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定国在清军侵入中原后与南明合作,誓死抗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7 18:31:00 来源:戏说三国

李定国,字德升,是明朝末年至清朝早期的著名抗清将领。自幼就以忠义见称,曾随李自成反清起义,后期曾经历过一段追随孙可望的时期。然而,在清军入侵中原的危急关头,李定国投靠了南明政府,并与南明将领合作,誓死抗清。本文将以此为主要切入点,探索李定国的生平经历及其具有代表:

李定国在清军侵入中原后与南明合作,誓死抗清

李定国出生于明思宗年间,家境虽然不富裕,但是李定国自幼就受父母的教导,勤学好问,对人与事有着很强的洞察力。李定国最开始在冯胜利的部下从事军事工作,后来担任结防官,任职期间表现出色,为官民谋福利,因此被赞誉为“知府式的干部”。后来,在明亡之后,李定国加入了孙可望的部队,成为了一名抗清将领。李定国原先隶属于宁夏将领冯胜利的部下,但是冯胜利在李自成的起义军中阵亡之后,李定国的治军才能逐渐得到了李自成的赏识。在随后的战争中,李定国的勇敢和决心一次次得到了验证,成为了李自成军中的一名重要将领。

李定国在清军侵入中原后与南明合作,誓死抗清

在清军侵入中原之后,李定国作为一名抗清将领,选择了投靠南明政府,并与南明将领合作,誓死抗清。在这个时期,南明的局势非常危险,随时面临着清军的攻击。李定国为了保卫南明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定国联合南明的抗清将领顾炎武,一同在山东的莱州、青州等地开展的反清斗争。在这个时期,李定国展现了其出类拔萃、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带领南明军队,不断打击清军的势力,重创了清军部队,推进了南明战线。

李定国在清军侵入中原后与南明合作,誓死抗清

然而,在明朝的败亡后,李定国不得不加入了孙可望的军队。李定国在抗清战争中很快就展现出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战斗能力。在与清军的战斗中,他出奇制胜、机动灵活,曾在主持江淮大捉战中击败了清将马铁山。在联合南明抗清斗争中,李定国合作紧密,与顾炎武等抗清名将合作,多次取得了重大胜利。可惜南明也最终被清军所灭,他虽然最后被清军所斩,但是在淮西、苏北地区的抗清斗争中留下了卓越的贡献。在南明的历史上,孙可望的崛起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他不但在反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群雄割据的时期保护了社稷。李定国加入孙可望的军队后,也成为了孙可望的重要部下之一。

李定国在清军侵入中原后与南明合作,誓死抗清

同时,他也挖掘走私信息,购买武器装备,积极调拨军队和弘扬人民的抗清斗志,增强了南明的抗清力量,为南明的存续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然而,随着清军的日益强大,南明的抵抗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李定国由于前期与清军的战争不断,身亡的消息不胫而走,销声匿迹,最终身亡的具体情形尚不明确。

李定国在清军侵入中原后与南明合作,誓死抗清

综上所述,抗清名将李定国在清军侵入中原后与南明合作,誓死抗清,成为了明朝覆灭后反清斗争的一名重要将领。虽然李定国生平历经坎坷,但是他在反清斗争中展现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都是历史的宝贵财富。李定国的抗清斗争精神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操。他抛家世、恪尽职守、英勇善战、誓死不降的带头精神,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和抗争精神。他的英勇事迹和人物形象,经过历史的千锤百炼,已经融入中国民族的文化基因,启发着无数后代的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

李定国在清军侵入中原后与南明合作,誓死抗清

同时,他的生平经历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启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忠诚、勇敢、决心和连续战斗等品质,是一个抗争中的民族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7 23: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俩大将如果不打架,保证能打败清军,收复明朝失地
...另加监军,节制文武。张献忠在川北牺牲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李定国是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与孙可望相同
2024-11-18 21:31:00
他十岁就当流寇,后为民族大义立志抗清
...明,立志抗击满清,恢复中原,他就是南明的抗清名将李定国,南明最后的擎天一柱,虽然李定国失败了,但最终的失败掩盖不了他的伟大功绩,他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李定国年仅
2023-04-27 18:37:00
聊聊李定国抗清的故事
...的逃亡生涯。抗清的最后一面旗帜轰然倒塌。数日后,李定国得知此噩耗,带着未报的国仇家恨,追随大明而去。1662年,李定国所部只剩五六千兵马,驻扎在九龙江一带(澜沧江流经西双版纳
2023-01-05 15:55:00
明朝抗清英雄李定国,一生出生入死,为了抵抗清军浴血奋战
李定国是一位抗清英雄,如果不熟悉南明那段历史,可能就不知道有过这个人,去年的一部电视剧《龙珠传奇之无间道》中,出现了这个人,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可能会知道这个名字。然而电视剧里面却
2023-01-02 20:27:00
农民军崛起:南明抗清的中流砥柱
...肩作战,而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则更具实力,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率领数十万大军进军云南,以云南为后方修养生息,后出滇抗清,成为南明永历政权抗清的主要力量。李自成而这些农民军将领中,
2024-03-14 14:14:00
反清复明分别有哪些人
两蹶名王李定国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养子,勇敢善战,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清顺治九年,李定国出兵八万攻湖南,后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2023-05-22 16:54:00
李自成与吴三桂:明末农民起义的烽火与清朝入关的契机
...明朝大臣何腾蛟、堵胤锡等共同抗清。后来,又随晋王李定国,转战湘、桂,坚持斗争五年。李定国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另一领袖张献忠的义子,李定国在张献忠死后,也一直坚持抗清,并接受南明政
2023-12-08 09:07:00
孙可望、李定国为什么会死在南明?
...是他建议多尔衮移师永平,对京师构成威胁。 1652年,李定国率兵出征,攻打湖南,定南王孔有德从桂林北上增援,在全州被明军击败,损失惨重。李定国乘胜南下追击,孔有德困守桂林,
2023-08-22 06:13:00
南明最后的名将对抗清朝并斩杀皇子,去世后被封神
...么久,离不开一个人,他便是明朝末年最后的抗清名将李定国。李定国出生在天启元年(1621年)的陕西省,在1630年,由于饥荒再加上明朝崇祯皇帝错误的改革农民税制,导致农民负担加
2023-06-20 11: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