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特殊教育2201班 赵福涛 指导老师 徐蕊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虽没有明确成文的家风家规,但它存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我家的家训,我想应该是“艰苦奋斗、知足常乐”。
父亲小时候家里穷,为补贴家用,十五岁的时候便在爷爷的带领下去煤矿挖煤。因为年纪太小,比不上身强体壮的大人,父亲最后只得去老瓦工那里学习泥瓦匠技术。想学好,必须先从小工干起。那时候,三乡五里无论谁家盖房子都能看到父亲卖力的身影,搬砖、和泥、运沙石,什么活累,他就挑什么活干。
爷爷去世后,家庭的重担落在了父亲的肩上。那时父亲还未满十八岁。20世纪90年代初,父亲和村里的乡亲到外地打工,在无数个建筑工地上,每天干着砌墙、修建的活,单调重复。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常对我们说,当下的苦如果有意义就不完全是苦,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事实也正如父亲说的那样,我家的光景逐渐好了起来。土坯房最终被楼房替代,小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景象也不复存在了。
母亲忠厚善良,勤俭节约,喜欢唱歌。小时候,我们家破落的院子里,时常飘出欢歌笑语,让艰苦的岁月变得快乐无比。我们每天晚上听奶奶讲述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故事,听母亲哼唱动听的歌谣。父母经常对我们兄妹俩说,农村孩子最好的出路就是读书,所以他们总是要求我们“勤持家、苦读书”。在长年累月的鞭策下,我们也算争气,最终都如愿考上了大学。回望过去,记忆里全是一家人积极阳光的笑脸和努力向上的美好画面。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座老式破旧的土屋,也永远记得在那老旧的屋檐下,一家人温馨且愉快地生活着。
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思想开明,充满智慧。他们常常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让我们明白一些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这些精神财富已嵌入我们的生命和灵魂,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08: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