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古代是否有一种永远喝不“干”的酒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11:1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座上客常满,尊中酒不干——这是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对联,中国古代是否有一种酒杯,它倒满酒后,客人喝酒时,杯中的酒永远喝不“干”?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又以为小编在说醉话,其实小编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人,而且说得都是明白话。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李白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鸬鹚勺,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明朝的刘炳,也曾经写过《荆门赋》,里面有红剥鸬鹚勺,翠消鹦鹉杯。的句子。

李白和刘炳的诗中,都有一个关键词:鹦鹉杯——鹦鹉杯在历史记载中,就是那种“永远”也喝不完酒的酒杯。

有读者说,咱们不提刘炳,专门说李白,李白就是李大白话,他写的白发三千丈;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不都是没有影子的事吗?

可是唐诗中描写的物件,有些看似不合理,其实是真实存在的。比如:白居易的《缭绫》诗中,这样任性地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

缭绫是一种服装,它怎么能如烟、如月、如水(瀑布)又如霜?可是马王堆辛追夫人的素纱襌衣出土后,当代的人才知道,在这件世界最轻、最透明,最飘逸的衣服面前,白居易的诗词怎么描写都不过分。

不管是考古学家,还是古文学家,他们都有一个强烈的心愿,那就是在万幸之中,在某座古墓中出土一件鹦鹉杯,让大家搞明白此杯“酒水不断,常喝常有”的秘密。

这个机会终于在1965年被等到了,南京有一座象山,象山下有多座古墓,为了避免盗墓贼的迫害,南京的文物部门,组织人力,就对这些古墓展开了保护性的发掘。

在这些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价值最大的就是王兴之夫妇墓,从他们的墓志了解道:王兴之本是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的人,曾任东晋的中下层官吏,亡于咸康六年十月十八日。

王兴之墓出土了一批晋代的文物,其中有两件文物值得一提,一件就是王兴之夫妇的墓志铭碑刻。有人这样称墓志铭上的书法:方正遒劲,凝重韵致。笔力挺拔,行气疏朗,尽显古拙。

这块墓志铭,亦成为我国书法界,研究晋代书法的极好样本。

接下来才是本文的重点,那就是一个残破的海螺。这个海螺已经碎掉了一半,露出了海螺尾部一格又一格的内腔。在并非沿海城市的南京古墓中,出土一个海螺就是件不寻常的事儿,更不寻常的是,海螺的螺壳之上,还镶嵌着一个完整光滑的铜边——这个海螺器物是干啥的,一时间竟将在场的古文物专家们全都难住了。

一个人不明白,不代表南京市各行各业的专家们都不明白,南京市博物馆随后开了一次“诸葛亮”会,南京的海洋生物学家,知名作家、还有文史专家,考古学家齐聚南京市博物馆,大家畅所欲言,目的是搞清这个海螺的具体用途。

文史专家说:这个海螺,应该是一件乐器,法螺,螺号都是乐器,不用海螺做乐器,还能做啥?

考古学家说:这个海螺,是不是盛放什么东西的容器?

而作家说:我觉得这个海螺后面大有文章……

最后,海洋生物学家站起来发言,他告诉大家,这个海螺不寻常,它的名字叫鹦鹉螺,原产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这种海螺死后,螺体不沉,而是飘在海面上。鹦鹉螺的螺壳非常漂亮,它是古代沿海地区贵族的炫耀品——那奇妙的形状,美丽的颜色,还有独一无二的质感,任何一样,都有一种令人目眩的富贵。海洋生物学家的话刚刚落地,一名作家站了起来,他激动地道:它难道是传说中的鹦鹉杯?

专家们一起查资料,找书籍,去伪存真,最后一致认定,这个海螺,就是传说中的鹦鹉杯。

鹦鹉杯喝酒不干的秘密,其实也不是什么无解的难题,因为鹦鹉螺硕大,可以装几斤重的酒液,故此,酒量小的很难喝完。最让人觉得神秘的是:鹦鹉螺的螺壳中,有30多个天然分割开的空腔,但彼此都有小孔相通。酒虽然可以倒满,却不能一次将其全部喝干,需要慢慢喝才成。故此,才有了“永远喝不完”的酒杯的美誉。

鹦鹉杯的秘密揭开,等于去了考古界的一桩心病,其实,从这个舶来品上,也让我们看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国家想要强大,就要和世界通商,不仅要开放陆路,更要开放海路,只有这样,才能互通有无,广纳财富,迅猛发展,赢得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晋古墓中的鹦鹉杯,有何特别之处
...鹦鹉杯!鹦鹉杯是古代的一种酒具,李白曾高度称赞这种酒杯装酒,可以倒出三百多杯。而根据《格古要论》等古书记载,鹦鹉杯是一种用海螺制造的酒具,闽越一带的渔民将其打捞出来后,经过一
2024-07-12 11:15:00
福州长乐机场海关查获一批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因花纹如“凤尾”般而得名。凤尾螺和唐冠螺、万宝螺、鹦鹉螺并称为世界四大名螺,又因其独特的外形和稀少的数量而位居四大名螺之首。目前该物品已被依法暂扣,待进一步处理。今年2月,南
2024-08-14 01:54:00
...都机场海关在旅检渠道查获旅客违规携带未向海关申报的鹦鹉螺1件。海关关员在对入境航班所搭载旅客及行李进行监管时,发现一名旅客所携行李X光机图像异常,经现场关员开箱查验,查获鹦鹉
2023-02-03 16:38:00
“鹦鹉螺”里照见微观世界(瞰前沿·大国重器)
...日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鹦鹉螺”里照见微观世界(瞰前沿·大国重器)本报记者  黄晓慧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建设中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怀柔
2025-03-22 06:17:00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鹦鹉螺”,15岁了!上海光源持续服务科研团队产出重大成果上海光源,15岁了!它可以加上很多很多形容词:外形酷似鹦鹉螺、出现在上海初三化学教材封面、中国大陆第一
2024-05-07 14:01:00
唐朝长安城有哪些美食
...上穿紫袍的高管,如今光荣退休。什么是鹦鹉杯?就是用鹦鹉螺做成的酒杯,又被称为海螺盏。据说鹦鹉杯正是以长得美,多盛酒而收到唐朝人的广泛好评。因此,不镶金带银的鹦鹉杯在当时还颇为
2023-08-08 21:22:00
上海瑞金医院里,最新发现很多人还真忽略了……
...龙大灭绝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在地球上。但它的亲戚——鹦鹉螺到现在还有个个种,还存活在世界上,生活在南大西洋。 这里有很多米粒大小圆形的东西,名字叫做"䗴"(tíng),是以前
2024-06-06 09:55:00
《MC》如何从溺尸身上获得三叉戟
...败三叉戟溺尸可以掉落三叉戟;2、向三叉戟溺尸丢一个鹦鹉螺,溺尸会捡起鹦鹉螺而放下三叉戟,我们只要捡起来跑就行了。《我的世界》我们要知道,只有在《我的世界》JAVA版本游戏在1
2023-01-23 00:24:00
贝壳的世界,五彩缤纷
...各样。老师还告诉我们,在古代,贝壳还被用来做钱币。鹦鹉螺启发了我们人类制作出了潜艇,世界上第一艘潜艇就命名为“鹦鹉螺号”呢。戚墅堰实验小学二(1)班 李翔宇指导老师 瞿燕我带
2023-06-13 10: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