香’一回的,有背海棠社吟诗的”,红学会副会长燕同杯念的是这一段:“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也。”

此后的日日夜夜,陈玄石虽然身在石牢中,但他实际上活在关于《红楼梦》的记忆里。他发明了一个玩法,用以消磨岁月:他附体在某个角色身上,随其在情节中流转,过完这个人的一生,之后再换另一个。奇迹般地,那些在八十回的边界处中断的每一条命运,像藤蔓一样自行成长——当然,在他脑中。到他去世时,故事抵达了第一百零五回。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1987年版《红楼梦》片头的“飞来石”,取景于安徽黄山景区。它又名仙桃峰,在电视剧播出后名声大噪。(图/视觉中国)

但愿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一部作品,只要有人阅读它、解读它、发掘它,它就会继续存在。

运营:小野;排版:两只羊

本文原载于《新周刊》

总第685期《重读红楼》

原标题:中国人的活法,都在《红楼梦》里

685期杂志已上市

,即可购买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贾宝玉蒙难,为何不用风月宝鉴救治?只因镜子能救凤姐却救不得他
...为什么就不再出现了呢?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风月宝鉴作为跛足道人度化贾瑞的“法宝”,还曾是东鲁孔梅溪给《红楼梦》题的别名。代表儒家对《红楼梦》的认
2024-09-22 20:10:00
红楼梦:第一首回头诗让脂砚斋都搞错,“谁解其中味”闻之心酸
...无数读书人。☞细说红楼系列020,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浅显易懂,并不存在任何伏笔和隐喻。作者写完《红楼
2024-09-25 19:34:00
给《红楼梦》题名的吴玉峰是谁?
《红楼梦》开篇就讲了名字的由来。从《石头记》到《金陵十二钗》,有好几个名字供选择,结果却被定名为《红楼梦》,不免令人好奇“为什么”?有观点认为《红楼梦》的定名并不是曹雪芹,而是程
2024-09-12 15:22:00
红楼梦:贾瑞痴恋王熙凤,遭恶毒诡计谋害,为何死前却面带笑容?
...暴露王熙凤的恶毒罢了。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不过,贾瑞的死还是遗留两大问题,为王熙凤日后一败涂地埋下隐患,正所谓恶有恶报。一,王熙凤戕害宗庙血食,
2024-09-22 20:26:00
《红楼梦》那么多名字,为什么最终选择用“红楼梦”三字?
《红楼梦》的名字,在开篇就有过描写。可见对名字的选择,曹雪芹极为的重视。(第一回)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
2024-09-12 15:31:00
贾瑞:为什么进去风月宝鉴里,与“王熙凤”私会两回就死了?
贾瑞是《红楼梦》开篇,贾府死的第一个子弟。作为荣国公重孙,贾代儒三代单传嫡孙,他的死断绝荣府一脉,从此贾府在京城的八房,在贾代儒死后就成了七房。贾瑞之死的象征意义很大,直指未来贾
2024-09-16 15:31:00
《石头记》是谁写的?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么?一篇文章讲清楚
...录》后,又发生了几易其名的的情况,从《石头记》到《红楼梦》,究竟哪个名字才是曹雪芹的原文原意?我觉得答案在第一回就已经写了清楚。原文是这么交代的: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
2024-09-12 15:31:00
《红楼梦》作者不止一人,一僧一道的相关情节,是被二次植入的
《红楼梦》的正文部分,应该是从“当日既陷东南...”开始的,在此之前女娲补天及一僧一道的部分,按照结构以及脂砚斋的批语来讲,应该是属于正文前面的《楔子》。对于这段《楔子》,我们一
2024-12-07 10:21:00
风月宝鉴都救不了贾瑞,跛足道人尽力了,只因王熙凤的手段太毒了
红楼梦演义44:跛足道人救苦难,风月宝鉴显原型且说因那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灌溉”一事,导致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双双下凡。与之下凡的还有一干风流冤孽们。这一次下凡历劫由“情”而起
2024-10-05 17: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唱一叹皆是爱!《大唐贵妃》演绎千年缠绵。
2025-08-23 08:58:00
贤哲言行铸成语!齐文化中流淌的千年智慧
从稷下学宫的思想交锋到朝堂上的治世箴言,从战场谋略到市井百态,每个成语背后都是一段鲜活故事。或讲处世之道,或述为政之德
2025-08-23 09:27: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带你回望解放长春那段历史
备受瞩目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已经拉开帷幕,在展览现场,“热烈庆祝长春解放”几个大字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也将人的思绪拉回了20世纪40年代
2025-08-23 11:05:00
我们的抗战|铁血村庄:守家即守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岳致呈 刘志坤 邱明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村落,以血肉之躯筑起全民抗战的铜墙铁壁
2025-08-23 11:14:00
...近日,中国电影《东极岛》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上映,引发了海外观众的热议。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1942年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
2025-08-23 12:0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杨洋,你把掌天瓶落吉林了
热播剧《凡人修仙传》里,杨洋扮演的韩立靠着神秘的掌天瓶一路逆袭,可谁能想到,这只让修仙者趋之若鹜的神器,竟悄悄把“同款”落在了吉林
2025-08-23 13:11:00
父辈的抗战丨百岁老兵邓传丙用一生书写家国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韩学平“为啥要参军?为了保卫家国!为亲人报仇!”已到期颐之年的邓传丙,忘记了很多往事
2025-08-23 18:00:00
壹点笔墨|无棣朱氏溯源考
2019年清明节期间,我曾倡导并组织青州衡王府的衡恭王后裔族人,举行了首次集中、统一、大规模的“衡恭王后裔祭祖恳亲”活动
2025-08-23 18:34:00
8月23日,“河北五超”承德主场对阵保定,“皇上”又来给承德加油,上次喊出夹子音,这次直接上设备!
2025-08-23 21:45:00
抗战中的太原:作家胡正的抗日足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山西作家胡正(资料图片) 山药蛋派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被称为“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
2025-08-22 0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2 09:38:00
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节振国》,讲述了1938年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节振国不畏强暴,率先带领工友们掀起五矿同盟大罢工的浪潮
2025-08-22 10:14:00
一份《救国时报》串联起万里之外的东北抗战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众多泛黄资料和照片中间,一摞新书映入了中国吉林网记者的眼帘,这本书就是《远隔重洋的呐喊:〈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
2025-08-22 13:06:00
在吉林这片土地上,藏着一群人的热血与不屈——东北抗联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
2025-08-22 13:07:00
海报图品 | 齐国那些不可错过的历史名场面
AI图生成:刘伯垚、孙莹长图设计:王岩文案:孙莹、田泽文
2025-08-22 1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