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红楼梦》作者不止一人,一僧一道的相关情节,是被二次植入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07 10:21:00 来源:戏说三国

《红楼梦》的正文部分,应该是从“当日既陷东南...”开始的,在此之前女娲补天及一僧一道的部分,按照结构以及脂砚斋的批语来讲,应该是属于正文前面的《楔子》

对于这段《楔子》,我们一直认为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段《楔子》不太可能出自原作者之手。

首先,《楔子》最开头的部分,有一段“作者自云”,以第三人称的视角代替作者叙述创作《石头记》的原因。很明显,这段话不可能是出自原作者的手笔。

后面紧跟着的是女娲补天一僧一道的故事,再后面就是《红楼梦》书名的变迁介绍,其中有两点非常值得注意。

《红楼梦》作者不止一人,一僧一道的相关情节,是被二次植入的

第一,“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此句后面甲戌本有脂批曰: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注意,正文说《风月宝鉴》这个名字,是东鲁孔梅溪所题,而这段批语却说是“余...故仍因之”,这无形之中就是在告诉我们,批语中的“余”就是正文里的东鲁孔梅溪。

换句话说,写下这段批语的人,正是东鲁孔梅溪。综合诸多脂批来看,不能认定孔梅溪就是脂砚斋,但是可以认定甲戌本所遗留的批语,并不是脂砚斋一个人所加。

第二,“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段话说明曹雪芹并非《红楼梦》的原作者,而是一个批阅增删者。这个说法目前争论还很大,我们暂且不作争论。

假设,曹雪芹并不是一个批阅增删者,而是小说的原创作者。我们再来看这段关于书名变迁的介绍文字,就会发现有很多的矛盾。

试想一下,如果曹雪芹就是原创作者,那么他在创作完这部小说之后,甚至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难道不先给小说想一个名字吗?

《红楼梦》作者不止一人,一僧一道的相关情节,是被二次植入的

为什么情僧、吴玉峰、孔梅溪等人题名在先,而曹雪芹却题名在后呢?如果说前面的那些书名都是曹雪芹故布迷阵,那孔梅溪的批语又怎么解释呢?

孔梅溪的批语,可以证实《风月宝鉴》这个书名是真实存在过的。那么,曹雪芹所题的《金陵十二钗》自然也就应该是真实存在过的。

那么,试问,如果曹雪芹真的是原创作者,这部书为何最后定名为《石头记》或《红楼梦》,却从来没有以《金陵十二钗》这个名字传世呢?

由此,我认为,书中所说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是有道理的,最起码在《楔子》的语境之中是合乎逻辑的。

再往后,有一首四言绝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甲戌本脂批曰:“此是第一首标题诗。”

所谓“标题诗”也就是定场诗,也就是说,这首诗应该是《红楼梦》第一回的定场诗。可奇怪的是,这首诗却没有出现在第一回前,而是出现在了《楔子》部分,并且有脂砚斋作特殊说明。

《红楼梦》作者不止一人,一僧一道的相关情节,是被二次植入的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能想到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红楼梦》原作者的意图,是想按照古典小说的惯例,在每一回的前面写一首定场诗。

但是,因为原作者并没有创作完成《红楼梦》,定场诗自然也就没有写完。后来,曹雪芹在整理补写的时候,放弃了作定场诗的想法,于是这首本该出现在第一回的定场诗,就没有被作为定场诗出现在第一回篇首,而是出现在了《楔子》部分。

仔细琢磨这首定场诗,其实也颇值得玩味。很明显,这首诗是创作于小说基本完成之时,否则就谈不上“满纸荒唐言”,也就不会“都云作者痴”。只有小说基本创作完成,而且已经有很多人阅读过,才会有“都云作者痴”的阅读评价。

那么,这首诗到底是谁写的呢?是原作者,还是曹雪芹?

如果单从语气上来说,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是原作者所作。

脂砚斋批道:

“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

很多人因为这段批语,认定曹雪芹不仅仅是一个披阅增删者,而就是本书的原创作者。

事实上,如果单从这段批语上来看,脂砚斋的批语是针对这篇《楔子》来说的,他的意思是,这篇《楔子》的作者是曹雪芹,所以曹雪芹不仅仅是一名“披阅增删”者而已

《红楼梦》作者不止一人,一僧一道的相关情节,是被二次植入的

那么,这篇《楔子》真的是曹雪芹所作吗?我有一点表示怀疑。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楔子》最后的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因为通过这句话来看,这段《楔子》明明就是脂砚斋自己写的,如果是曹雪芹所作的话,断然不会出现“至脂砚斋”的字样,也不应该出现“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的字样。

但,如果说是脂砚斋所写,那么漏洞就更大了。首先,《楔子》中一僧一道、女娲补天的情节是贯穿全文的,如果删掉了这篇《楔子》,整部小说就无法连贯。其次,如果《楔子》是脂砚斋写的,他就不应该再在后面加批语。

最后综合来看,我认为这篇《楔子》应该还是曹雪芹所写,脂砚斋在重新抄录的时候对其进行了整理,其中的最后一句就应该脂砚斋自己加进去的。因为他把这部书重新命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自然要介绍《石头记》这个名字的来历。

脂砚斋在定场诗旁,还有一段眉批,其中写道: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这句话是紧接在上一句批语之后,其中的“辛酸之泪”和定场诗中的“一把辛酸泪”是一致的,明显指的是曹雪芹。

也就是说,定场诗应该是曹雪芹所作。

但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脂砚斋的措辞。按照他的表述,他认为曹雪芹之所以有“辛酸之泪”,继而“哭成此书”,是因为他是“能解者”

《红楼梦》作者不止一人,一僧一道的相关情节,是被二次植入的

如果曹雪芹就是小说的原作者,他怎么能称作“能解者”,他又要为谁而解呢?

所以,如果我们细挖这篇《楔子》和脂批,就能发现,曹雪芹并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而是一个“批阅增删”和续写者。既然是在续写,用脂砚斋的话说,就难免要“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但是总的来说,曹雪芹既然以一个“能解者”自居,肯定还是要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作者的思想意图。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前面提到过,女娲补天和一僧一道的故事情节,是贯穿于整部小说之中始终的。可如果说这段《楔子》是曹雪芹后来插入的,正文当中的相关情节怎么解释?

其实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小说中与一僧一道有关的情节,基本上都是相互独立的。

比如,甄士隐的故事、贾瑞的故事、柳湘莲的故事、马道婆的故事,所有一僧一道正式出场的有关情节,很明显是被生硬的插入进去的。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小说中有关女娲补天、一僧一道的全部因素都剔除掉,并不会影响整部小说情节的连贯性。

《红楼梦》作者不止一人,一僧一道的相关情节,是被二次植入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小说中有关女娲补天、一僧一道的情节,都是曹雪芹后来插入进去的其素材来源,应该就是曹雪芹的旧书《风月宝鉴》,这是曹雪芹“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重要体现。

事实上,曹雪芹将女娲补天、一僧一道的故事插入以后,导致了很多情节上的不连贯。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贾瑞的故事、马道婆的故事,最关键的就是通灵玉和贾宝玉的关系问题。

按照原作者的设定,贾宝玉就应该是神瑛侍者的化身,可当曹雪芹将女娲石、通灵宝玉插入以后,贾宝玉和通灵宝玉变成了一体两面,但是这种关系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却无从解释,这就是曹雪芹改书留下的后遗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红楼梦:脂砚斋自己都没看透贾雨村,他说的“假语存”根本不可靠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讲到甄士隐和邻居葫芦庙里的贾雨村。甄士隐是致仕还乡的乡宦,家庭富足却盛极而衰,最终家破人亡。贾雨村是落魄举子穷书生,两肩担一口过午不能食,结果否极泰来,官
2024-09-13 20:51:00
读了100遍《红楼梦》,总结一个妙招,终于看懂作者那些精彩伏
《红楼梦》经常被人说“看不懂”,或者对有些解读说“牵强附会”,“曹雪芹都没想到”之类的话。每个人读书,肯定有不同的理解。抄检大观园后,曹雪芹突然写贾母分菜:粥给王熙凤,果子狸给贾
2024-09-14 17:34:00
红楼梦伏笔多精妙?两个细节让林黛玉见识贾府陈年丑事,大开眼界
都说《红楼梦》草蛇灰线伏线千里,曹雪芹最善于用伏笔来叙述故事。可能很多人并不觉得稀奇,很多情节一眼带过,也不觉得如何巧妙,往往错过很多精彩。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绝不仅仅
2024-09-14 17:02:00
《红楼梦》晴雯摔坏扇子后,跪下求情的人为什么会是袭人?
《红楼梦》一书,向有钗黛之争,又因批书人脂砚斋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之说,以本体延伸至影子,便又套出一个“袭晴之争”,即袭人和晴雯的矛盾。原著第七十七回,继“抄检大观园”,王夫
2024-12-12 09:50:00
《只有红楼梦》文旅演艺不只是旅游附属品
...年由其导演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面世,2023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迎客,这种大规模、多空间、以沉浸式体验为主的戏剧聚落群,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形态和文旅演艺的新标杆。然而
2025-09-05 11:08:00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诞生于18世纪中期的《红楼梦》,迄今已流传二百余年。如同莎士比亚戏剧之于英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于法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之于俄罗斯,《红楼梦》正是中国人的美学世界和精神
2025-06-17 06:18:00
红楼梦:为什么薛蟠打死冯渊后的反应,让人越想越惊心?
...府他日之谶。☞细说红楼系列204,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第四回)门子道:“这薛公子原是早已择定日子上京去的,头起身两日前,就偶然遇见这丫头,意欲买了就进京的
2024-09-16 15:28:00
《红楼梦》被称“怀金悼玉”,怀的是哪个金,悼的是什么玉?
...幻境各司仙女,安排宴饮歌舞招待。随后便表演出一套《红楼梦》曲子。《红楼梦》其名也由此而来。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第五回)警幻便说道:“此曲不比尘
2024-09-23 19:57:00
“红楼梦——图像史与物质文化”在苏开展
江南时报讯 11月20日,“红楼梦——图像史与物质文化”特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一楼第二特展厅开展。此次特展展出被誉为“《红楼梦》画册之冠”的《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中的100幅作
2024-11-21 12: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