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30 15:39:00 来源:戏说三国

农耕民族,顾名思义就是靠农田耕种为生的民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游牧民族则是随水草游动放牧为生存手段的民族。逐水而居,畜牧为食。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程里,两个民族曾经在各自领域里,相安无事地相处了长达三四千年。

但是民以食为天,游牧民族经常被动地受粮草,饮食的不稳定因素而影响,崇尚主动力量的他们,逐渐将生存之地拓展至中原地区,意图掠夺粮食,土地。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一直和平相处了这么久,在宋朝之后,便一直战败于游牧少数民族,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农耕与游牧的区别

农耕民族大多生于中原地区,基本都靠种田为生,所以千百年来的耕种思维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里。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因为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原因,男耕女织更是千古不变的工作生活方式,人靠着田地吃饭,失去田地了便失去了饭碗。

如果因为战争而迁徙的话,生活成本非常高,所以历代历朝也都是强调“重农商,轻商贾”的理念。

而游牧民族则完全不同了,他们以养殖牛羊等放牧动物为生,狩猎动物,卖买牛羊,靠动物的肉,奶为食。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虽然牛羊价值不菲,卖买都可以获得高收入,但是牛羊的养成和饮食供给却让游牧民族陷于矛盾环境里。

牛羊是大型草食动物,要保证牛羊质量优越,数量充沛,游牧民族就有大量的牧草需求。牧草的种植与生长又非常考究土地的质量。

所以游牧民族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下,总是会陷入饥荒的境地。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比起农耕民族安稳的自给自足,还有粮食的耐储存性,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就显得被动了许多。

农耕民族大多个性温和内敛,以和为贵。很少主动采取进攻模式。

但从小便驰骋在牛羊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强悍粗犷,具有强烈的攻击性,主动争取是他们的常态。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侵略性较高的游牧民族,未雨绸缪,将地大物博的中原地区抢占攻陷,不就可以免遭受天灾人祸的饥荒危机了吗?

中国史上黄帝与炎帝之争,便是这两个民族打响的第一枪炮火!

农耕与游牧的较量

农耕民族资源丰厚,人口数量居多,在宋朝之前的两族之争,游牧民族鲜少胜利过。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秦汉时期的“深入漠北两千余里,兵锋逼至狼居胥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都是列入史册的辉煌战绩。

当时的秦汉两朝,军事均处于鼎盛状态,身披铠甲,手持金枪,大杀四方。

而少数民族匈奴小国只不过处于刚觉醒的懵懂状态,只懂得驱驰马匹,皮草加身,便妄想以简单粗暴的互斗取胜。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便是强大的汉朝与匈奴边境相互拉锯较量的霸气发言!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实话说,因为这鞭长莫及的实力差距,当时的游牧民族简直是被农耕民族压着打还不敢吭声,让游牧民族在后来的几百年斗争中,只敢在进攻的边缘试探,不敢再轻易实战。

游牧民族的进步

长期与游牧民族进行战争,虽然战果累累,但是作战的付出成本非常高,因为每次战争都要损耗高力量武器与大量士兵,土地受到大量损坏,植被被破坏,农耕作业不断地被耽搁。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而游牧民族则因为生活在马背,茹毛饮血,逐水而居,失去耕地对他们来说成本并不高昂。可谓与之战斗其实是一件性价比非常低的事情。

所以后来两族的相处逐渐从战争发展成为联谊交往,通亲和交。游牧民族也有了在中原地区学习军事本领的机会。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从一百到一千是挑战极限,从零到有则是飞速跨越。这便是农耕与游牧两个民族军事,科技发展的贴切形容。

碾压宋朝的游牧民族

汉朝之时,游牧民族已经不复原始人般的无知粗糙,军事,经济,科技也在和汉朝建交之后飞速发展着。这时候的游牧民族不再是弹丸之地,也不再是皮肉士兵。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他们拥有了自己发明的铁浮屠,是历史上属于早期的盔甲雏形,马背上的游牧骑兵们如有神助,战斗力量叠加上升。

而且还改良了战争马匹的马鞍与马蹬,这使擅用骑兵的他们,如虎添翼,战无不胜。

这边的游牧民族不断地进取发展,而时间来到宋朝,却内耗不断。不仅重文轻武的国策使得朝廷内部怨声载道,武将地位极度卑微,文官获利盆满钵满。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君王大力培养文官,疏忽武将军队的培育,宋朝虽有声名远扬的武将,但是总体来说朝臣均是一群温顺的绵羊。

边境威胁从不间断,加强中央集权的兵事决策使得边境兵力薄如蝉翼,一攻即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心力量十分松散。

只有任职文官才有出路,所以为国卖命入伍成兵的人并不多,数量堪忧之余,宋朝推进了兵无退役制度,军队的平均年龄被拉高,但真正能战争的士兵却少得可怜。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第一次在历史上拉开了如此大的差距,游牧强盛发展中,宋朝却固步自封,苦守错误国策逐渐成为被动的小羔羊。

江郎才尽,黔驴技穷

面对不断在进攻边缘试探的游牧民族,宋朝也从未认真想出破敌良方。军队依旧以大量步兵为主,面对咯噔飞奔的骑兵,根本无法招架。

为何宋朝之后,中原民族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1127年北宋正式被金人所灭,南宋在三年后被蒙古所灭。这是第一个游牧民族战胜农耕民族并替换朝代的历史事件。

附庸风雅的宋朝没有如秦汉时期居安思危,警惕边境游牧民族的垂涎目光,为了杜绝内乱,却忘了背后虎视眈眈的外患。这种敌强我弱的颓势,是注定失败的结局。

游牧民族果断勇敢的进取态度,不断吸取汉人的优秀长处接驳到自身短处,抓准时机一击即中!潮起潮落,时代更迭,这不是一枝独秀的优越,而是风潮翻涌,谁赶上了浪便能扬帆起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游牧民族为何要四处迁移
古代游牧民族的迁徙是一种常态,但是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与农耕文明比较,游牧民族的具有超强的机动性,这些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来去如风、彪悍如虎,与中原王朝历经数千年的较量而生息不绝。游
2024-04-28 22:20:00
古代中原王朝打游牧民族为何要选在春季?
游牧民族是我国古代活跃在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庞大族群,他们野蛮彪悍,极具侵略性,历史上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他们往往会趁着中原王朝虚弱的时候屡屡入寇中原,最不济也会在边境劫掠一番
2023-06-06 11:44:00
在很多人心里,似乎古代游牧民族在面对农耕民族时,总是有很大的优势,经常能够劫掠和征服周边的农耕民族,为自己所奴役。但这种看法其实存在很多毛病,因为事实并非如此,这一看法有些太片面
2022-12-20 17:19
古代中原王朝是如何经营游牧民族地区的?
...部分是长城之南的农耕文明地区。在整个世界古代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但游牧民族进入农耕区域,一段时间后就被农耕文明同化,演变为农耕民族。但是农耕民族却
2023-06-25 09:33:00
为何都是中原王朝送出公主,为何他们不娶游牧民族的公主呢
...得注意:为何都是中原王朝送出公主,为何不是他们娶了游牧民族的公主呢?其中的“门道”听编者为您分析。其实中原王朝娶他国公主的事,也曾发生过,例如北齐神武帝高欢,就为了缓解两面受
2023-04-20 11:50:00
少数民族为何都非常听话地遵循清朝的管理
...相对厉害的,但是这些大一统王朝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游牧民族的侵犯,这是每个大一统王朝都会遇到的事情。就例如唐朝和宋朝的时候,一直与少数民族在进行对抗,结果也并不是多好,总是杀
2024-03-24 16:46:00
除非中原王朝发生内讧,游牧民族无论如何也打不过农耕文明
大部分人印象当中,历史上的农耕文明总是打不过游牧民族,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对的。农耕文明除了军种上有些吃亏之外,其他的像士兵的训练、装备、后勤,还有将领的统帅能力,都完全不比游牧民族
2024-11-01 10:28:00
游牧民族的战马吃什么呢
数千年来,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这些游牧民族,时常越过长城,给中原政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一度打到了中原王朝的京城。更有甚者,当中原王朝气运不济时,
2024-04-28 21:49:00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为何消灭不完呢
纵观中国古代史,统一的中原王朝都会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双方有胜有败,如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蒙古等,似乎中原王朝消灭掉一个,过段时间有出现了新的草原霸主。汉唐两代,分别跟匈
2023-05-20 16: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