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殷 利
前不久,“很多人分不清账与帐”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起因是,不少社交平台的用户登录页面、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等把“账号”写成了“帐号”。此事甚至惊动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其工作人员表示,已拟函请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指导平台加以纠正。
账号,《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单位或个人跟银行建立经济关系后,银行在账上给该单位或个人编的号码”,如在银行开个账号。进入网络和数字时代,账号被引申为个人在网站或平台的识别码,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数字、字母、符号及其组合。而“帐号”一词是根本不存在的,或者说是一个生编硬造、以讹传讹的词语,各种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
一个以讹传讹的词语被大家用了这么多年,连一些大型正规网站或平台的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等正式文本也一直使用,这说起来很讽刺,但在网上,类似的事情已经多得让人见怪不怪了——有多少人不能正确使用“的”“地”“得”?有多少人傻傻分不清“在”和“再”?这些在幼儿园学的字都不会用,遑论其他。
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被称为汉字“失写症”,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是,谈来谈去不仅没能让情况有所改观,反倒让一些人有了莫名的底气,变得满不在乎——“反正大家都写错别字”“反正能看懂就行”云云,好像大家都写错就变成了对的、自己能看懂别人就能看懂似的。去年,北大中文系一名教授发的一条微博中存在多处语法和文字问题,有人特地指出来,不料该教授“闻错则怒”,用尖酸刻薄的言语予以回击,很多网友也附和“能看懂就行了呗,真是没事找事”。对一流学府的中文系教授都如此宽容,不难想象,这些网友平时对自己的“失写症”是多么不在乎。
前些年,在一家我经常浏览的网站,看到新闻里有文字差错,我有时会跟编辑说一下,比如“6、7000万”的正确表述是“六七千万”,“二零二零年”的正确写法是“二〇二〇年”,“有排面”的正确写法是“有牌面”(指声望高、有面子)。后来发现,不仅类似的错误依然如故,而且我的留言也经常被删除。或许是我这样“没事找事”让编辑很没面子?或许编辑认为这点小错根本不影响阅读?总之我是讨人厌了,后来再也不说了。
网络时代,提笔忘字是常事,写错别字也人人难免,这并不是很可怕,最可怕的是不以为意、满不在乎的态度。汉字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每个汉字都包含着独特的文化信息,说起弘扬传统文化,网上到处是慷慨激昂之声,而这些声音里却夹杂着太多的错别字。每当这时候我就想说,你们这么爱传统文化,能不能先把中国字写对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