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睦邻理发站里的永久牌志愿服务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22 11: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睦邻理发站里的永久牌志愿服务

睦邻理发站里的永久牌志愿服务

宋宣道老人在为居民理发。

刚上楼梯,就听见谈笑声阵阵,夹杂着剃头推子嗡嗡作响。一推门,社区“美发师”们正在给街坊邻居理发,左手梳子,右手推子和剪刀,不时抬头看看镜子,海绵和声调同时扬起:“好了,利索又精神。”“宋师傅”首先完活儿,招呼着下一位“顾客”坐到椅子上。满屋春风,真是一个轻松愉悦的周末。

时光不老的社区“美发屋”

两面镜子、两把椅子、一个工具箱、一个洗头椅、两位理发师,就是天桥区堤口路街道无影山中路联合党委睦邻理发站的全部配置,别看内容简单,他们的“招牌”却不简单。88岁的宋宣道爷爷和73岁的于桂荣奶奶是社区“美发屋”的“托尼老师”,爷爷满头华发精神矍铄,奶奶打扮时髦笑容满面,“俩人加起来快200岁了,一站一个多钟头,从来不喊累。”“从支部群里预约,来社区参加活动的时候顺便换个造型。”见到记者进来,两位理发师微笑着点点头,排队等候的“顾客”在本就狭小的空间里挪出了一小块空地,你一言我一语地唠起了家常。

“老宋从小父母双亡,在大爷家长大,十几岁出来当学徒学理发,吃过不少苦。”“后来部队招收理发师,他去了胶东,再后来到了济南成家立业。”“以前没有理发店,我在这理了20多年发了。才开始还是那种带电线的推子,你们年轻人都没见过。”大家口中的“老宋”宋宣道老人原是济南空军医院(现解放军第九六零医院南院)的外科理发师。1995年他从医院退休后,就在自家一楼小院里开辟了家庭“理发屋”,平时关系就不错的街坊邻居都知道老宋热心,头发长了都会去找他。后来,宋宣道老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社区也专门腾出一间小屋挂牌成立睦邻理发站,26年来,老宋用自己“朴素”的手艺“义务”服务大家,从稚嫩学童到耄耋老人,他对这份事业的坚持竟然已有70年了。

“我主要就是给男同志理发,女同志还是得靠于师傅啊。”宋宣道老人整理好理发工具向记者介绍起睦邻理发站的另一位“托尼”于桂荣。“宋师傅专业,我是业余的。”于桂荣接过话茬,手里的活儿却没停下。“于书记今年73岁了,看不出来吧,给我修完鬓角一会儿还得带着我们开展支部活动呢。”坐在椅子上的“顾客”不住地夸赞。于桂荣退休前在济南啤酒集团从事审计工作,退休后,秉承着“以助人为乐为美德”的精神,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并成为其中的骨干力量,至今也已经有十几年了。

“永久牌”志愿服务服务到永久

“以前给孩子和老伴儿理发,后来街坊邻居有需要也喊我帮忙,都有求必应。”谈起自己加入睦邻理发站的往事,于桂荣打开了话匣子。“记得几年前,在一次入户过程中,看到一位老人躺在床上蓬头垢面,见我们来,她也有点不好意思。我也没多想,把老人从床上扶起来以后,拿起剪刀就给她剪了个利索的头发。老人看到镜子里自己多年未见的清爽模样,抱着我痛哭起来。”那一次的经历深深触动了于桂荣,被问到会不会觉得给瘫痪在床的人清理头发不卫生时,于桂荣说,“谁都希望能够活得有尊严、有脸面,我愿意多付出一点。”身兼数职的她从此以后每次参与社区入户走访都带着工具箱,很多生命快要走到终点的人需要理发,她从不拒绝。

“宋师傅,今天的入户您还参加吗?”“我也没什么事,走吧。”88岁的宋宣道不光长时间站着理发不喊累、一双关节粗大的手干起细发活儿来也不抖,爬楼梯入户做志愿服务也是精神抖擞。退休前,宋宣道作为外科理发师给病人理发,也给同事理发,退休后,他依然是科室的“编外人员”,老同事们更是经常找他理发,渐渐地,保洁、保安、外来务工人员都来,“部队培养了我,我也用这门手艺回报大家。”“很多老战友、老同事都去世了,从小伙子的时候我就给他们理发,到走了,我还会去,给他们最后一次理发,让他们体面地走……”

“宋师傅也是个传奇人物。”随行的志愿者悄声对记者说。年轻的时候干外科理发师,经常三更半夜被喊起来进手术室理发,等待开颅手术的患者常常是头破血流。“开始怎么能不害怕呢,他们都等着救命,我脚底下得站得稳,手要理得准。”遇到没人敢上的棘手情况,就把宋宣道叫来,曾经的老战友回忆,“他总是随叫随到,有时候来不及换鞋,穿上工作服、带上理发工具,三两下子就能处理好,全院唯独他有这手艺。”那件陪伴宋宣道几十载的白大褂已经陈旧得褪了色、磨了毛,如今,在公益岗上焕发出了新时代文明志愿的光彩。

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幸福满足

“老哥,今天感觉怎么样?我送你回家吧。”说话的是今年56岁的退役军人侯升刚,这对忘年交将战友情谊延续到了志愿服务战线上。三年前,宋宣道老人因老伴儿去世心情抑郁,正是侯升刚的劝解和关心让他逐渐走出阴霾并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宋宣道说,社区的人情味儿浓厚,还经常举办文艺活动,街坊邻居关系都很和谐。如今日子过得舒服,子女孝顺,社区网格员会主动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陪伴在他左右。

在宋宣道老人家,老人向记者展示他的“家庭理发屋”,一 一讲解每一盆植物的习性。提及如今的生活,宋宣道很知足,养花、喂鸟、养鱼,衣食无忧,精神也相当富足。

而退休前就是先进工作者的于桂荣,退休后在家人的支持下积极投身社区建设,“社区活动丰富多彩,孩子老伴儿都支持我的工作,每天过得都很充实而有意义。”作为天桥区堤口路街道田庄社区第一支部书记、文艺骨干,她在忙碌和奔走中收获了极大的快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2 1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涵养家国情怀,孝亲敬老睦邻,情系困难群众端午佳节,博爱之都处处“有爱”□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端午佳节,我市不少家庭、公益组织、社区开展了和睦邻里、助老助困活动,并将爱国
2024-06-11 07:46:00
...,让大家感受到浓厚的年味,这是我们长城公寓社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一项。新的一年里,社区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温馨的睦邻氛围。”长城公寓
2023-01-09 05:42:00
...邻点志愿互助服务统一纳入“时间银行”管理,实现区域志愿服务全覆盖。高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睦邻点提倡“银发顾问”带领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通过结对走访、帮扶,让高龄老人得
2023-08-21 07:30:00
阵地集群化 服务体系化
...陵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阵地集群化 服务体系化志愿服务站遍布街头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 □文/图本报记者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刘蔷薇“红马甲”挥舞着小红旗,站在街头劝导市民不闯
2023-08-28 18:27:00
...同样,有38年党龄的老党员顾华,退休后也积极投身老年志愿服务中。“小老人”服务“老老人”,在村里成为一种潮流。此外,睦邻点链接盛泽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专业医护资源,和志愿者一
2023-06-05 08:32:00
...汇川区大连路街道大山社区居民何世珍,拿着社区发的“睦邻卡”来到昆明路的黑马眼镜店挑选老花镜。今年59岁的何世珍是大山社区一名“睦邻义工”,平时在社区的志愿服务岗为群众提供咨询
2024-08-18 06:23:00
本文转自:新余日报聚力打造“钢城红·睦邻中心”品牌龙泉湾社区推动构建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本报渝水讯 通讯员邹琴瑶报道: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近
2024-01-29 16:48:00
...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把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作为志愿服务的关键,通过组织发动志愿服务队伍,走好群众路线,努力探索有活力、可持续的文明实践之路,让居民走在一起、玩在一起、熟在
2023-06-28 08:15:00
...联合区文广旅局、区公安局、区人民医院等多家单位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做好引导答疑、驻点值守、应急救援等工作,让“志愿红”与“执法蓝”共同架起旅客连心桥。做好旅客服务还不够,
2025-02-25 18:4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