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及时雨”润心田
——上犹县司法救助工作纪实
□杨人业 李启盛
“太谢谢你们了,你们发放的这笔钱让我儿子的医疗费有着落了……”近日,上犹县东山镇居民罗某收到上犹县人民法院发放的9998.91元司法救助金后,向办案法官连声道谢。
原来,罗某与黄某婚后生有儿子小罗,后因双方感情不和离婚,法院判决小罗由罗某抚养,由黄某每月支付抚养费,但黄某因已再嫁且又即将生育,导致仍有9998.91元抚养费无法履行。2022年8月,小罗遭遇交通事故,靠打零工维生的罗某面临大笔的康复费而一筹莫展。得知情况后,上犹县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决定向罗某发放救助金9998.91元,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近年来,上犹县在开展司法救助工作过程中,推行了“二三四”工作法,即:强化两个保障、建立三项机制、把好四个关口。“二三四”工作法的实施,有效地推进了上犹县司法救助工作的开展,让一个个家庭从困境中走出来,而这一笔笔救助资金,又被群众称为扶危济困的“及时雨”。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该县先后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70余起,发放救助资金480余万元。
“两个保障”让人员资金更充足
为保证司法救助工作正常开展,上犹县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了由公、检、法、司等政法单位和县财政局组成的县司法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县政法各单位也结合各自职能特点建立了各自组织机构,从而完善了全县司法救助工作组织体系,确保司法救助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并将政法各单位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年度考核范畴,压实政法各单位司法救助主体责任。
与此同时,该县着力加强资金保障,从2022年起,县财政将原来每年50万元的司法救助预算资金提高到75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年初一次性拨付到位,既为全县司法救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也为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奠定了基础。
“三项机制”让救助程序更畅通
上犹县建立了定期调度机制。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按照年初部署、每季通报、年底督办的方法推动工作开展。年初召开全县国家司法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统筹部署工作任务、分配救助资金;每季度对政法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年末组织力量开展督导,对工作进展滞后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该县健全完善政法机关内部会商机制。政法各单位结合职能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各科室负责人进行沟通会商,认真梳理救助对象、分析案件性质、研究救助方式、明确救助标准,确保每一项救助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此外,该县还建立了各相关单位(乡镇)支持配合的协同机制。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政法各单位具体负责,为有特殊困难的重点救助对象争取低保、大病救助等补充性政策,解决国家司法救助临时性、一次性等问题。比如2022年2月份,上犹县人民检察院在油石乡办案时,发现正在上小学的救助对象田某因父亲意外身亡、母亲离家出走,其姐弟4人由奶奶抚养,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在按规定给予司法救助的同时,上犹县人民检察院还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将姐弟4人纳入农村低保,极大缓解了她们的生活困难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个关口”让救助对象更精准
上犹县着力推动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规范化、精准化,由县委政法委牵头,严格把控申报、审核、救助、回访4个关口,确保司法救助工作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
工作组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梳理刑事犯罪、道路交通事故等案件,坚持人文关怀,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引导并帮助当事人提出救助申请,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和覆盖面,把好申报关。
工作组对拟救助对象提供的实际损害后果、生活困难、是否获得赔偿等情况,通过大数据比对等手段进行逐一认真审核,并派员到拟救助对象家里和村居社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把好审核关。
工作组在工作中,根据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造成的不同情形和上级规定的救助标准,通过党委(党组)会议集体研究的方式确定救助金额,并及时报审和发放,把好救助关。
救助资金拨付后,一方面由实施救助单位定期回访救助对象,了解救助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跟进低保、大病救助等帮扶措施;另一方面,由县委政法委随机回访救助对象,督查了解案件办理是否合规、资金发放是否到位等情况,对存在问题的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严把回访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