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广的部队为什么是“龙城之战”的汉军主力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7 06:57:00 来源:戏说三国

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遣四路大军反击匈奴,史称“龙城之战”。从纯粹的军事角度讲,汉朝在“龙城之战”中取得的战果不多,四路大军的一路大半被歼、一路全军覆没、一路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的部队捣毁了匈奴的圣地龙城,取得了一定战果。

可以说汉武帝在“龙城之战”中的最大收获就是长平侯卫青,为之后的汉匈之战找到了一位最杰出的统帅。但鲜为人知的是,“龙城之战”的汉军主力大将其实是李广,结果李广自己没有抓住封侯的大好时机。

汉武帝时期的将军职位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军制将军(名号将军),是朝廷的常设将军位,和平时期也保留,比如大将军、左将军、前将军等等;第二种是军阵将军(杂号将军),是在战争时期设置的临时性指挥职位,这种将军在战争结束后就会撤销。

因为是临时性指挥职位,所以军阵将军的将军名取决于将军的任务或者部队的兵种,比如在指挥舰队的就叫楼船将军,进攻贰师城的就叫贰师将军。从军阵将军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位将军在本场战争中的任务或者部队的兵种构成,从而判断其在战争中的作用。

“龙城之战”四路大军的统帅都是军阵将军,分别是骁骑将军李广、骑将军公孙敖、车骑将军卫青、轻车将军公孙贺。从将军名可以确定:李广的部队以精锐骑兵为主,公孙敖的部队以骑兵为主、卫青的部队是战车和骑兵的混编部队,公孙贺的部队则以战车为主。

由此可见,以精锐骑兵为主的李广部是“龙城之战”的汉军主力,这也是李广此生少有的统率主力作战,而战车和骑兵混编的卫青部是偏师。然而身为主力李广在“龙城之战”中却全军覆没,身为偏师的卫青却取得战果,这恐怕就不是“天幸”和“数奇”能解释得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7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龙城之战:卫青崛起与李广的遗憾
...的卫青,还是被匈奴人敬畏有加、久负盛名的\"飞将军\"李广?就拿龙城之战来说,它不仅是汉朝与匈奴对抗的转折点,更是两位将军英雄主义的分水岭。卫青凭借这场胜利扬名立万,而李广则
2024-03-14 06:25:00
浚稽山之战:汉朝与匈奴最惨烈的战役
...及周边地区进行争夺。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出酒泉郡(今甘肃省酒泉市),沿着祁连山北进攻匈奴右贤王部。为了配合李广利的军事行动,汉武帝又派出骑都尉李
2023-10-04 00:42:00
卫青面朝强敌背对名利(图)
...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和骁骑将军李广各率一万骑兵,分别从四个方向进击匈奴。首次出征的卫青勇猛非凡,直出上谷,然后沿着匈奴逃跑的路线,越过长城,深入匈奴境内,
2024-05-13 05:41:00
来看看李陵投降匈奴后,打汉军的战绩如何
...身边的霍光,昌邑王刘髆成了最大赢家,其舅舅贰师将军李广利在军中地位无可撼动。李广利的亲家刘屈牦既是武帝亲侄子,又拜丞相;李广利的门客商丘成升任御史大夫;李广利的亲信马氏三兄弟
2023-02-02 13:49:00
聊聊汉朝对匈奴的第三场反击战
...这次战斗的很多高级指挥军官都被封为列侯,其中就包括李广的堂弟李蔡、武帝的佞臣韩说等人,卫青被授予大将军印,他三个还在襁褓中的儿子也被封侯。可惜的是,李广没有参加这次战斗!当年
2023-02-15 16:09:00
卫青是怎么把匈奴逐出雁门北的
...(九卿之一,官职二品)。卫尉(九卿之一,官职二品)李广免为庶人后,韩安国转授卫尉,这次拜为材官将军,领兵屯守渔阳郡。公元前128年,汉武帝二十八岁,卫子夫约二十六岁,卫青约二
2023-07-13 20:36:00
卫青是靠国力碾压才能打败匈奴的?他的军事能力是不是一般?
...防御匈奴和平定内乱作战中,大汉已经磨砺出了韩安国、李广、李息、程不识等经验丰富的老将。一开始,汉武帝自然是希望发挥老将的才能来取胜的。前133年,汉武帝精心组织了马邑伏击战。
2023-02-16 23:03:00
李广与李陵祖孙两代共筑大汉的荣光与悲剧
...的祖父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祖父飞将军李广李陵祖父李广为将门之后,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家族世袭“仆射”一职。公元前166
2023-10-04 07:47:00
卫青的五次大战,英勇与智慧的军事传奇
...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各领兵一万,四路出击,其中,公孙敖与李广两路皆败,唯车骑将军卫青率兵奇袭、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虏七百多
2023-09-25 04: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