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做客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
茅奖得主陈彦:读书让生活更美好
陈彦做客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本报记者刘鑫摄)
□本报记者丁兆云 耿雪
4月22日下午,齐盛国际宾馆会议中心大会堂,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莅临淄博,做客第十三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由市委宣传部、淄博日报社主办,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陈彦以“读书与生活”为主题为读者奉献了一堂生动而让人备受启发的精彩讲座。
期盼已久 再聚大讲堂欢欣鼓舞
骤降的气温没有阻挡爱书人的脚步。不少读者早早来到会场热切地等待着。“前两年因为疫情大讲堂没能如期举办,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今年终于又能来听讲座了,真是太高兴了。”不止一位大讲堂的“粉丝”这样向记者诉说欢欣鼓舞的心情。
距离大讲堂开讲还有5分钟,热心读者姜春晓拿着五六本陈彦的著作匆匆赶来。“我是陈彦老师的忠实读者,他的书我都看过。我喜欢他的写作语言和对人物的塑造。作品虽然写的是群像,但都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陈老师的乡土文学作品,很接地气,最能打动人,今天能见到他,真是太激动了。”
读书不分年龄。在大讲堂会场,会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年读者,他们有的结伴而来,有的带着孙辈而来。“我今年82岁,是大讲堂的忠实‘粉丝’,13届读书节大讲堂我都参加过。莫言也好,王蒙也好,陈彦也好,听每届请来的文学大家讲课,感觉很受教育,期待大讲堂越办越好。”我市有名的集报老人、报社的老朋友高绍水说。
“读书节大讲堂为淄博读者提供了面对面接触文化名人的平台和机会,有助于提升淄博的城市形象和文化事业建设,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大有益处。”读者杨铭我已经是第二次带着儿子杨庚鑫来听大讲堂讲座了,这次儿子还邀来同班同学唐国瑜、孙绍清,三个孩子都是张店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四班的学生,其中唐国瑜还认真对主讲嘉宾陈彦及其作品做了“预习”。
书香远播 外地读者慕名纷至沓来
大讲堂的“粉丝”不止淄博本地市民,有不少烟台、临沂、菏泽、东营的读者专程赶来聆听讲座。来自临沂的作家“晴耕雨读”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陈彦的著作单行本、选入各套系丛书的书影图片。因为喜欢陈彦的作品,迄今为止,他已收藏了包括《装台》《主角》最早的单行本在内的二十多部陈彦著作。之前没有机会当面请教,这次听说陈彦受邀来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他立刻带上书籍和资料赶来。
同样因为热爱读书来到淄博的还有东营读者李新文。他说,“自从钟书阁入住海岱楼后,我开始关注淄博的文化现象。我平时也去南京的先锋书店和北京的单向空间参加读书活动。淄博举办的读书节大讲堂很有水准。之前我看过陈彦的《装台》《主角》等小说和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话剧。他关注社会底层,着重小人物的描写,从多层面反映社会关系,给读者带来很好的阅读体验。相信陈彦的这次讲座会给读者以很好的文学启发和有价值的判断。”
大家开讲 畅谈古今中外纵横捭阖
淄博文旅集团传齐艺术团董艺初带来的琵琶独奏暖场演出、“粉丝”秦秀珍献花之后,陈彦为现场和博览客户端的线上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讲。他首先从文化名人蒲松龄谈起,分享了阅读《聊斋志异》的感受。他说自己一到淄博就奔赴蒲松龄纪念馆,他认为蒲松龄不仅是位讲故事的高手,还是位语言大师、民间文艺家,随便翻开《聊斋志异》的哪一页,都很耐读,语言都很有韵味。他谈到《聊斋志异》的素材可能是来自作者身边有一批要好有趣的民间朋友,谈到《聊斋志异》给后世的文学、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比如《墙头记》,我国几乎所有剧种都有这个剧目。谈到蒲松龄笔下的狐妖神仙与凡人之间的“穿越”,相处毫无壁垒,剖析《丑狐》中所展现的人性弱点,阐释正是生命体验的不同才造就了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不可超越。而且陈彦认为,文学创作不可能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
“一部伟大的作品的伟大之处还在于细节”,陈彦说司马迁的《史记》同样奉献了许多“中国好故事”,他带领读者深入浅出地欣赏了《项羽本纪》《刘邦本纪》中对人物的精彩刻画以及《史记》对于他的历史观、事业观的深刻影响。进而谈到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我,他说阅读不仅仅是指阅读书籍,还应该走出去做田野调查,通过“行万里路”阅读世界。他列举了蒲松龄、司马迁、李白、费孝通、梁思成、林徽因、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博尔赫斯等古今中外多位作家的生活经历,阐释创作与读书、生活相互依存的关系,妙语连珠,信手拈来。
“参观王渔洋纪念馆时有个细节非常打动我。王渔洋家里买了一些地,给后代去种,告诉他们说丰收以后收成都是你的,但有个条件,必须让孩子去读书,不读书就把地收回来。”“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诸如读书无用论的说法,总觉得读书没有用,其实读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命运,可能一时没有改变,但是要坚持下去,确实是会改变命运。如果不读书,那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为什么王渔洋家族出了这么多了不起的、为民族作出贡献的人物,就是靠阅读。”陈彦还分享了年少时背诵《唐诗三百首》《庄子逍遥游》的经历,他主张阅读要读经典著作,要深耕细作。
台上陈彦侃侃而谈,台下读者饶有兴致地聆听,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个半小时很快过去,互动交流环节,不少听众都举手要求提问,陈彦的回答虽然简短,却非常精辟。“作为一个城市小孩,该如何深入中国的乡土环境写出有温度的文字?”淄博市实验中学高三学生刘子鹤对陈彦“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倡议非常有感触,她的提问引来全场欣赏的目光。她谈到自己几乎游遍了中国,现在正在准备将旅行中的见闻感受结集出版。陈彦意外又欣慰且耐心地回答了她的问题,建议她读一读费孝通的著作,“这样起点会很高,费孝通对于中国乡村的调查,对于今天、或者未来很长时间的学者、作家甚至官员都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还建议她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一个地方深入调查,“解剖一个‘麻雀’”,构成自己独有的对于时代的判断。大师的指点让刘子鹤受益匪浅,“感觉可以从另一个维度剖析之前旅行的经历,融入更多对于远行的思考。同时也更明白了作为一个作家的使命并不是将经历记录下来,更多的是传承一种民族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知道中国。”
意犹未尽 阅读力量影响广泛深远
互动交流环节结束,等待签名合影的队伍排起了长龙。“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举办了十三届,我有幸参与了六届。其中,马瑞芳、莫言、陈彦都谈到了蒲松龄对自己的影响。作为淄博人,我深感自豪。”谈起听讲座的感受,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杨爱武对记者说,“陈彦老师从阅读讲起,着重讲了《聊斋志异》《史记》等名著对自己的影响,强调了写作上细节的重要性。陈彦老师的学识令人折服,他强调读万卷书,也强调走万里路,他希望作家能深入生活……于我而言,这次聆听最大的收获就是重拾信心,开启读书写作新模式。”
收获满满的还有很多人,被陈彦“圈粉”的读者们余兴未尽,有的来到服务台前买一本陈彦的著作,有的在巨幅海报前补拍照片。“我今天是带孩子和他的几个小伙伴过来的。现在读书都变得碎片化,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很少。在读书节带他们来接受熏陶,让他们学会读书,爱上读书,就像陈彦老师说的,增加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对他们的未来很有意义。”正在给孩子拍照的一名家长对记者说。
读者李雨株说,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的影响广泛深入人心,有幸现场聆听文化大家的精彩讲座感觉受益匪浅。2015年作家刘醒龙做客读书节大讲堂时,没有工资收入的她花100元钱买了张票参与了那次活动。刘醒龙讲得生动感人,她听得如痴如醉,并当场购买了刘醒龙的作品《天行者》,书中讲述“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对于当过十多年的民办教师的她来说,体会尤深。
李雨株说,读书节大讲堂还让她结识了同样爱好文学的朋友,经常一起谈论读书与写作的感受,读书有味忘身老,对文学的热爱常常让他们忘记了身体的病痛,这两年,她和朋友都有文章见诸报刊、公众号。“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努力多读书读好书,为建设书香淄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感谢生活,感谢淄博读书节大讲堂。”
或许,这就是万千读者年年不负四月之约的原因,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09:45:4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