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70后”首位茅奖得主徐则臣做客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
把书读“开”,成为一个丰沛的人
徐则臣做客第十四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 (本报记者 刘炳友 摄)
□本报记者 耿雪 李细雨 赵培珊
春光、校园、文学,这三个元素合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带给人怎样的体验?
4月21日,在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大学生艺术中心礼堂,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做客由市委宣传部、淄博日报社主办的第十四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徐则臣以“从滴水到长河”为主题,作了一场生动又启人心智的讲座,并与书迷进行了互动交流。
书香为约 携手共赴大讲堂
人间四月,春暖天艳,书香氤氲。青春的山东理工大学校园,21日迎来了一批批携书而来的文学爱好者,这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朝气蓬勃的少年。
“我年轻时便痴迷于读书,家中房间摆满了书籍和报纸。之前读过徐则臣先生的《北上》,深受触动。这次听闻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邀请到他,我立马招呼老邻舍一同前来。”84岁的于维明老人告诉记者,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阅读让他受益终身。
读书节大讲堂当天,淄博日报社少年新闻观察团成员冯一宸早早来到现场,对这次活动十分期待。“我们经常参加淄博日报社举办的各种活动。这次大讲堂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能激发人们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希望这次大讲堂,能让孩子懂得如何读书,如何读好书,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冯一宸的家长表示。
“读书节大讲堂活动为淄博的读者搭建了与知名作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全民阅读氛围的打造,对青少年的成长尤为有益。”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读者唐文文带着儿子唐国瑜第二次参加读书节大讲堂。这次,唐国瑜还邀请了同班同学杨庚鑫一同前来。两位少年均就读于张店区实验中学。
“孩子上初四了,虽然学业很紧张,但我们还是特意一早从博山赶来。孩子喜欢文学,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徐则臣老师的文学作品,我也读过徐老师的《北上》,今天能现场听徐老师作分享感到很高兴。”来自博山的市民陈女士表示,当天她又特意买了《耶路撒冷》和《王城如海》,要多读一读徐老师的作品,开阔自己的视野。
70多岁的高岱荣老人从文友口中得知今年读书节大讲堂的消息后,4月20日骑自行车赶到报社领取了两张门票,又骑到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大学生艺术中心礼堂“探了探路”。确定好位置后,4月21日他便早早地赶到会场,认真聆听了徐则臣老师的精彩分享。
书香远播 读者组团而来
上午8点半,来自东营市的40多位读书爱好者齐聚读书节大讲堂。团长王立新告诉记者,自徐则臣做客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的消息传出,短短两天时间,便有众多文学爱好者积极报名。
“作为徐则臣的同龄人,我读过他的《北上》和《耶路撒冷》等作品,他的文风对年轻人有着特别的吸引力。”王立新补充说,下午,书友们将根据徐则臣老师的讲座内容进行读书分享会。“读书不仅陶冶人的情操,也让人体验到志趣相投者的热情。”
“读书在于积累。”读者曲吉珍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我是读书节大讲堂的常客,莫言、王蒙、陈彦等知名作家的讲座我都有幸聆听。”曾经营过书店且拥有十余年阅读习惯的曲吉珍告诉记者,走进读书节大讲堂,浸润文化,更能感受到书香的魅力。“我们这群书友虽然都是“50+”的人了,但对阅读的热情依旧不减。聆听大师两个小时的讲座,往往比阅读一本书更能获得启发和收获。”
徐则臣是山东理工大学的驻校作家,对山理工学子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很早就知道徐则臣老师了,他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经常在课堂上被引用。第一次聆听他的讲座,我感受到了他的亲切与细腻。他对于读书的看法让我受益匪浅,给我带来启发和灵感。”山东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韦若凡兴奋地表示,这次讲座让她加深了对文学的热爱。
名家分享 带您走进文学世界
相信曾有一个画面,会让你内心震撼,甚至泪湿衣衫;相信曾有一个故事,会让你魂牵梦绕,甚至手不释卷……
在备受期待的主题分享环节,徐则臣从一个画面和一本书谈起,与现场听众分享了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河流是我写作的灵感之源。我们可能觉得浩浩荡荡的大河天生就是这样,其实不是。比如长江,在源头,它是由一滴一滴的冰川融水,一条条多如发丝的支流汇聚而成。这也如同我们的阅读,我们要逐字逐句积累,才能读完好多书,才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格调、有眼界的人。”徐则臣说,这也是他将今天讲座的主题定为“从滴水到长河”的缘由。
有人说,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在徐则臣看来并不全面。
“我现在读了40多年的书,越来越觉得获得知识是读书最外在的一个体现。因为只要花时间就会掌握知识,但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去阅读,真的仅仅是为了长知识吗?重要的是开阔我们的视野,滋养我们的人生,提升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圆满’,变得‘湿润’,变得有‘弹性’。”
淄博是蒲松龄的故乡,每一位文学大家来到淄博都会对《聊斋志异》赞不绝口。“《聊斋志异》的语言非常好,我觉得是中国传统文学里面最好的文学语言之一,书中的有些故事即使稍显简单,但很有意思。”徐则臣表示,当下的作家少有人能将《聊斋志异》的写作技法运用到作品中。文学创作要根植在传统文化中,不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割裂,这也是在AI不断发展进化后,作家生存所依靠的独特性、差异性产生的源泉。
照亮未来 不可忽略的阅读力量
观点犀利,旁征博引。大讲堂上徐则臣金句频出,让人深受启发。在现场交流环节,书迷积极提问,氛围热烈。
关于现代人的爱情观,徐则臣这样说:“真正的爱情不是海枯石烂。舒服的爱情要具有日常性,它体现在细节里,是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心头挂爱。它不会让生活面目全非,因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北上》中的爱情故事,它并不刻意追求浪漫和激情,而是展现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物之间的相互扶持、牺牲和忍耐,展现时代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沉浮。”
“这个世界是一个交流的世界。在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文化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交流的前提。要保留差异性,就需要在写作时提醒自己。”在回答读者关于“文化差异性”的问题时,徐则臣回答说,“在写作《北上》时,对外国人的描写十分谨慎。我要时刻提醒自己、矫正自己,不要带着一种文化优越感或自卑感去写作。”
“这个问题就如鉴真和郑和对外交往时面临的问题,他们也要时刻注意‘修正’自我。这种‘修正’并非简单的‘错了’,而是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传播时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诚意。”徐则臣说。
活动结束后,现场的书迷仍意犹未尽。来自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大一学生刘鑫对记者说:“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都是我们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听了徐则臣老师的分享,我对读书这件‘从滴水到长河’的事体会更深刻了。读书不仅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对待生活的态度。希望以后每次读书,都能感受到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愉悦。”
“徐老师提到,读书能激发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创造,这一点我印象深刻。我认为读书就像一场深入灵魂深处的探险,就像我喜欢读卡夫卡,他笔下关于人性的孤独、异化以及现代社会的荒诞性,帮助我解构世界、认识世界。”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张乐彤说,他课余时间喜欢读书,喜欢在书中汲取营养。
阅读是心灵的归宿,能让人了解更深的东西,能让人在困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今年的读书节大讲堂已落下帷幕,让我们来年再相约,在春风中沐浴书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2 05: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