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文学与影像的对话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5-03-14 17:12:00 来源:大叔谈娱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宗智

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同名作品的年代剧《北上》正在热播。

相比原著呈现的厚重历史底蕴,剧集选择用青春叙事包裹文化传承命题。

谈及此次改编,该剧编剧赵冬苓坦言,自己被原作者徐则臣对运河的感情所深深打动,“我们写运河文化对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精神滋养,在精神上和徐老师保持一致。”

长久以来,文学与影像的对话从未停歇,放眼2025年,文学改编依然是影视创作的主流。

《北上》改编自同名小说

《北上》是70后代表作家之一徐则臣的长篇小说,作者用简洁的文学手法写出了丰赡的意涵,叙写了百年中国的历史变迁。作为深受运河滋养的作家,《北上》取自于徐则臣精神深处的生命体验。在动笔之前,他重走大运河并逐一考证历史细节,最终呈现出气象宏阔、底蕴丰富的文学图景。

文学与影像的对话

如何将运河精神融入故事情节、如何取舍繁多的人物支线、如何用更符合影视创作规律的方式传递原著内涵,是剧集版《北上》编剧赵冬苓亟待解决的难题,“《北上》改编难度很大,创作初期导演姚晓峰就明确告诉我,剧集要写当代的故事。可原著中有两条故事线,历史线写的是清朝的事,且占据很大比例。当代这条线写的是清朝那些人的后人在大运河申遗背景下搜集文物的故事,从戏剧角度来看,这部分情节性不足,如果纯粹改成一个当代故事,就意味着编剧要重新创作。原著的主体故事不让用,但最后呈现出来的内容还要和原著紧密相连。”

赵冬苓并不希望写一部靠强烈戏剧冲突取胜的剧,就想扎扎实实地写出运河边朴素的生活。结合原著的架构,她在剧本里设置了“六家人”的叙事脉络,通过这六家人的经历去讲故事,同时展现谢望和等人的成长历程。“这些年我写过的群像戏不少,但在一部作品里集中呈现6户人家、将近20个人物的故事,还是第一次。”

与原著相比,剧集进行了显著的“青春化”处理。首先是将原著时间线压缩至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14年,聚焦“90后”一代的成长轨迹,强化现代青年创业、家庭关系等现实议题。其次,剧集还增加了原创角色,如夏凤华的加入补充了女性视角。从播出效果来看,剧版《北上》的确让观众感受到了“流淌在教科书里、流淌在中国大地上的那条河流,如何也真实、鲜活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茅奖”作品频繁“出圈”

《北上》开播的同一日,根据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在西安开机,刘浩存领衔主演,张艺谋担任该剧监制。

《主角》也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在中国文学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茅奖”作品改编而来的剧集多关注现实题材,近年来,以“茅奖”为代表的严肃文学迎来新一轮改编热潮,影视成果愈加丰硕。茅盾文学奖设立至今,共有 53部作品获奖,其中被改编成电视剧的有23部,数量接近半数。“茅奖”影视化的成功案例,包括激励了一代人的《平凡的世界》、小说剧集都堪称经典的《白鹿原》、被视作谍战经典的《暗算》、以平民史诗破圈的《人世间》、拿捏上海“腔调”的《繁花》等。

文学与影像的对话

严肃文学的深度与广度,使得影视作品不仅是个体经历的叙述,而且成为了解读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例如《白鹿原》讲述了白、鹿两大家族几十年间的恩怨纠葛,展现了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的变迁史,揭示了中国社会在巨大历史变革中的家族命运、社会伦理和文化冲突,展现了家族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和深刻的互动;《平凡的世界》则深入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个体奋斗与成长故事,生动地描绘了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在追求个人幸福和社会责任之间的道德抉择,以及他们在社会变革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人世间》以平民社区“光字片”为背景,讲述周家三兄妹周秉义、周蓉、周秉昆等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五十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以历史维度,展现生活的变迁。

网文改编趋向精品化

与严肃文学相伴相生的通俗文学,也成为了影视改编的富矿。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浪潮的推动下,网络文学持续高速发展,现实、悬疑、历史、科幻等主要类别之下,作品细分类型超过上百种,建立起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故事资源,为改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近期热播的年代剧《六姊妹》,同样改编自文学作品。原著由伊北所作,连载于网络阅读平台,以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头十年的皖淮小城淮南为故事背景,讲述了田家庵区老北头何家老一辈及六个女儿的人生悲喜剧,在岁月的洗礼下,她们深刻领悟了“家”的深刻含义,共同书写了家族坚韧不拔的传奇。剧版《六姊妹》凭借扎实接地的年代质感打造、真实可感的生活气息呈现和丰富自然的亲缘关系描刻,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文学与影像的对话

近几年爆火的现实题材类剧集《大江大河》改编自阿耐创作的网络长篇小说《大江东去》;获得了第3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和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等多项提名的《乔家的儿女》,改编自未夕的同名网络小说;好评如潮的《小巷人家》改编自大米的同名网络连载小说;倡导女性独立奋斗的《好团圆》改编自朗朗的小说《女神的当打之年》;聚焦都市情感的《凡人歌》改编自纪静蓉的小说《我不是废柴》。与备受网友追捧的网络言情小说不同的是,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弱化了“读者为王”的写作思维惯式,不再是将娱乐进行到底的文学快餐,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明显提升。

文学与影像的对话

网络文学先天具有互联网基因,与“互联网时代”有天然文化与审美共鸣。以《与凤行》《长相思》等为代表的言情小说赛道成为IP改编剧的头把交椅,以《庆余年》《赘婿》《雪中悍刀行》等为代表的男频改编剧也快速发展,为影视剧发展提供更大势能。此外,《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经典IP仍在持续迸发潜力。在微短剧中,网文IP改编剧同样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分量。《执笔》《借宁安》《折眉》《为有暗香来》《锁爱三生》《招惹》《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等都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文学与影视双向奔赴

文学与剧集的双向互动,既让文学原著获得了新的解读空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又为剧集改编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张艺谋曾说:“那些年是文学驮着电影走向世界的。”好的文学作品是影视创作的根本,没有好作品打底,“跨界”“破圈”就无从谈起,即使暂时“出圈”,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事实上,从文字到影像,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转译和取舍。正如知名作家麦家所说:“我认为把一部长篇小说改编为电影电视,有如把一地麦浪滚滚的麦子做成饼干,饼干虽然好吃,但怎么可能有滚滚麦浪的风景和大地的姿态?”改编者在视听叙事中,既应注意尊重文学原著的纯正底色,同时也要构建真实故事,增加戏剧冲突,避免“魔改”。

随着各大平台影视片单的不断公布,今年还有多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剧集将登上荧屏。比如,《千里江山图》改编自上海作家孙甘露的同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原著从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于历史画卷中展现信仰之光、人性之美;《风禾尽起张居正》改编自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熊召政长篇小说《张居正》;《生万物》改编自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获奖作品、赵德发创作的“农民三部曲”之一《缱绻与决绝》;《高兴》改编自贾平凹同名小说;《独身女人》改编自亦舒的经典小说;《主角》改编自陈彦的同名小说;《梦之海》《球状闪电》改编自刘慈欣同名作品;《凡人修仙传》改编自网络作家忘语的同名小说。此外,余华、温瑞安、南派三叔、马伯庸等知名作家的作品,也被各大平台列入影视改编计划。

2025年的荧屏,充满文学之美。/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4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赵德发对话学界大咖解读《生万物》!快来报名与名家面对面交流
...与决绝》。这部小说曾荣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还入围了茅盾文学奖,以沂蒙山区天牛庙村近百年的土地变迁为背景,将四代人的悲欢离合融入其中,深刻展现农民与土地之间生死相依的厚重情怀。
2025-08-23 07:52:00
文学携手影视碰撞新火花(深观察)
...影视剧成绩亮眼。比如由王家卫执导、改编自金宇澄同名茅盾文学奖作品的《繁花》,开播仅10分钟收视率就突破2%,截至目前有超过44万名观众在豆瓣平台打出8.7的高分。文学作品成为
2024-03-30 23:01:00
新媒体时代 文学与影视的对望与迭代
...事,道尽情义与至真。《繁花》改编自金宇澄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无疑,导演王家卫又重新创造了一个新的《繁花》。上一个能够有如此傲人的成绩是谁?没错,就是同样由茅盾文学
2024-01-04 02:45:00
从影像回归文本,金宇澄的《繁花》里有另一幅世情画卷
...第一部爆剧。随着剧版《繁花》的爆火,金宇澄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原著小说又火了,这部2012年开始发表的小说在12年后再次登上畅销书榜单。不过,若读者翻开了《繁花》的原著,
2024-01-11 01:28:00
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阿来对话网文作者:文学不存在孰轻孰重
...番见世界·云端山语”直播对谈在四川四姑娘山中举行,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番茄小说头部作家骁骑校、三九音域一同探讨了文学与网络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在几位
2023-07-21 04:04:00
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携新作对话六安读者
...文学对话在六安市图书馆热烈上演。著名作家、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携最新散文集《要爱具体的人》走进六安读者,与读者们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学、生活与爱的深度交流,现场气氛活跃,3
2025-03-24 11:33:00
《繁花》落幕:小说“二度创作”如何大放异彩
...创作者如何赋予原作新的生命?《繁花》剧照。剧方供图茅盾文学奖作品影视化成热潮,改编各有路径严肃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已然成为一股热潮。其中茅盾文学奖(以下简称“茅奖”)获奖小
2024-01-15 10:43:00
...播到落幕,诸多话题登上热搜榜单。小说《繁花》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等诸多奖项。作为一部严肃文学改编的作品,数据显示,电视剧《繁花》受众广泛,吸引了各个年龄阶层
2024-01-12 06:45:00
茅奖评委对话茅盾新人奖得主,探讨青年作家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
...番茄文化客厅在北京举办了“文学与年轻人”对谈活动。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徐则臣、文珍,评论家丛治辰和番茄小说签约作家妖夜同台畅谈。其中文珍是第二届茅盾新人奖得主,丛治辰、妖夜则是
2024-04-07 15:17: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丨国际杂技盛典点燃省会中秋之夜
“等你!等你千里归来,重逢心的喜悦……”10月6日,中秋佳节,河北省艺术中心大剧场灯火璀璨,深情款款的歌声传递着河北人对杂技的喜爱
2025-10-07 07:44: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日前,太原市光荣院举办“情暖中秋,致敬老兵”主题活动。工作人员与优抚对象欢聚一堂,共庆佳节、亲切交流
2025-10-06 07:42:00
中秋特别海报丨情满中秋 欢度国庆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设计 赵一妍 吴美慧
2025-10-06 08:13: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刘春榕)10月1日下午,2025年翔安好声音歌手赛首场周擂台赛在厦门奥体中心月桥湾开赛
2025-10-06 08:50:00
2025南京森林音乐会第三场优雅启幕
昨晚,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室内乐团亮相南京森林音乐会,以“金弦银弓”的深情对话,献上纯正俄式古典盛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10月5日晚
2025-10-06 09:48:00
三河市举办“庆双节 暖夕阳”学雷锋慰问演出
河北新闻网讯(马皓琪)金秋送爽,双节同庆。近日,三河市“庆双节 暖夕阳”学雷锋慰问文艺演出在臻园养护中心温情举行。来自三河市老年大学艺术团
2025-10-06 10:10:00
【宅男财经|专家面对面】国庆档是仅次于春节档和暑期档的重要档期。今年,有包括《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风林火山》《毕正明的证明》《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等十余部影片参与国庆档角逐
2025-10-06 11:35:00
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国庆上演,重现文艺界的“觉醒年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内,恢宏的旋律响起。舞台上,多媒体屏构筑的“抗战博物馆”内
2025-10-06 12:40:00
青春版庐剧《双锁柜》是啥样?“好戏安徽”给您好看!
大皖新闻讯 10月5日晚,安徽百戏城地方戏剧场内欢笑声、掌声此起彼伏,青春版庐剧《双锁柜》在此精彩上演。作为“好戏安徽”精品剧目展演展示工程暨文化惠民促销费活动第四季的重头戏
2025-10-06 14:15:00
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合肥首演 演员:好戏不怕长,精耕细作方出佳作
大皖新闻讯 “以我心灯一盏,照他长夜寒天。”10月5日晚,国风悬疑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合肥大剧院开启合肥站首演。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剧中赵不尤和顾震的扮演者——来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贺坪和何易
2025-10-06 14:49:00
High爆了!中秋前夜,三万人齐聚港城!创历史记录!
鲁网10月6日讯 (记者 郑泽之 王一凡)10月5日晚,日照奎山体育中心星光璀璨,人声鼎沸,备受瞩目的“初光天籁”超级演唱会正式开启盛幕
2025-10-06 15:56:00
威县第二中学开展“共同行动·2025爱在中秋”赋能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王培培)近日,威县第二中学开展“共同行动·2025爱在中秋”赋能活动。活动围绕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通过主题分享
2025-10-06 16:57:00
河北新闻网讯(王子璇)近日,位于张家口市蔚县宋家庄镇邢家庄村的无忧小镇景区在多个场地轮番上演各类精彩节目,让人们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双节”氛围
2025-10-06 16:59: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公历的数字每年流转,农历的八月十五始终锚定着中国人的情感坐标。10月6日
2025-10-06 19:45:00
山河明月,万家灯火。10月6日,2025乙巳农历蛇年中秋节如约而至,人间好时节,恰逢三五时,此刻,独属于乡土中国的极致浪漫具象化
2025-10-06 2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