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著名易学名家——李静宣道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31 21:43:00 来源:综合栏目

在“2023易学名人名家龙虎山论坛大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非常荣幸地采访到了本次大会的副主席李静宣道长,李道长和蔼可亲,非常平易近人,与他聊天如沐春风,亦时常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李道长学识渊博,举止得体,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什么叫大家风范。

中国著名易学名家——李静宣道长

李静宣道长

中国道教正一派净明宗坛第廿五代高功法师

中国道教祖庭龙虎山天师府授箓法官

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教职人员

江西南昌财神古庙住持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

香港国学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

中国非遗大数据中心易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国易学泰斗廖墨香老先生入室亲传弟子

2023易学名人名家龙虎山论坛大会副主席

中国著名易学名家——李静宣道长

在采访的前期准备阶段,我们走访了一些道教和易学领域的业内人士,大家对李道长的评价极高。大家都说,李静宣道长爱国爱教,德行高厚,长期致力于道教文化的传承,研究和发展,为复兴和弘扬道教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易学领域,李静宣道长亦是业界翘楚,他心怀求知之心,十数年间,游历三山五岳、遍访天下易学名师和民间易学高人,经过对易学文化长期深入的研究,如今已然成为易学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无私奉献、光照世人。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道长告诉我们,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这部古老的易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它以阴阳二元对立统一的观念,阐释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周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哲学的关键成分,周易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乐被并称为“五经”,蕴含着整个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文化肌理。易学强调“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启示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与宇宙万物相互依存,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其次,道教倡导“道法自然”,即遵循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不妄为、不执着,以自然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和变化。这种思想教导人们要保持平常心,以顺应自然、自我完善为目标。李道长还通晓“儒·释·道”三家精髓,理论功底扎实,实修功夫深厚,采访过程语重心长,不仅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儒·释·道”的精华内容,而且分别从“儒·释·道”三家出发,清晰具体地分享了现代人安顿身心的方式、技术与技巧,让在场人员直呼过瘾。

中国著名易学名家——李静宣道长

在易学的学习方面,李道长十年前就被我国的易学泰斗--廖墨香老先生收入门下为入室弟子。十年来李道长虚心学习,潜心领悟,在易学领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洁净精微”四个字是师父廖墨香老先生在李道长入门十年,学易大成之时为他写下的四字真言。这幅四字墨宝不仅包含了廖墨香老先生对于李静宣道长在道德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肯定,也蕴含着师父对徒弟的谆谆教导,他希望李道长可以一直保持心灵的洁净和做事的精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不忘初心,洁净精微。李静宣道长也一直秉持着师父的教诲,将“做人洁净,做事精微”的理念始终贯彻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他深知作为一个易经大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坚持良好的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解惑、助人成功。李道长始终遵循师父的教导,坚守“三年入门,五年小成,十年大成”的原则,拜师十年来,他从未公开自己的师承,也从来没有讲过公开的易经课程,而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真正研习周易的精华,在易学研究领域深耕细作,潜心钻研。李道长也严厉抨击社会上那些学易一周就为人占卜、看风水的乱象,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易学文化“正本清源”,让易学行业“气正风清”,立志全心全意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易学瑰宝。

学易十年,大成之后,在廖墨香老先生的引荐下,李道长被中国非遗大数据中心收录为中国易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此同时,李道长还受聘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和香港国学发展

研究院特聘教授,这也意味着李道长需要肩负的责任更重大,使命更光荣。

在道教的修行方面,李道长认为,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宗教都会有一种精神,或者一种宗旨,可以把这个理解为她的魂。道教也不例外,《度人经》里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一直以来这种思想被道教奉为宗旨,指引道教徒来学道、修道、行道。

中国著名易学名家——李静宣道长

从字义来看,“仙道贵生”,就是神仙之道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千百年来众多高道大德以此探索,尝试,践行修身养生之术,从而留下了大量的养生经验。然而,贵生虽然有重自我生命的意思,但并不等同就是只看重自我的生命或者身体,应当理解为尊重,爱惜一切生命。就是告诉我们,神仙之道是爱惜一切众生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无量度人”,无量是指多得不可数。度人,不能狭隘地指人,可以理解为四生、六道等一切生命体。意思就是帮助无量多的一切众生觉醒、开悟,脱离苦海跳出轮回。因此,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欲修神仙之道,当有一种宽广能容、视一切众生为自我的大悲心境。这和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相通的。

另外,作为一名道教教职人员和授箓法官,还有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还要有一种为一切众生脱离苦海而不辞劳苦的精神,这也与老子的“万物作焉而不辞”、吕祖“度尽一切众生”的宏愿是一致的。很显然,“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是一种大乘思想,道教也是一个大乘的宗教。任何一种高尚的行为都需要或都有一种高尚博大的思想做指导。

作为一个宫观的住持,李道长深知责任重大,时刻谨记总书记对宗教人士的嘱托,坚持加强引导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从严治教,带头守法遵规、提升宗教修为。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完善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监督制度。

李静宣道长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总书记的嘱托,作为江西南昌财神古庙的住持,他从不接受信众的供养,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用自己的收入和智慧赋予了这座古庙以新的生机,在修缮古庙的过程中,从设计到施工,他凡事都亲力亲为,让六百余年历史的财神古庙焕然一新,重新焕发生机,可谓是造福后世,功德无量!

中国著名易学名家——李静宣道长

谈到道教的发展现状,李道长的脸上掠过一丝的隐忧,他说,现阶段的道士群体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各种乱象层出不穷,好多道士不注重修行和教化,只知道“借教敛财”,这是非常可悲,也是非常可怕的现实。李道长说“道士正,则道教兴,道士不正,则道教衰”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为了道教的兴衰,我们每位道长都做了什么,我们不扪心自问吗?李道长在收徒时要求特别严格,首先要考察三年拜师者的德行,然后再进行一年的德行教育,要求弟子必须摒弃私心杂念,恒心参玄悟道,以内养外,正己化人,以良好的道风道貌、严格的宗教操守,维护道教清净庄严。考察不合格者,李道长坚决不传授演法斋醮科仪,更不会传授符箓秘术。即便是如此的用心良苦,李道长也不能保证每位弟子都能不忘初心,守住本心,有些弟子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就开始不修斋戒,违背祖训,自立门户,借教敛财。谈到此时,李道长透露的眼神显得十分无奈。另外,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假道士也在败坏道教的清誉,有些人只是在参加传度仪式,取得《传度证》后便开坛行法,便广收门徒,这是对道教的亵渎,这是对社会的欺骗,也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天高三尺有神明,因果从来都不空,你真的不怕“因果承负”吗?要想收徒,你起码要考取道士证,也就是如今的《道教教职人员证》,这是法律层面的最低要求;除此之外,要想开坛行法,必须要到龙虎山天师府参加《授箓仪式》,只有这样才能名登天曹,取得道位神职,为善信福主祈福消灾,这是天界行法的最低要求,未曾取得教职证、未曾授箓就敢广收门徒,就敢开坛做法,那何尝不是一种赤裸裸的诈骗!这是在败坏道教的清誉,这更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这是让祖宗蒙羞,并殃及后世子孙的行为,说到此时,李道长沉默良久。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能感受到李道长心灵的纯净。正如李道长所说,拥有一颗纯净的心,才能更好地感知这个宇宙,才能更纯净地无量度人。所以他坚持每日三省,始终保持着谦虚,真实的态度,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同时,拥有自己纯洁、柔软、有温度且安详平静的心,他说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和真正的财富。他教导自己的徒弟想要入门学习道家文化,首先要认真培养空性思维。他主张人只有真正做到了将繁华荣耀放空,才能学有所悟,才能真正地理解周易精髓,理解道家文化,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有意义的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3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蔡清和:以道为媒 传承国学文化的践行者
...副会长、中道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的他,创新性地将传统易学智慧运用于企业战略咨询,为十余家企业提供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发展方案,开辟了道商融合的新路径。学术深耕:让国学走进
2025-03-18 15:21:00
泰安市山东梆子演员李静入选“第三届山东戏曲青年名家”名单
...青年戏曲演员获此殊荣,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演员李静入选。张子秋摄影据了解,山东省于2016年开始实施山东戏曲青年名家展演项目,至今已举办两届。旨在加强戏曲领域优秀青年人才
2023-10-24 20:36:00
致敬最美劳动者——易学名家苑本泉
...展开网络展播宣传。人物简介苑本泉,祖籍河南周口,周易学家,教育家,高校环境设计讲师,风水大师,河南省易学文化研究中心会员,开封市易学文化研究会会员。
2024-04-24 09:55:00
睦邻理发站里的永久牌志愿服务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宋宣道老人在为居民理发。 刚上楼梯,就听见谈笑声阵阵,夹杂着剃头推子嗡嗡作响。一推门,社区“美发师”们正在给街坊邻居理发,左手梳子,右手推子和剪刀,不时抬头看
2023-02-22 11:36:00
王挥翔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文化传承路上的奋进之光
近日,备受瞩目的易学名家王挥翔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王挥翔个人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在易学文化传承与社会公益领域突出贡献的赞誉。王挥翔,出生于陕西省咸
2025-05-13 09:59:00
...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印度佛教、中国道教并称为三教。“儒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儒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儒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宗
2023-10-10 22:30:00
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闫学红免费传易十余载
国内易学名家闫学红,为弘扬、传承和普及易学文化,十余年来,免费举办易学培训班数十期,培养易学新人达数千人。闫学红研易、用易四十多年,不仅易理深不可测,各类实战经验也十分丰富,共在
2024-06-07 11:55:00
明朝皇帝为何如此追捧张三丰
...来的结果可就不一定是什么样了。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炼丹名家,比如说陶弘景、葛洪、孙思邈。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和神雕侠侣中,都描写了道教的一位传奇人物,不过他不是炼丹的名家,而是道教
2023-08-04 21:23:00
他身为和尚却提出禁佛,既是大师又称真人
...研究《易经》,注有《元包经》流传后世,被后人尊称为易学大师。时间推移到唐代,卫元嵩还被赐予希微真人称号。民国15年,旅长钟光辅还特意修葺其陵墓。这位亦僧亦道的人物,既是大师又
2023-02-21 22: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