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我曾经脱坯、盖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5 01:4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王树理

《&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4年02月05日 &nbsp第&nbsp07&nbsp版)

1974年1月,我从部队复员回到了阔别6年的老家。荣归故里的新鲜感过去后,我被留在县委宣传部新闻报道组工作。

做新闻报道工作可以经常回家。有一天,我从县城回来,突然发现父亲母亲做饭时,对我格外加了心意:哥哥嫂子和还在念初中的弟弟吃的都是红薯面做的“胶皮窝头”,给我吃的却是玉米面的金黄窝头。这怎么行!我当兵就是为了让父老乡亲有好日子过,怎么自己一家人吃饭还给我搞特殊?不由分说,我抢过黑得像胶皮似的地瓜面窝头,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为了尽快适应农村生活,同时不让家人再为我“搞特殊”,第二天,我便背上粪筐,像模像样地下地干活儿。那个时候,农村盖房都是土坯房,开春之后,许多人家都急着盖房搭屋。和大家聊起来才知道,春天是盖房的大好时机,雨水少,脱坯易干。我和父亲说起这件事,父亲说:“咱也该推土脱坯了,你都二十三岁了,也该盖房了,到秋天给你把婚事办了。”我理解老人的心情,于是推起手推车,每天起早先推几车土,只用三天,就推够了脱坯用土。

脱坯盖房这活计,在庄户人家心里有着特殊位置。它就像燕子衔草垒窝儿,只有把窝垒好,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才能娶妻生子,赓续家业。一个半月之后,天气开始转暖,有些要脱坯的人家已经开始“洇池窝”——就是将准备好的黄土从中间挖一个坑,先不断用水浸泡,待其里里外外都浸润得差不多的时候,撒上麦秸,然后赤着脚反复踩踏,还要用镢头将土搅拌得不稀不稠,均匀适中了,就可以开始脱坯了。

太阳快落山时,我把挂在屋檐下的坯模取下来,拴一根长绳泡在井里。这个制坯模具是我当兵之前拆西厢房时,用那架老榆木房梁的木板做成的。脱坯前放在水里浸泡一下,用起来滑膛、不粘泥。我把晾晒土坯的场地打扫了一下,喷上一遍水,放好模具开始脱坯。两个弟弟抬着泥兜子,往我掌控下的模具里倒放,我不停地用泥板将其抹得平平整整,有棱有角,然后用犁锥子从模具内框划一周,提起模具,一个一尺半长、7寸宽、4寸厚的土坯就算完成了。

随后,一个接一个的土坯被整齐脱出,像排列整齐的仪仗队。父亲看我累得直不起腰,让我歇会儿,我又坚持脱到整100个才休息喝茶。在一旁帮工的人都说:这小子真不愧是当过兵的人,出去这么多年还能脱坯,不赖。听着乡亲们的夸奖,我心里甜滋滋的,想着没给咱解放军丢人。

这段从脱坯到盖房的经历,让我很快重新适应了农村生活的环境,也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肯定。后来有机会推荐上大学,我获得了全公社唯一的名额参加了当年的考试,并录取到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深造。入学前的一段时间,我仍然没事就找队长继续要活干,村干部让我跟着两位“高手”学习开“195”马力抽水机。也就是那段时间,我又掌握了不少劳动技能。

如今再回首过往,故乡的土坯房给我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象,它很简陋,砖做牮,坯垒墙,门窗窄小,用毛头纸糊的窗户,很容易让人想起原野上孤零零的小屋。但这种用土坯垒墙的屋子,冬暖夏凉,保温效果很好。让我在塞外高原大雪纷飞的暗夜进行夜间训练时,总是想起老家土屋里的土炕,烧得暖和温馨。而一想到这些,身上就觉得增添了热量。故乡的土屋养育了故乡的人,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从偏僻的乡村走向大千世界的角角落落。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奋斗,农村的面貌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鳞次栉比的小楼和瓦房,成了村民居住的基本保障。当年我亲手盖起来的小屋,也被改造成了一处供乡亲们读书学习的公益书屋。每当看到孩子们来书屋学习,我就有说不出的高兴。

土屋没有了,但我依旧怀念它。因为如果没有它,就没有我“穷则思变”的大胆设想;而由它“变身”的书屋,也让我有了为乡村振兴助一臂之力的阵地。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5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事实也正如父亲说的那样,我家的光景逐渐好了起来。土坯房最终被楼房替代,小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景象也不复存在了。母亲忠厚善良,勤俭节约,喜欢唱歌。小时候,我们家破落的院子
2023-08-11 07:37:00
“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不变的初心”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黄久生:“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不变的初心”春节前,黄久生为孤寡老人送去年货。 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郭 帅他是700余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30多年来
2023-02-07 01:48:00
秋天干燥,用红薯叶做窝头,口感柔软,好吃又健康
...嘱咐:不用买菜,去菜地里看看,有什么就摘什么。乡里乡亲的,也没那么多客套,我提着篮子就去了菜地,勤劳的嫂子们菜地里绿油油的一片:空心菜、冬瓜、南瓜、茄子、辣椒......我被
2023-12-13 06:53:00
彝族乡亲:她是傲霜绽放的索玛花
...个小时,谢彬蓉才从山下来到山上的寨里。教学点是一间土坯房,只有谢彬蓉一个老师。她住的另一间土坯房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还是厨房,偶尔还会有毒蛇和老鼠出没。起初,她整夜开着灯都
2023-11-28 00:45:00
从现在开始到入冬,建议女人们多吃这4种碱性食物,营养充足
...让我们的舌尖享受到更多的美味。推荐吃法:红枣杂粮小窝头1、将100克左右的紫米泡软,并且在电压力锅里煮到熟透,水量比我们平时蒸米饭要稍多一些。2、在紫米饭中加入一些玉米面,酵
2023-10-17 06:57:00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贝侬调解好 乡亲都称妙——广西南宁市政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小记通讯员 樊容宾 张曦《&
2023-10-19 03:52:00
...重,按重量排名计分。平整的空地上,女选手迅速摆好打土坯的模具,手脚麻利地撒灰、填土,男选手负责打土坯、搬运、摆放,比赛结束后,看一看哪组选手打得土坯多……这样充满“农味”的场
2023-08-14 22:22:00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乡村医生张智娟:情系山乡,守护乡亲“人生大事”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晨阳《&nbsp人民政协报 》 (&
2024-05-01 03:00:00
万千气象看云南|下关沱茶 流传于苍山洱海间的百年制茶工艺
...好压制,易保存和运输。但在云南大理,却有一种形似窝窝头的紧压茶——下关沱茶,这样一种造型独特的茶叶,有何特殊的由来?窝窝头的形状,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跟随我们的镜头走进下关沱
2024-04-08 13: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