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过年去亲戚家拜年,闲谈中聊到她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亲戚表示,现在最让她头疼的事就是辅导孩子写作文,她边说边拿出孩子写的作文让我“感同身受”一下。接过薄薄的两页格子纸,忽略歪歪扭扭的字迹,看完第一段后,光是错别字就已经让我挑花了眼:“一座城”写成“一坐城”、“驾驶”写成“架驶”、“已经”写成“己经”,“的”“地”“得”的使用更是随心所欲,遑论层出不穷的用词不当与句子结构混乱。
如果把每一处修改都标在作文纸上,那么这篇五年级作文只能用“满目疮痍”来形容,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既有读音差错、用字差错,也有用词差错、文化常识差错、百科知识差错,可谓覆盖面广,类型分布广泛。这十处语文差错,并不是偶发的个别现象,而是2023年全年最典型的语文差错的集中表现,更是国人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缩影。
现实生活中,常识性错别字在街头并不鲜见,一些商家为了贪图方便,将“鸡蛋”写成“鸡旦”、“牛腩”写成“牛南”、“大排档”也成了“大排挡”,甚至在某些作家、学者、书法家题写的商业牌匾、题字中,也常出现错别字的身影。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短视频则成为错别字的新泛滥区。短视频里的错别字大都很低级离谱,如“垃圾桶”写成“辣鸡桶”、“崩溃”写成“奔溃”、“倒霉”写成了“倒枚”。
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和文明。作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使用空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传承了中华文化,也照亮了中华文明。在汉字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的过程中,升腾跌宕的中华文明汇成二十四史,记录着华夏的世代文明。没有汉字,哪里会有造纸术、印刷术的诞生;没有汉字,哪里会有唐诗宋词的璀璨繁盛;没有汉字,哪里会有媒介让古时圣贤跨越时空,与今日的我们对话。
汉字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朗朗上口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我们牙牙学语时的经典启蒙诗词;振奋人心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是我们身处逆境时的鼓励之声;振聋发聩的“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我们虚度光阴时的警示箴言;鼓舞斗志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是我们沮丧失意时的励志妙语。
这些,都是汉字的无穷魅力。
然而如此博大精深的汉字,有人用起来却并不珍惜。一时疏忽也好,为吸引眼球刻意为之也罢;文化修养缺失也好,缺乏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敬畏意识也罢,都不能成为错别字现象一直存在的理由。
错别字频现,影响文化传承自不必说,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种错误的示范。时下风靡的短视频受众面大,如果滥用、误用、错用汉字的情况高发,会对观看者尤其是未成年人产生消极影响,造成他们对部分汉字以及词语的正确写法的认识模糊,很容易把人带“跑偏”。而那些转发量数以万计、点赞量高达几十万次甚至几百万次的短视频,如果有显而易见的错别字长期存在,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认知与使用构成的巨大威胁更是不容小觑。
写错别字,绝不是一件小事。一字之差,缺的是啥?虽然短视频中的错别字可以通过健全惩戒措施进行硬性约束,但防范和杜绝错别字的关键,在于人们内心的态度。默认错别字与追捧错别字不仅是对恶趣味的纵容,更容易形成文化病态,只有重视错别字带来的不良影响,对汉字抱有敬畏之心,始终保持一种慎始慎终的使用态度,才能真正改善错别字日渐泛滥的现象。
因此,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网络等媒介,还是要有“文字洁癖”为好。否则墓里的诸葛亮在1800年后看到“武侯祠”被写成“武候词”时,八成要气得跳起来骂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