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仰止之心 使之向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3 03: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走进星溪书院——

仰止之心 使之向学

仰止之心   使之向学

星溪书院全景

仰止之心   使之向学

星溪书院

仰止之心   使之向学

书院正门

政和县是朱氏入闽首站和朱子祖居地。公元1118年,也就是宋政和八年的时候,朱子的父亲朱松进士及第,授迪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他举家入闽,并在政和创建了星溪书院、云根书院。

据《政和县志》载,星溪书院,“为宋朱韦斋亲建藏修之所,其地位居政和县城星溪之南正拜山下,俯星溪,背正拜,岚影波光,毕会于斯。开窗四顾,熊岫苍翠,若挂檐间,城碟枕山腰一抹楼台稠密如画,先生遐时尝率邑人讲学于兹,后人即其处祠而祀之。”后毁于兵。明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邑人训导吴愚白与提学事周孟中,复建于旧址。清康熙丁亥(1707)内翰张寿峒重修。建隆己亥(1779),知县曹承祖,教谕傅廷珙,训导王孙恭重修。后建天光云影阁。院前有楼屋一栋。清同治五年(1866)知县魏应芳暨傅尔欢泰会同邑绅魏维茂、倪端、徐希业、罗山、杨芬及魏建士、孙材良等募资创建并重建祠内正厅。清光绪甲午(1894)楼屋火焚。是年,邑绅赵瑞徵、魏乃煊、杨之钰、赵普、孙萃、文倪、泽周等,以楼轩爽,临江颇饶风景,复谋之。随募捐绅富,不足,又酌抽应试文武童份金重建,并由熊山书院院长陈祖慊题其额曰“仰山楼”。

《林雍星溪书院记》说明韦斋先生之所以建书院及后人之祭祀先生缘由如下:

“先生……建书院于星溪之南正拜山下,以供职事之余,读书观理,以养其高大之趣,于以风化邑人子弟,使之向学……建以成仰止之心,以待夫学古有志之士。”

“先生有俊才,下笔语辄惊人,肆力经史,期为有用,复游龟山杨氏之门,闻河洛之学,益自折节以趋本,实日用于诚意致知之地,辨义利,察伦理,孝于亲,而忠于君。高志大节,确乎不可尚矣。故其子晦翁先生,得道学之传,承先圣之统,实家庭之训有以启之也。……是故望其宇,俨乎若有思;登其堂,僾乎若有见,瞻乎遗像,肃乎若有所仪型,此星溪书院所为祀韦斋先生也。”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该院改为星溪学校;1952年,洪水暴涨,院舍荡然无存。

朱氏祖孙三代与政和结下了深厚的文化情缘。为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主动融入大武夷朱子文化研学游路线,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政和县在七星河畔恢复建设了政和星溪书院。新建位于中国白茶小镇·石圳湾景区的星溪书院,2017年启动建设,2020年,书院主体工程全面竣工。

政和星溪书院分为照壁、泮池、书院牌楼、山门、韦斋祠、明伦堂、仰山楼等主体建筑,书院建筑群设计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对称形制,表现不偏不倚——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是为中庸之道;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逐递升高,寓意为中正平和,步步登高。

书院照壁,是目前全市最为宏伟的照壁,高3米,宽24米。正面为“星溪书院”四个朱体大字,背面是朱子为父亲撰写的朱公行状,全文6000余字。

登上登云桥,走过泮池,看到的是书院牌楼,它规模宏伟、壮观,牌楼高13.36米,宽18.53米,展开宽度22.22米,采用庑殿顶,黏土筒瓦屋面,三层半拱结构,石柱为础,大开三门,系六柱七楼八字牌楼,其体量为世界之最;牌楼通体使用3.3万块宋、元、明、清历代珍稀古砖砌筑。砖雕的雕刻面积达99平方米,共计雕刻57种118件图案、纹饰,镌刻224字,展现朱子理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是世界上使用古砖雕数量最多的牌楼,被誉为“最美古砖雕牌楼”。

进入门楼照壁正方悬挂的是“天地宾鸿”,是取之朱松作的“将还政和”诗词中的“归去来兮岁欲穷,此身天地一宾鸿”。门楼两旁分别为:明清时期政和县疆域全图、四境图、城域图和县治图,从中可见当时政和的一些基本概貌。

韦斋祠:韦斋祠为清代木结构建筑,多用穿半式构架,夯土山墙,坐东南向西北,四个悬山屋顶围合成方形的抱盒式建筑,也叫“一颗印”建筑。整个建筑用料硕大、结构科学、富丽堂皇,是200年前不可多得的官式建筑。外观单层,实为两层,山面做夯土墙。理宗堂正门厅堂上方排列五层云状形栱。韦斋祠是为书院的“祭祀”场所,主要是祭祀书院创办人朱松。

韦斋室:展室从朱氏入闽、任政和县尉始,分16个板块展示朱松的事迹。朱松,字乔年,号韦斋,宋绍圣四年(1097)闰二月二十三日出生,祖籍徽州婺源县。宋政和八年(1118)朱松上舍登第,授迪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遂举家入闽赴任,迎养父母、胞弟于官舍。因担心自己性急而贻误政事,故学古人佩韦戒性之义,将所居尉署侧室,取名韦斋,旦夕休寝其间以自警,世人称韦斋先生。朱松有俊才,下笔语辄惊人,为官清正廉洁,制治有方,民赖以安,曾作劝邑民消除“溺女”等恶俗。为开化邑风,他到政和上任不久就创建星溪书院和云根书院,延师以训邑人子弟。自此,政和文风始盛,儒士善人彬彬蔚起,故政和有“先贤过化之乡”之美誉。邑民称他“既民之父母,又民之师保也。”

敬斋室:陈列的是宋光宗、元顺帝、明世宗三位对朱松的追谥,以及宋朝周益公撰写的朱公松神道碑、韦斋记、韦斋铭、韦斋记后跋、朱松撰写的“先斋先状”“渝民戒溺女文”“送程复亨序”等,以及韦斋公年谱。

墨韵轩:陈列的是朱松的诗词。朱松是著名的理学家,又是诗人。少年时期的朱松就才华出众,语出惊人,诗文以不事雕饰为美,讲求超然秀发,有出尘之趣,到处传诵,直达京师。朱松一生写过几百首诗,其中写政和的诗就有四十多首,最著名有《将还政和》和《题星溪书院》等。政和是朱氏入闽第一站,朱松将百年后的父母安葬在政和,视政和为自己的家乡。他的诗写得悠然自得,表达朱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作更深的寓意是希望南宋朝廷早日收复中原,结束烽火连绵的战乱,让人们过上稳定的生活。该室还陈列了四副朱子的诗联(影印),并设有书法桌和文房四宝,供嘉宾和书法爱好者挥毫洒墨。

书香轩:政和是闽北边陲山区县,古时交通闭塞,地广人稀,山谷阻险,民罕十连之聚。然而,就是这个僻居山陬的“下邑”,却素称文献之地,自古就有“先贤过化之乡”美誉。政和县自唐咸通初,许延二在澄源上洋村创办首座私塾书院——梧桐书院。宋政和八年(1118),朱熹之父朱松莅任政和县尉,为教化邑人子弟,先后创办星溪书院和云根书院,开政和书院教育之先河。宋绍兴五年(1135)至咸淳七年(1271)的135多年间,全县出过8名进士、45名举人和381名贡生,科名连属成为佳话。此后,明、清两代书院之风大盛,至光绪末,政和境内共有学官、书院、义学、学舍等29所,其中以书院冠名者16所。

韦斋祠居中坐落的是朱松铜像,供后人缅怀祭祀。

明伦堂,是星溪书院讲学之所,居中上方是“万世师表”,悬挂孔子画像,后方两旁悬挂的是孔子四配:曾子、孟子、颜回和恩子,整个讲堂可容纳112人上课。

仰山楼,楼下为办公地,可休息品茗,楼上为芷书阁,目前收集有闽台方志、福建省志、八闽通志等地方正书及各类书籍千余册。同时,中间设有可召开小型研讨会的场所。

朱子像,朱子幼年曾在政和读书学理,成年后经常回政和祭祖讲学,为此政和又被誉为“先贤过化之乡”。朱子身像为汉白玉材质,通体皎白,如云之洁,象征朱子文化与天光同脉,光洁如新。

新建的星溪书院对于延续政和千年历史、弘扬朱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朱子文化教育基地与旅游景区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温翠梅 /整理 政和文体旅局/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3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志存高远  孝行天下
...的状元峰上(李隆智 摄)书院名片 政和云根书院,由宋政和县尉朱松(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创建于宋徽宗政和间,原址在尉署西,明嘉靖二十年(1541),知县俞时歆改建于熊山福
2024-04-08 01:54:00
艺术家田七将启动“万福中华”书法创作计划
...书法作品据了解,田七先生近年来扎根基层福建闽北山区政和县打造中华紫薇园、恢复建设朱子书院、编撰《朱子家训》多体字帖。作为福建省慈善总会理事、南平市人民政府顾问、政和经济文化发
2024-01-01 19:00:00
跟着赛事游南平
...进行发掘,发现唐代龙窑基一座,出土遗物数百件。③ 政和县中小学生足球赛【赛事信息】1.活动 时间: 12月16 日上午8:302
2023-12-04 03:04:00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政和县实验小学创新课堂形式让思政课“更有意思”本报讯 (余长青)“打竹板,竹板响,竹板一响来宣讲……”近日,在政和县实验小学新思想学习教育现场展示点,学校新思想
2024-06-04 02:14:00
建设闽浙边现代化生态新城
...日报南平政和:建设闽浙边现代化生态新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坚持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上先行先试、勇闯新路。今年以来,该县以实施福建省委“三争”行动为抓手,围绕南平市委“五增”任务
2023-06-28 00:54:00
从“尤溪”到“沈川”
...为,应该与一个人有关。宋宣和五年(1123年),朱松由政和调任尤溪县尉,七年后即建炎四年(1130年),他的儿子朱熹在尤溪郑安道别墅出生,并取乳名曰“沈郎”。可以看出,朱松似
2024-01-26 00:18:00
寄情山水   潜心静学
...缺。朱熹初志未伸,未免感到惆怅。归途中,朱熹特意到政和县扫祖父朱森之墓,路经湛卢山时,他登上了这座欧冶子铸祭炼成“天下第一剑”的名山。朱熹一生,仕途坎坷,后弃官讲学,凡名山大
2023-12-04 03:06:00
第四届白茶大会召开 推动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中国白茶集散中心与白茶文化中心。”政和县委书记黄拔荣致辞时表示。政和白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已提升至61.18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政和县立足茶产业资源
2024-05-19 21:44:00
振兴路上   茶香四溢
...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武夷星),打造武夷山市、建瓯市、政和县、松溪县、光泽县5个“全国茶业百强县域”及36个茶业强镇强村。截至2023年底,全市茶园面积72.1万亩、毛茶总产量9
2024-03-22 05: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