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无证给消费者注射玻尿酸、销售假肉毒素、打着免费体验的旗号诱导医美消费……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披露四类医疗美容行业存在的法律风险,提醒爱美者进行医疗美容时,一定要擦亮双眼。
风险一
非法行医现象严重:
未取得合法资质即从业
小丁开了两家美容美体机构,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的前提下,两家机构便对外开展“去眼袋”“注射玻尿酸”“射频治疗”等医美业务,3次因擅自执业的人员为非卫生技术专业人员而被行政处罚。后小丁被民警抓获。
法院认为,被告人小丁无视国法,因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二次后,再次违法开展医疗美容业务,属非法行医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行医罪。最终,小丁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1.5万元。
法院提醒,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是从医的前提,但在高利润驱使下,医疗美容机构及从业人员未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就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或未遵循《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规定擅自扩大诊疗范围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扰乱了医美行业的秩序。
风险二
罔顾消费者安全:
使用假冒或未依法注册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阿陶、阿辰在北京一医疗美容诊所以3500元向阿潘销售1瓶标示“BOTOX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时,被民警当场抓获。经鉴定,上述肉毒毒素系假药。最终,法院以销售假药罪判处二人拘役3个月,缓刑3个月,罚金40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部分医美机构为获取高额利润,购买假冒伪劣设备、走私针剂,以降低经营成本,但假冒伪劣药品严重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风险三
夸大治疗效果进行虚假宣传
骗取消费者信任
“一次冻掉脂肪厚度27%,持久瘦身不反弹”“一款躺着就能变瘦的神器一次减少22.4%的脂肪厚度”……
部分医美机构夸大效果和编造用户评价,推崇人工塑造的“标准美”,以获取更多客源,但对手术风险提示不足,容易引发纠纷。
案例显示,小刘通过北京一医美机构了解到其推广的“酷塑冷冻减脂”医美项目,此后3次到院治疗,治疗期满后未达到对方承诺的效果,遂起诉要求其退还服务费6.8万元,并支付3倍赔偿款20.4万元。
法院认为,原告受被告虚假广告误导,接受其医美服务,被告提供的消费型医疗美容服务中存在欺诈行为,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风险四
免费“体验式”营销套路多,消费者维权难
一开始号称免费,但是一旦消费者进行体验,却强行推销,诱导消费。这种情况在医美机构并不罕见,医美行业将消费者免费体验作为招揽客户的重要手段,在体验结束后再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或服务。
北京一医疗美容公司电话邀请消费者李某参加免费美容项目,在项目结束后对其轮番诱导,李某被诱骗花费了10万元购买美容卡。
法院提醒,部分医美机构往往利用消费者对美丽的向往和对医疗术语的不了解,诱骗其参与医美项目。广大消费者还需理性消费,全面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避免陷入虚假宣传陷阱,并留存消费凭证,发生纠纷时及时维权。
同时,卫生部门还需加大对医美行业从业标准检查力度,确保医美行业从业者合法、合规、有效上岗。海关、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协同监管,查处走私医疗美容药品、针剂等行为,实现事前事后全面监管。
专家:“医美”是“朝阳行业” 应加强监管与治理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副会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胡志奇此前接受奥一新闻采访时表示,医美行业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利润之高决定了这个市场的竞争格局愈加激烈。“以珠江新城为例,每天都有新开张的医美机构,但每天也有因经营不善而关门的医美机构。”一边是医美市场的极速扩张,另一边则是“黑医美”市场的不断抬头。
他表示,伴随着市场的极速扩张,“非正规机构、非专业医生、非认证产品”等问题涌现,已经严重阻碍了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让求美者面临巨大风险,也让市场上正规的医美机构倍感困扰。他认为,政府监管、治理力度不断加强已是势在必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8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