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遣怀吟叹古城新生——《唐风集》里的咏太原诗(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2 20:28:00 来源:太原新闻网

晋祠,与太原东南方向屹立的双塔一样,都是太原市的标志性景点。文人们流连于此,题诗作赋,咏物言志,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篇章。1986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唐风集》收有数首山西人写晋祠的诗作。这些作品,角度不同,循着美丽的传说,言尽晋祠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物。

我父亲刘秀峰(曾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写有七言绝句《难老泉》(1981年):

三晋驰名第一泉,清流碧影殿亭前。

长渠水满归何去,涓滴无私泽稻莲。

此诗除被收入《唐风集》外,还被收入《当代咏晋诗选》《山西当代诗词选》《咏晋诗集》等书。这首绝句我很熟悉,每到晋祠,必到难老泉,禁不住要反复背诵这首诗,体味诗中的每一句、每一字。他去世后,诗人、书法家田际康先生用隶书书写出这首诗,并赠我,装裱后,悬在厅堂醒目位置30余年。我的儿孙、来我家的客人,也都熟悉了这首诗,并由衷赞赏。一幅诗书产生的画面,托出了“三晋第一泉”的美景,更写出了难老泉,乃至太原人的胸怀!

诗人宋剑秋先生作《难老泉》:

天造玲珑处,烟岚点翠鬟。

龙归寻洞府,水泻到人间。

飞阁悬危壁,浮云锁乱山。

我来临福地,真个抵嫏嬛。

又作《叔虞祠》:

桐叶遥传此锡封,洋洋大国吕梁东。

风云遇合人文盛,表里河山地势雄。

松柏扶疏云影外,楼台掩映夕阳中。

千秋庙貌崇轮奂,俎豆犹存於穆风。

宋剑秋先生的《难老泉》是五律。前三联写其美、秀、奇,是天造。尾联将自己带入,如临福地、如入仙境那么惬意。此诗借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有“元(原)来如此,好似琅嬛”,琅嬛,同“嫏嬛”,福地也。

《叔虞祠》是七律。讲叔虞祠之来历,即“桐叶封弟”,这是遥远的传说,叔虞受封唐侯,治国有方,后人纪念其功德,建唐叔虞祠。叔虞为晋国开国诸侯,所以叔虞祠又名晋祠。中两联讲叔虞是有能力的人,遇到好机会,大气磅礴治理大好河山。叔虞祠松柏枝叶茂盛,疏密有致,楼台掩映,环境优美。再去看千秋古庙,古代祭祀的礼器尚在,叔虞美德犹存。

山西大学教授姚奠中先生作《晋祠二首》(1963年):

莲池鱼沼似星罗,南北两湖漾碧波。

须向九龙桥上望,还宜竹外看风荷。

晋源之柏岁三千,圣母殿成九百年。

最喜环堂群侍女,风姿绰约出天然。

姚奠中先生写晋祠的莲池鱼沼和周柏。这两处景点都不孤立存在,与水镜台、圣母殿是一个建筑群体,都有古老传说,诗句有画面感和历史感。晋祠十字形飞梁是国内罕见的古桥,桥下有方形鱼池,池中多鱼,故为鱼沼飞梁。从桥上看,竹林外还有风荷,那又是一景。

晋祠的周柏阅尽晋阳沧桑,有3000多年的树龄,而圣母殿的历史有900多年。走进圣母殿,最引人注目的是坐于中央端庄气派的圣母和环绕在圣母周围那群形态、神态各异的侍女,风姿绰约,出自天然。这是晋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一组人物塑像。

依着诗句,想着画面,循着故事,会更爱我们的晋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聚焦2024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 太原宝藏地 诗文传千古
...围红叶 李学军 摄汾河晚渡 赵世凯 摄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悠远的岁月积淀了无数的历史宝藏,也孕育了无尽的人文风光。古往今来,
2024-07-23 08:19:00
...西众多的古建筑和文博场所,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山西太原的晋祠博物馆就迎来大批游客。记者从晋祠博物馆了解到,国庆假期景区客流量会维持在高位,假期首日预计将达到2万人次。记者身后
2024-10-02 18:24:00
...“大平原”命名的城市,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激荡了千年。太原,这座承载着华夏文明基因的古城,如同一部生动的史书,等待每一位行走者以脚步丈量,用心灵阅读。行走太原,可重温历史,可感悟
2025-04-23 08:50:00
...矣。李白曾两次游历山西,留下了40余首诗歌。对于北都太原,他写下了诗歌《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太原早秋》以及散文《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唐
2023-12-13 17:51:00
央媒看太原8月16日,新华社以《太原:跟着电视剧来打卡让旅行更有乐趣》为题,通过视频形式报道跟着“86版《西游记》游晋祠”成了不少游客游览太原的“新玩法”。报道介绍,山西太原晋祠
2024-08-24 06:44:00
跟着悟空游太原央媒看太原10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走进晋祠博物馆——品古建之美 寻三晋之根》为题,讲述晋祠古建之绝之美。报道称,近期,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走红,山西古
2024-10-10 08:50:00
...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锦绣中国年”专题以《山西太原:龙年到游千年晋祠感受历史文化魅力》为题,连线晋祠正月初一现场,呈现春节假期多种特色文化活动。报道称,山西太原的晋祠,文
2024-02-11 19:43: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市文旅局日前推出6条主题旅游线路,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
2025-10-02 17:39:00
网友建言丨太原网友:建议延长晋祠公园夏季闭园时间
...好,方便游客游玩、纳凉。相关资料: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是祭祀西周初年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
2023-07-05 18: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