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歇凉·童年·乡愁
文/向萍
两根板凳、一副凉板、几把凉椅,一字排开。
大人摇着蒲扇,小孩听着故事。天上星星在眨眼,树上蝉儿在唱歌。就着河边吹来的凉风,盛夏的夜晚,几多惬意!
然而,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儿时最美回忆!小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却有着数不清的欢乐。
每到夏天,太阳要下山的时候,街坊邻居们便端上几盆水,泼在青石板街上,用“物理降温法”预先去除地面的酷暑热气。再搬出板凳,凉椅等等,统统给它们泼水“洗澡”,抹整干净待用。待到晚饭后,天已擦黑,大人小孩都走出家门,愉快地开启了每天的“歇凉模式”。
在我的老家铁桥镇,整个一条老街,除了中间过路的通道,两旁全是搭的凉板,有的甚至把门板取下来,搭起简易床。
左邻右舍的老街坊,家长里短,谈天说地,不时传来朗朗笑声;嬉戏的孩童,在凉板间隙,钻来钻去捉迷藏;好静的人儿,则躺在凉板上,凝望夜空观星象;上街的文艺青青李大哥,献上笛子独奏,从街头传到街尾,时而悠扬时而激荡……夏日的铁桥青石板老街,别有一番盛景。
在外歇凉,蚊虫最讨厌,那时没有蚊香,街坊们便自制土法“蚊烟”用于熏蚊。蚊烟是居民的驱蚊利器,主要材料是木屑,拌上少许硫磺等,外面用草纸包裹而成,薄薄的烟雾升起,既能赶走蚊虫,还能防止毒蛇伤人。
印象最深的是邻居李婶家的特制蚊烟。她经常从山上采摘一些野草,晾干后扎成拳头粗的草棒样,歇凉的时候,在离凉板远一点的地方点燃,微烟袅袅。还别说,熏蚊效果真不赖,我们一群小孩子可以安然无恙睡到大天亮。
歇凉自然少不了扇子,扇子的品种也挺多的,老人喜欢用蒲扇、篾扇,咱们这些“小不点儿”,自然是用纸板或者画报纸折成扇子来凑合凑合。那时要是谁有一把泛着桐油香的油纸扇,那简直就是夏日里的“高配”。拥有者会在扇子上写上名字,并配上打油诗:“六月天气热又热,我的扇子借不得,要想借去扇几天,除非等到冬腊月。”
歇凉的时候,还有“馋猫们”最喜欢的事,那就是邻居们的美食分享大会。你家拿出南瓜子,我家端出炒豆子,一直记得王妈家的干胡豆,又香又脆,放进嘴里,嚼得叮嘭响。
夏日歇凉,最有趣的还数听故事了。累了一天的大人们,歇下来,偶尔也会给孩子们来一餐“精神食粮”。记得邻家彭大哥,是我们小伙伴最喜欢的核心人物,他当过兵,爱看书,最喜欢讲各种故事,尤其是各种离奇的“鬼故事”,讲得有板有眼的,时而一惊一乍,让我们这群小屁孩想听又怕听,以至于歇凉睡觉的时候,从头到脚裹紧毯子冒大汗也不敢贸然探出头来。
如今,随着空调的普及,避暑房的诞生,这样的歇凉画面已成追忆。然而,儿时的“歇凉文化”、“歇凉情怀”和“歇凉趣事”却萦绕在脑海里,化作了最美的乡愁。
作者简介:向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12: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