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京九晚报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但也是各类疾病高发的季节,尤其是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群,更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商丘市中医院外一科主治医师邢飞提醒,春季老年人易患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应从饮食、运动、生活起居上多加注意。春季乍暖还寒,冷热不定,风还特别大,尤其是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差的老年人很容易生病。春季老人易患疾病有哪几种?应该怎么预防?邢飞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此时多发呼吸系统疾病
邢飞说,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有支气管炎、肺炎、慢阻肺等,症状多为咳嗽、气喘、咳痰(次数较多)以及痰变黏稠或发黄等。
其中,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是对这个群体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种疾病,“老慢支”可反复发作,使支气管、肺部组织及功能发生一系列的病变,从而导致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慢阻肺等疾病的发生,严重者还会引起肺心病而危及生命。因此,“老慢支”需要提前并通过合理的方式预防,如疾病一旦发作,要及早控制,及时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是老人常见的多发病,在春冬季容易高发,主要是细菌、病毒导致的急性喉部、咽部以及鼻部的炎症。春季天气逐渐回暖,但气温的变化比较大,老人增减衣物没有跟上,就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邢飞介绍道。
另外,春季是一个特别容易引发过敏的季节,而过敏也是诱发老人患上呼吸道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干燥或者吸入花粉等。同时,流感也是这个季节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衰等疾病。
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邢飞说,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很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易发。该类疾病的表现为反应迟钝、偏瘫,甚至意识昏迷等,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在春季需要格外注意身体的保养和疾病的预防。
其中,急性心梗和脑梗是不能忽视的重中之重。急性心梗是由于冠脉斑块破裂,阻塞血管,引起心肌急性缺血坏死,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大汗淋漓,疼痛时间长,超过30分钟。除了春天多变的气候外,肥胖、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情绪激动、暴饮暴食、便秘用力排便均可引起心梗发作。
“天气转暖,不少人以为寒冬已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就过去了。殊不知,现在气温随时可能会下降。老年人热平衡能力较差,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倒春寒’刺激,尤其要注意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心绞痛,以及心梗的发生。”邢飞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最易发作的季节是冬季和春季,每天清晨是高发期,所以提醒大家,如果近期内屡次发生胸背部闷胀、沉重或气短,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咳白黏痰或粉红色泡沫痰,突然出现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近期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突发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抽搐等,这些都是心脏病即将发作的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邢飞说,俗语云“春捂秋冻”,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力低下者要适度“春捂”,“春捂”的气温临界值是15℃,如果气温低于临界值就需要“捂”。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要做好手、脸、口、鼻的保暖。“倒春寒”时期,食物应以性味甘平、易于消化、品种多样为宜。
消化系统疾病应预防
中医认为,“五脏相关”,感冒、急性胃肠炎等也常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四季脾旺不受邪”。对于春季出现的肠胃不适情况,中医学主张用健脾化湿的方法来进行调养,另外不鼓励吃甜食、糯米、粽子等很难消化的食物。用鸡矢藤、三丫苦等中草药煎水喝,有健胃消食、化湿解毒的功效。像这类中草药膳食疗法,可以清除肠道中的一些致病菌,从而减少像急性胃肠炎、痢疾等肠胃疾病的发生。用艾草熏房间,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春夏之交还会引起生物钟的变化,部分老年人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的情况。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木所主,肝即主情志、主疏泄,也就是人的思维活动、情绪,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皆由肝所主。这段时间阴雨连绵、雾气笼罩,很少看到太阳,这种天气人也会变得情绪低落、抑郁。春季主张用一些疏肝理气、有助消化的食物,如陈皮、山楂、山药、萝卜等。也可以用一些素馨花、合欢花、贯叶金丝桃,泡茶饮用,以改善失眠。
老年人抵抗力较差、消化功能减弱,容易引起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果饮食不节制,吃得过油腻或摄入高脂肪食物,则会导致消化器官负荷加重,引起腹痛、呕吐、腹泻等,甚至患上胰腺炎或胆囊炎等疾病。
要做到“三合理”
面对这些春季高发疾病,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邢飞建议,老年人在春季一定要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注意保暖、注意日常卫生,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管住嘴、迈开腿,做到“三合理”。
合理保暖。老年人不要过早脱棉衣,应适当“捂”一段时间,原则是“下厚上薄”,先减上面,再减下面,注意腿脚的保暖。另外在风雨天气尽量少出门,防止气温变化引起血压波动。
合理饮食。老年人应保证每天从糖类摄入的热量不超过人体每天总摄入热量的1/10,尤其是心脏病患者、有家族病史以及肥胖等心脏病的高危人群更应该严格限制糖的摄入量。日常多吃蔬菜,搭配适量的瘦肉、蛋、鱼,少吃动物内脏,保持大便畅通,避免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升高。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的人群要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换调整降压药。老人应以高热量食物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吃黄豆、花生、芝麻、核桃等以便及时补充能量。为了增强抵抗力,还应多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并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优质蛋白从鸡蛋、鱼虾、牛羊肉、兔肉、豆制品和奶制品中获得,而多吃西红柿、胡萝卜、油菜、小白菜、柿子椒、柠檬、橘子等可有效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合理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同时增强新陈代谢,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激进。春天要避免晨练,锻炼的时间在上午10点之后为宜,可以做的运动有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后脱穿衣服要避免着凉。
此外,老年人睡眠时间也不宜过长,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六七个小时就可以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人多的公共场所,最好佩戴口罩;年龄在55岁以上的人群要保持每年至少一次的体检;做好日常血压、血糖监测,避免血糖大幅波动,做到高血压控制达标、血糖控制达标,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0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