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杨倩婧
校园欺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集中体现了法律创制、道德培养和学校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监管缺失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校园欺凌问题的干预体系、防范机制建设,短短几年内相继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明确界定了校园欺凌的定义,提出了预防的具体举措,规范了处置程序,并对校园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确了惩戒措施,对于指导各地进一步细化举措、健全防治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来看,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问题上,更应反思自己应负的责任,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提升道德品质、完善人格发展,并更多地结合校园欺凌事件背后的心理成因来开展工作。
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必须真正理解心理健康的本质,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内心世界。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发现,我国现代心理健康的本质是自我关系的全面积极和谐,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世界的和谐,具体涵盖身心和谐、自我接纳、个体的群体归属感、人际关系和谐、社会角色适应、亲近自然和关怀自然以及拥有积极正向的生活价值和生活目标等多方面内容。
健全反校园欺凌的预防体系,组建反欺凌联动网,切实把“三全育人”落至实处。国家从法律规定和政策层面上,均对学校如何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校园欺凌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学校,必须要承担起教育与牵线的责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并结合本校特色及学生特点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完善“三全育人”机制,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反欺凌联动网,推动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新格局,为长效管控校园欺凌提供组织保障。学校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尽力寻求学生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支持,帮助学生们构建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形成家校联动,帮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家长和学生的沟通效率;广泛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开展校园欺凌治理行动,共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尽可能降低学生接触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人员的概率,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发生校外欺凌的各种安全隐患。作为教育者、家长以及其他相关社会组织,既要尽可能地早发现早干预,将可能出现的校园欺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也要早介入早解决,最大程度减轻校园欺凌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帮助学生尽快恢复正常校园生活。
深化德育引领,健全全面教育体系,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采取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与心理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方式,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警惕与认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和应对校园欺凌事件。开展专题教育,结合德育课堂,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入手,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良好品德以及宽容他人、宽以待人的包容意识;开设专题讲座,邀请民警、律师等专业人士进校园,讲述真实的案件以及处理办法,警示学生欺凌同学要承担怎样的后果,树立法律权威;开展专项教育,定期举办相关培训活动,结合课堂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找准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汇聚全员力量,多维建构学生评价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书育人理念。学校要集聚所有教职工的力量,为学生营造具有安全感的校园环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支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在学校环境下,青少年学生心理安全的保障需要老师和学校的一同努力。如,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学业、兴趣、态度、认知等多维度建构不同的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互敬互爱;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为教职工,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指导学生如何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理解心理健康本质,建立和谐教育生态,聚力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注重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及班级文化的创建,为学生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通过角色扮演、情绪疗养、移情体验等,让学生学会与环境积极互动,学会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反省,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情感。借助“四多训练法”(多微笑、多品味、多感恩、多宽恕),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乐商水平,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自我情绪管理以及如何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怀揣同理心,养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校园欺凌治理实践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一股合力,在综合治理理念的指导下,健全反欺凌制度,坚持立德树人,建构多维评价体系,强化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成长,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向上的阳光环境,找准积极教育的切入点,全方位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有效防范校园欺凌的发生。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09:47:4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