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团队与“死神”拼命“抢人”
患者心脏骤停23分钟还能“起死回生” 本报讯(记者 吴白桦 通讯员 黄丽莉)经历了心脏骤停长达23分钟的54岁市民孙某,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的接力抢救下,于9月29日中秋佳节当天在重症ICU室奇迹般清醒过来,与家人含泪团圆。
据了解,9月23日下午,120救护中心接到求救电话,称市民孙某突发胸闷,情况危急。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孙某已心脏停搏,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当救护车到达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时,患者仍无自主心跳,急诊科医师给患者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支持,继续紧急抢救:电除颤一次,无自主心跳;电除颤两次,无自主心跳……急诊科医师不放弃任何机会,采取种种医学手段,经过全力抢救,十分钟后患者终于恢复窦性心律。
然而,患者自主心率极其不稳定。医师综合此次出诊记录推断,患者心脏骤停时间已长达23分钟甚至更久,脑细胞极可能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除了给予患者心肺支持外,更迫切的是对患者采取亚低温脑保护、脑复苏。于是医护人员立即将患者从急诊转运至重症医学科,给予患者充分镇静镇痛后立即使用冬眠合剂及冰毯机,在半小时内实现亚低温治疗。
进入重症监护室后,患者身体状况非常不稳定。该院心脏医学部主任带领介入团队,对患者进行紧急会诊,结合心电图及心肌酶指标,考虑患者心脏停搏的原因为“突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经积极抗休克及抗心律失常等处理后,在升压药物维持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勉强能耐受转运。于是,在呼吸机支持和升压药物、冰毯等持续维持下,医护人员将其送入介入室,由心脏医学部医师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医师在患者前降支(器官)抽出块状红色血栓后置入1枚支架开通血管。术后患者即返回ICU继续呼吸循环支持和脑复苏治疗。
在经过72小时的亚低温治疗后,医护人员对患者机体复温并尝试唤醒,患者状态不稳定无法交流。9月29日是中秋节佳节,患者孙某似乎感受到家人的呼唤,意识奇迹般完全转清,自主咳痰能力恢复。经过重症监护室的医疗团队超声评估,患者心脏抑制状态已经明显缓解,原来“几乎不动”的心肌虽然仍有运动不协调的情况,但也较之前有明显好转。当日患者便成功停用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在ICU开放的探视期间,家属和患者落泪团圆。
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说,对于心脏停搏较长时间的患者,能在如此短的治疗时间内让心脏和脑功能均得到成功的保护与复苏,得益于医院实现了院前、急诊、重症医学科、心脏医学科介入中心一体化、一站式的高效治疗,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