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让AI造一款新药,有多难?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6-01 09:55:00 来源:新周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时代财经APP

(ID:tf-app)

作者|李傲华

伴随着AI(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领的创新浪潮席卷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正面临新一轮的机遇期。而ChatGPT的横空出世,更为本就备受瞩目的AI制药再添一把火。

据AI咨询机构Deep Pharma Intelligence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全球800家AI制药公司获得的总投资额达到59.3亿美元,9年间增长了27倍。而今年第一季度,已有超过28笔对AI制药公司的投资,平均投资额为3800万美元。

截至目前,尚未有基于AI技术发现和设计的新药获得上市批准,但随着资本不断加码,以及技术的升级迭代,AI制药行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AI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这个趋势不可逆转。尽管可能需要3年、5年,甚至10年,但我相信,AI技术一定会在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可以极大提高生物医药在早期阶段的研发效率。”

在5月26日举行的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期间,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温书豪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表示。

打破新药研发困境

新药研发是一个极其耗时耗力的过程。一款全新靶点、全新机制的新药,其研发需要经过靶点发现、靶点验证、先导物发现,以及先导物优化等阶段,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验证、筛选数十万个化合物。

德勤发布的《2021年医药创新回报率评价》显示,2021年生物制药创新平均内部回报率(IRR)为7%,这已经是近7年来最好的水平。2021年,创新药管线到上市前的平均成本达到20亿美元,而创新药的平均预期峰值销售额为5.21亿美元,如果剔除新冠疫苗的影响,这一数字仅为3.55亿美元。

AI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能力,可以快速处理和解析大量的生物化学信息,帮助科学家筛选出合适的化合物,设计优化药物分子结构,从而缩短研发周期,节约研发成本。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相较于传统药物研发环节,AI制药可显著缩短研发周期(部分研究显示可平均缩短1/2-2/3),同时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和投资回报率。

“在研发投入回报率相对较低的行业背景下,药企对于提升研发效率的需求非常迫切,而数字化和智能化很可能是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温书豪表示。

让AI造一款新药,有多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近年来,AI制药已经成为制药领域的新晋热门赛道,头部选手已有相当规模。

5月25日,英矽智能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USP1小分子抑制剂ISM3091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IND)批件,用于在实体瘤患者中开展I期临床试验。

ISM3091的分子是由英矽智能自有分子生成平台Chemistry42辅助下生成,这是英矽智能首款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发现并进入临床阶段的抗肿瘤候选药物,也是英矽智能第三款进入临床阶段的AI辅助设计药物。

英矽智能于2021年6月启动USP1项目,仅用了9个月合成和测试不到80个化合物,便成功提名了临床前候选化合物ISM3091。

中国制药业也在积极拥抱AI。疫情期间,AI技术便被应用到新冠口服药的研发中。

晶泰科技CSO张佩宇在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AI与自动化制药”分论坛上就指出,中国的新药研发已经进入3.0时代,这个阶段讲究的是全球化、差异化。要做到全球化和差异化,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是目前最看好的方向。

2018年,晶泰科技宣布与辉瑞签订战略研发合作,融合量子物理与人工智能,建立小分子药物模拟算法平台。晶泰科技的AI预测算法帮助辉瑞显著缩短了新冠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研发周期,2021年12月,Paxlovid成为第一款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新冠口服药,被迅速推向市场。

据张佩宇介绍,在AI技术的赋能下,辉瑞和晶泰科技双方的科学家仅用了6个星期,便完成了药物固态研发,以快速的计算预测与试验结果相互印证、准确匹配。而在传统的药物研发模式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数月时间。

晶泰科技是一家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实验驱动创新的科技公司。温书豪告诉时代财经,几乎所有的欧美大药企都在探索、推进AI技术与药物研发的结合,近年来,这一趋势在中国的医药行业也越来明显。在集采、医保谈判等行业政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设法确保药物具备全球竞争力,这意味着必须进行创新,并且要以更低的试错成本、更高的效率来实现创新突破。

“AI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药物研发成本,因此AI药物研发是一条必然之路,也是行业未来的趋势。”温书豪称。

“死亡之谷”挑战

新药研发是一场九死一生的冒险,绝大部分的候选药物最终都会倒在临床试验阶段,因此这也被称作医药研发的“死亡之谷”。根据全球生物技术行业组织BIO、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以及QLS联合发布的报告,2011-2020年期间,9704个药物临床开发项目中,从1期临床到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成功率平均为7.9%。

创新药物最终需要进入现实世界,才能实现治疗疾病、拯救生命的意义。尽管AI在医药研发领域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纪录,但AI与制药业的结合并非坦途。

据智药局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全球获批临床的AI药物管线有80条,其中有41条推进到1期,约占总数的一半;推进到2期的管线有29条。

但截至目前,仍然没有任何一款由AI发现的新药物获批上市。

2020年1月,英国AI制药企业Exscientia开发的用于治疗强迫症的候选药物DSP-1181获得临床批件,这是一款由人工智能平台设计并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2022年7月,在宣布进入临床阶段一年多以后,DSP-1181被Exscientia的合作方日本住友制药停止开发,原因是1期临床研究未达到预期。

今年4月,另一家AI药物研发公司BenevolentAI也宣布,其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局部泛 Trk抑制剂BEN-2293的IIa期临床试验没有达到次要疗效终点。

AI未来要如何帮助、改变制药业,能否帮助创新药研发穿越“死亡之谷”,支持创新药企业以更低的试错成本做出市场价值最大、对患者最有用的药物,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答。

让AI造一款新药,有多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AI是一个工具,工具你就得用好它,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你要找好问题、找对问题,如果这个方向找错了,后面很多工作就是无用功,这要基于专业人士长期的积累和自己独特的认识。”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莱芒生物联合创始人郭雨刚在上述分论坛上表示,“怎么用好AI这个工具,需要研究者非常深入的思考来提炼的。”

这也意味着,目前AI制药还无法脱离人的共同参与,制药专家在这一过程中仍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有时计算机设计出来的分子,合成反而困难,甚至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比如某些共价键没法合成出来。尽管出现这个情况的概率比较小,但这也说明,药物研发不能完全交给AI主导。”温书豪对时代财经指出,AI的发展速度确实非常快,它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数据连接,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这些都是人类难以企及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阶段,人类的经验、专业知识以及灵感对于问题的解决仍然非常重要,单纯只靠算法是无法完成的。

“AI与自动化机器人实验技术结合,作为高效而可靠的研发工具和底层‘新基建’,需要与人类科学家的行业经验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创新赋能。”温书豪称。

作者:李傲华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时代财经APP(ID:tf-app)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1 11: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当AI给人类造药吃
...资机构董事总经理觉得,“不至于”,因为AI只是加速了新药筛选的过程,相当于提升了一个环节的效率,但是要做成一款有效的新药,并不是说只找到了化合物就能成,还有临床试验、上市审批
2023-07-11 13:42:00
绿叶制药两款新药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创烟台好药出海里程碑
...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世旭向在场记者介绍了企业创新药的发展成果,揭开了产品长期竞争力的秘诀。作为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第一梯队企业,自2021年以来,绿叶制药在抗肿瘤与中
2025-09-10 18:20:00
...与患者生存困境之间的矛盾。影片引发了中国社会关于创新药研发、医保政策的热议与反思。创新药,既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也是保障民众健康的守护盾牌。《我不是药神》上映的
2025-03-24 14:06:00
人工智能打破医药研发“双十定律”
...辑/ 王昕 孙妍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诸多痛点。因此,业界正在着力布局通过AI翻过新药研发过程中的这几座“大山”,AI智药成为一条新
2023-10-07 16:40:00
可将新药研发时间缩短80%
...转自:天津日报全市首家“AI+制药”企业落地河北区可将新药研发时间缩短80%宋德松本报讯(记者 宋德松)昨日,我市首家“AI+制药”企业——天津贝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芸
2024-04-16 05:39:00
科技齐鲁:以创新之不变应万变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济南首个自主知识产权1类创新药伊鲁阿克获批一线治疗新适应症科技齐鲁:以创新之不变应万变2023年6月28日,齐鲁制药小分子化学1类创新药伊鲁阿克获得国家药品监管
2024-02-26 11:42:00
...研究所(简称“医科院药物所”)合作的抗耐药结核1类新药NTB-3119M正式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结核病作为全球仅次于COVID-19的第二大致死性传染病
2024-11-18 20:48:00
AI助力药物发现,东阳光以大模型加速新药研发
...要不断地修改药物结构来提高其活性和成药性。每一次更新药物结构都意味着合成路线、药效评估实验等系列方案的重设和验证。因此,医药界有一个「双十定律」的说法——即需要超过10年时间
2024-03-13 13:47:00
...,阐述了团队如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开发原创新药,成功实现一款候选药物早期研发降本增效,并在1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理想结果。这是一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小分子候选药物,由人
2024-03-12 19:3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主流商用办公笔记本怎么选? 锐龙7 8745H高性价比产品推荐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工作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作为打破时空壁垒的生产力加速器,商用办公笔记本已从传统的生产力工具跃升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2025-10-14 16:16:00
“周末去哪儿耍呢?”“找个厂子耍。”据媒体报道,如今,工厂游似乎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休假选择。小红书上也出现了很多假期如何工厂游的攻略
2025-10-14 12:00:00
今心与人格频率学:以东方智慧开启全民人格成长新时代
人格频率学苑创始人今心,以十余年九型人格研究为基础,敏锐发现传统人格分类模型的局限——无法精准界定群体特质,且难以解释同型号个体的差异化生命状态
2025-10-14 08:57:00
中新经纬10月13日电 题: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选择背后的时代深意作者 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10月13日,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
2025-10-14 09:01:00
从国家专利到首个“酶解宠粮”标准,纯福建立行业新门槛
近年来,国内宠物食品行业正逐步告别低质低价竞争,转向以科研实力和产品力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变标志着养宠观念的升级
2025-10-14 09:27:00
珍爱网:让信息安全成为爱情最坚实的底色
“我填写的信息会不会被泄露?”“万一遇到骗子怎么办?”随着网络交友和线上社交的普及,用户在享受便捷的同时,对信息安全的担忧也日益增加
2025-10-14 09:27:00
田轩: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告诉了中国什么?中新经纬10月13日电 题: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告诉了中国什么?作者 田轩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2025-10-14 09:37:00
苹果宣布向清华大学提供新一笔捐赠
10月14日,苹果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向清华大学启动一项新的捐赠计划,进一步深化公司对推动中国环境教育发展与培养下一代气候行动领袖的长期承诺
2025-10-14 10:56:00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定盘星”,科技创新是安全的“护航舰”,职工健康是发展的“压舱石”。在生产线粉尘防治这一安全生产难题面前
2025-10-14 07:06:00
南京北站率先应用“智能模板无人工厂”算法是“图纸”,数据为“建材”南报网讯(记者何钢通讯员宁建轩)“机器人工友”精准协作
2025-10-14 07:33:00
乘“数”而上,构筑竞争新优势——河北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二)3组数据,见证河北数字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综合算力指数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一
2025-10-14 08:0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近日,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厦门市促进直播电商产业园(基地)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以下简称《扶持办法》)
2025-10-13 08:47:00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安徽往前赶 | “风神之眼” 开启智慧送风时代 美博助推安庆宜秀“智造” 出海
大皖新闻讯 “人在哪,风就到哪!”10月10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 安徽往前赶” 集中采访团走进安庆市宜秀区美博集团安庆智能化制造基地
2025-10-13 09:51:00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分行指导下,中国银行河北雄安分行推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食堂正式启用
2025-10-13 10:13:00
广州:“以税赋能”提振消费 黄金假期“好旺好彩”
羊城焕彩,共贺金秋。今年国庆假期与中秋佳节“快乐叠加”,又恰逢十五运会举办的冲刺阶段,广州旅游、餐饮、零售等消费场景迎来多轮热潮
2025-10-13 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