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孙可望、李定国为什么会死在南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06:13:00 来源:戏说三国

顺治十一年(1653年),屯齐率10万兵马南下,与孙可望的6万“驾前军”在宝庆交战,赢得胜利。班师回朝,顺治非但没有赏赐,还将他“削爵”,并训斥一顿。

孙可望、李定国为什么会死在南明?

屯齐,努尔哈赤的侄孙,舒尔哈齐的孙子,骁勇善战。八旗三代,屯齐的军事能力非常强悍,与尼堪、博洛、勒可德浑一样勇猛。

1611年,舒尔哈齐想自立,与努尔哈赤关系闹僵,被囚禁而死。两年后,屯齐出生,没啥存在感。

1626年,皇太极继位,为了削弱贝勒、旗主的权力,他极力拉拢其他地位比较低的宗室,增强大汗的权力。

屯齐十二岁时,已经上了战场,表现很不错。皇太极将他作为亲信培养,充当御前侍卫,保护大汗的安全。

1639年,郑亲王济尔哈朗攻打锦州,祖大寿乘着清军立足未稳,突袭多铎,清军被斩首百余人,多铎撤退扎营。

济尔哈朗、屯齐率兵增援,与多铎联手,再次跟祖大寿交战。屯齐策马冲锋,奋力拼杀,九战九捷,祖大寿退守锦州。

1644年,清军击败李自成,在吴三桂的引领下,进入中原。屯齐与多铎转战西北、江南,屡立战功,册封贝勒。

进入中原后,多尔衮实力增强,屯齐转而投靠他门下,这是他在宝庆之战胜利后被顺治削爵的重要原因。

1650年12月,多尔衮暴毙而亡,顺治亲政,秋后算账,掘墓鞭尸。多尔衮的亲信,也大多被处死。

孙可望、李定国为什么会死在南明?

起初,顺治打算废了屯齐,但西南战局恶化,屯齐暂时躲过一劫。但是,顺治从未“忘记”屯齐,尤其是他建议多尔衮移师永平,对京师构成威胁。

1652年,李定国率兵出征,攻打湖南,定南王孔有德从桂林北上增援,在全州被明军击败,损失惨重。

李定国乘胜南下追击,孔有德困守桂林,孤立无援。明军用火炮摧毁城墙,杀入城内,孔有德自焚而死。

广西、湖南清军人心惶惶,顺治决定派敬谨亲王尼堪出征,率15万兵马前往湖南,与李定国一决胜负。

尼堪的15万大军,八旗兵2万,蒙古兵三万,其余是绿营兵。李定国这边的明军也有十万左右,兵力上不占优势。

尼堪抵达湖南后,让屯齐守住大营,自己率2千精锐追击明军。尼堪的这两千多八旗兵,是精锐中的精锐,许多名将都在里面。

李定国诱敌深入,在衡州设下埋伏,尼堪被砍成两半,2千八旗兵马几乎全部阵亡。单纯看阵亡数量,八旗损失不大,实则不然,许多将领殒命,让清军胆寒。

桂林之战、衡州之战,清朝失去了两位王爷,以及几十名将领。广西、湖南各地纷纷起义,顺治惶恐不安,打算跟南明划江而治。

凭借李定国的能力,以及西南汉兵的骁勇善战,南明逆袭的可能性很大。可惜的是,南明内部相互倾轧,孙可望、李定国关系不好,葬送了大好前程。

孙可望、李定国为什么会死在南明?

衡州大捷后,李定国本想乘胜追击,但孙可望从贵州来到湖南,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孙可望不希望李定国立功,更害怕李定国想取代自己,便动了杀心。

孙可望从贵州率6万“驾前军”进入湖南,让李定国前来商议军事,然后在宴会上处死他。冯双礼告知李定国,让他不要去孙可望那里。

李定国不想闹翻,便率军南下广西,转战两广,这是孙可望在宝庆惨败的关键原因。宝庆之战,明军获胜难度不大,但孙可望自食苦果。

为了提高自己威望,独占军功,孙可望排挤李定国,也不让白文选、冯双礼投入战斗,而是独自硬抗清军主力。

尼堪阵亡沙场,屯齐率主力继续南下,想戴罪立功。屯齐很精明,没有冒进,一百多里的路程,走了九天,处处小心谨慎。

即便如此,孙可望还是成功将屯齐引入伏击圈,双方在宝庆郊外决战。孙可望居中,冯双礼、白文选分别占据两侧高山,马进忠、杨武、冯万宝居后,严阵以待。

战斗之前,孙可望定下规矩,不许其他军队参战。孙可望此举,是想独自击败清军,增强与李定国抗衡的筹码。

屯齐麾下兵马10万,清军又刚遭遇惨败,士气并不高。但是,屯齐害怕顺治怪罪,还是决定放手一搏,率先发起进攻。

孙可望、李定国为什么会死在南明?

清军以骑兵突击,冒着枪林弹雨前进,在阵地前被拒马桩阻挡。明军以盾牌、战车护卫,用长矛猛刺战马,八旗兵纷纷坠落马下,随即被步兵砍杀。

八旗前锋遭遇惨败,后方的绿营兵率先溃逃,他们害怕重蹈桂林之战、衡阳之战的覆没,逃命要紧。

屯齐手刃几人,也未能阻止溃兵,局势很糟糕。此时,“驾前军”发起进攻,从两侧冲上来,穿破蒙古兵的防线,直奔清军大营。

清军乱成一团,屯齐打算拔刀自尽,但“奇迹”出现了。“驾前军”认为清军溃败,便开始劫掠八旗兵的物资、金银,明军的阵型很乱,无法进一步追击。

屯齐见状,急忙聚集溃兵,率八旗兵反杀而来,直奔孙可望的而去。“驾前军”也毫不畏惧,丢下战利品,拿起兵器与清军搏杀。

双方杀伤相当,胜负未分,但孙可望已经没了信心,居然提前逃走。没了主帅坐镇指挥,“驾前军”也跟着后撤,清军赢得宝庆之战的胜利,夺取城池。

宝庆之战,本该是一场“歼灭战”,打残清军主力。如果李定国、冯双礼、白文选都投入战斗,四面合围,清军必然覆没。

孙可望、李定国为什么会死在南明?

孙可望嫉妒李定国,又想独霸战功,居然独自硬抗清军主力。交战时,孙可望也有希望获胜,却约束不了部下,没能乘胜追击,反被逆袭。

无论怎么说,清军获胜了,屯齐总算松了一口气,班师回朝也好交代。谁知,屯齐回到京师,顺治帝不但没有奖励,还将他的贝勒爵位废了,然后派去协助洪承畴。

顺治看来,清军虽然赢得宝庆之战的胜利,却并不精彩,未能弥补衡州之战的损失。宝庆之战,清军仅仅俘虏明军战马700匹而已,没有斩杀大将,更没有追击,且自己的损失也不小。

衡州之战则不一样,清军损失兵力不多,但将领阵亡一大堆,伤了元气。屯齐守卫大营,没能及时跟上尼堪,导致清军惨败,理应算账。再则,屯齐与多尔衮关系很好,顺治更加不能容忍,自然要削爵,以示震慑。

参考书目:《清史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题记: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
2023-10-22 20:55:00
他十岁就当流寇,后为民族大义立志抗清
...明,立志抗击满清,恢复中原,他就是南明的抗清名将李定国,南明最后的擎天一柱,虽然李定国失败了,但最终的失败掩盖不了他的伟大功绩,他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李定国年仅
2023-04-27 18:37:00
南明最大胜仗是什么战役
很多人都不了解南明最大胜仗:李定国诱敌深入,斩杀努尔哈赤之孙,天下震动1644年,清军入关,很快就席卷天下,在八旗骑兵的冲击下,南明军队被打的丢盔卸甲,纷纷缴械投降,光在江北投降
2023-10-25 20:11:00
南明最漂亮的一场胜仗:击杀努尔哈赤的嫡孙,八旗精锐损失惨重
...廷已经风雨飘摇,趋于瓦解。就在这个时候,孙可望、李定国率领大西军余部接受了南明小朝廷的“招安”。孙可望在接管贵州后,开始部署向湖南、四川进军。1651年,冯双礼作为前锋,率领
2023-05-03 18:50:00
大明最后的名将,斩杀满清摄政王
...桂、智顺王尚可喜扫荡山西,侧击关中;命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领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进攻河南,然后挥师潼关,直指李自成的老根据地陕西。潼关之战中,凭借红衣大炮的威力和八
2023-02-02 15:44:00
明朝到底内斗到什么程度呢
...保宁之战中被吴三桂侥幸取胜。这个时候的孙可望妒嫉李定国在桂林、衡州大捷的大功,逼走李定国,最后自己却在宝庆之战中失利。这个时候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也在漳州之战中失利,好容易取得的
2024-02-17 17:27:00
李定国为什么会输给吴三桂
...初,清军占领昆明。李定国率军掩护永历帝撤退时,渡过怒江后,发现磨盘山附近地形复杂,群峰丛峙...
2022-12-14 10:12
介绍清军平天下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大将军,率领大军前去湖南讨伐南明永历政权孙可望、李定国。十一月,尼堪率军进至衡州,李定国诱敌深入,尼堪轻敌冒进,仅率护卫亲军追击李定国大军。结果陷入重重包围。侍卫劝尼堪突围,
2023-01-06 14:55:00
大西军四大将之刘文秀,一直在为南明复兴积极奔波
...忠死后,大西军就形成了四大将领导体系——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其中孙可望年龄最大,所以为首。孙可望后来经营云南非常有一套,可以说是内政治理高手;而李定国后来打战猛,
2022-12-21 22:29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