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赵匡胤的自信与不自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5 22:21: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赵匡胤的自信与不自信

终于写到宋朝了,几万字的铺垫,大概就是为了好好写一写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复杂和多面的王朝,千头万绪无从说起,这种感觉跟刚坐上皇位,登高远眺的赵匡胤是一种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做起。

刚刚坐上皇位的赵匡胤,年仅33岁,这个年纪作为开国皇帝而言,的确是有点年轻的,因为年纪让他有了不自信的感觉。

万事开头难,先得给本朝起个名字吧,就叫宋吧,对外说的是,这是赵匡胤的封地,但赵匡胤没说的是,这是五代延续至今不自信的结果。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赵匡胤的自信与不自信

(1)起名字的军备大赛

五代我们的说法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称谓,他们正式的国名可不这么叫,他们正式的国名是梁唐晋汉周。

那为什么要加一个后字呢,就是因为从五代起,各个建国者们似乎都有着某些先天不足,所以总喜欢给自己找个厉害的爹或者厉害的祖宗。

这个朱温起个国号叫梁,他的死对头李存勖想了想自己的国号要超过他,认为自己才是大唐的继承人,于是弄了个国号叫做唐。

石敬瑭一看不行,我得比你牛呀,于是起国号为晋,出球时代晋国多牛呀,妥妥的那个时代第一强国,刘知远一看这不行,我得起个比你们斗牛的国号,我直接叫汉。

汉朝多牛就不用多说了吧,名字牛实力不一定强,“汉”只三年而亡,郭威想那我也不能吃亏呀,你敢叫汉,那我就叫周。

这下五代国名竞争总算到头了吧,你都起名周了,还想怎么样,赵匡胤心里也有点不自信,于是想了想起了个名字叫做宋。

宋,乃是殷商故地,宋国也是殷商的后裔,起个宋总算是能压制住周,有人问为啥不干脆起个名字叫殷呢?

这是个好问题,我们现在的很多称谓习惯都跟这个有关,那就是避讳问题,赵匡胤的老爸叫赵弘殷,所以你无论如何国号都不能叫殷,不但国号不能叫殷,从此之后凡是全国人名地名都不能有殷这个字。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赵匡胤的自信与不自信

所以从宋代开始,慢慢就用商朝代替殷朝,宋朝亡了之后就没这个禁忌了,所以你叫商叫殷都行,古代很多称谓的变化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来的。

赵宋王朝得好,是全方位的,就比如说这个避讳问题,凡是皇帝的名字,一律要避讳,起了名字的要改名,万一你不知道用了皇帝名字里的某个字,在古代是要杀头的。

所以宋朝的皇帝从赵光义开始,只要你当了皇帝,为了体恤百姓和读书人,宋朝的皇帝都要改名字,改成一个字的名字,见微知著,宋朝皇室对百姓的好由此可见。

五代就是这样不自信,硬是要给自己找厉害的祖宗,所以现在人称呼的时候,都要在他们的前面加一个后字,但是宋朝用自己的实力,给自己挣得了一个名字的机会。

要不然这个宋,也是要加一个后字的,因为前面已经有过一个宋朝,但是没办法呀,赵匡胤这个宋实在太厉害,影响太深远,所有就牢牢占据了这个名字,最先叫这个名字的反倒是尴尬了。

比如现在是宋朝,大家通常的反应都是这个宋朝,那之前的那个宋怎么称呼呢,为了避免麻烦,只能称呼这个起名在先的为刘宋,两个宋在一起的时候,才用赵宋和刘宋来区分。

你说刘裕憋屈不,自己也是一代枭雄名将,自己名字又在前,反倒是不能单独使用这个宋,说道自己还要特别说明是刘宋才不会被误解,这完全就是实力的体现呀。

当然这些赵匡胤是不会知道了,历史事件都是统一的整体,当没有自信的赵匡胤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这种不自信也能表现得很明显,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非常好的。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赵匡胤的自信与不自信

(2)削藩要提前

赵匡胤的很多行为都是他不自信,而他的不自信又来自于年纪,33岁的年纪,对国家来说是福音,因为这意味着大概率上你还可以活很久,政策连续性就有了保证。

但对于赵匡胤本人却是灾难,因为实在太年轻了,所以没有威望,我们来看一看五代开国君主的年纪,朱温55岁做皇帝,李存勖38岁当皇帝,石敬瑭44岁当皇帝,刘知远52岁当皇帝,郭威47岁当皇帝,以上是五代开国君主当皇帝的年纪。

最年的李存勖也是38岁,而且是沙陀人,从小跟着其父李克用南征北战,威望和实力都远超赵匡胤登基的时候。

这些人这么之所以这么老才做皇帝是因为开国皇帝当然是要积累足够的实力和人脉班底才能推翻前朝,所以他们开国的时候就已经很老的,而且做皇帝的时间一般都只有几年时间,刘知远最惨,只做了一年的皇帝。

年纪轻轻的赵匡胤资历声望都最浅,所以他削藩的欲望是最强烈的,我们现在看历史书,说什么五代时期藩镇很强,不听中央的云云。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赵匡胤的自信与不自信

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开国皇帝身上,可不是这个样子,开国皇帝威望高,自己完全有能力驾驭和控制手下,同时这些开国皇帝,又面临这打仗的需求,手下的人又是如此听话。

有时候你甚至都不用说话,只用一个眼神,就能让手下瑟瑟发抖,因为他们都是一辈子在战场上厮杀,杀人如麻心狠手辣,根本不当回事。

开国皇帝,哪一个拎出来都是光荣战绩一大堆,但不管你多牛逼,史书上翻一页过去,你可能就嗝屁了,以至于大部分开国皇帝快不行了,才考虑后事,才想到万一手底下这些悍将不听儿子的怎么办。

变革要趁最好的时候,你都不行了才想起来要改变,一切都来不及了,于是五代就像一个循环的机器,开国皇帝没有动力削藩,因为能镇得住毫无压力,继任者想削藩,又没有实力,很快被先皇的最厉害最忠诚的部下推翻,做了新皇帝。

这种死循环,到了赵匡胤这里终于发生了变化,由于赵匡胤的际遇和个人能力都很突出,直接跟随郭威和柴荣学习,让赵匡胤年纪轻轻就推翻了前朝,但因为时间太短,计算赵匡胤在军事能力上再厉害,没有时间的积累,就无法产生足够的威望和战功。

威望这种东西,有时候真的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举个例子来说,有个人叫符彦卿,出身将门,为后唐宣武节度使符存审第四子,军中称其为“符第四”。符彦卿十三岁即能骑射,仕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历任散员指挥使、吉州刺史、忠武节度使、天雄节度使、守太师等职,累封魏王。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赵匡胤的自信与不自信

顺便说一句,这个人是赵光义的老丈人,对于大量职业军人来说,经历好几代王朝很正常,这样的人物在那个时代很多,这才叫军中有威望,类似这样经历复杂的人在当时还有很多。

赵匡胤说起来资历实在是太浅,只在后周当过兵,而且国威在的时候只是个站岗的大头兵,柴荣当了皇帝,赵匡义才大放异彩,但无论这光芒有多耀眼,但毕竟也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人心还是不稳呀。

面对着如此难受的局面,赵匡胤削藩的动力是最强的,那边疆问题怎么办,这个会有办法的,绝对不能再走五代的老路了,削藩必须放在第一位。

尽管赵匡胤下定决定削藩,但眼前还是有两件事需要处理一下,那就是有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造反了,这在五代简直就像是安排好的剧本。

新皇继位,总有人不服气要造反,然后就是新皇自己或者派亲信过去收拾他,于是亲信有了战功,树立了威望,重新成为了手握重病的节度使。

无论此刻赵匡胤有多么痛的领悟,此刻你都必须腾出手来,带着自己的亲信,摆平造反的节度使,而且这次赵匡胤决定御驾亲征,一方面是继承了柴荣的遗风,一方面是造反的两个节度使来头太大。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赵匡胤的自信与不自信

李筠,昭义军节度使(管辖泽、潞、邢、洺、磁五州,治所在潞州)、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以一人之力成为后周北方的门户,多次击退北汉和契丹的进攻。

李重进,郭威的外甥,迁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驻地在扬州,当年柴荣三伐淮南,李重进战功卓著,此时正在南方死死的看住南唐的动向,堪称后周南边的门神。

这两个人都是资历高,连柴荣都看不上,你赵匡胤算个什么东西,两人一南一北同时造反,而且刚成立的大宋南北还都有敌人,这给让刚成立的国家,一下子陷入了十分危机的情况,赵匡胤讲如何化解这场危机,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谁,武将出身却有大智慧
...也会亲自参与一些百姓之间的案件,比如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有一次北方的一个节度使被百姓控告,但是节度使的官职比较大,很多官府都不敢接手这个案子,最后只能由赵
2023-05-23 09:40:00
...征伐南方同时进行的,还有另一条战线上的战争。这就是赵匡胤削夺手下将领的兵权。说这是一场战争,一点儿也不夸张,在历史上,因削夺开国将领兵权而流的血实在是太多了!不是吗?想想韩信
2023-07-04 20:45:00
他是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外孙,赵匡胤的岳父,战功卓著
...女儿永宁公主为妻,所生的长女宋氏嫁给了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宋氏年十七岁被册立为皇后,成为赵匡胤继贺皇后、王皇后之后的第三任皇后。赵匡胤比宋氏大二十五岁,两人属于典型的老夫少妻
2022-12-20 14:12:00
被赵匡胤几杯酒就解除了兵权的都是谁?
...头,果然一年后皇位再度易主,而那个取而代之的人名叫赵匡胤,时任殿前督点检。柴荣在位时,赵匡胤深受器重,被任命为殿前督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柴宗训继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与
2023-07-14 06:44:00
...珂,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后周的郭威。960年,赵匡胤夺取了后周的江山,也引起了一些地方节度使的不满,其中两人起兵反抗。但是,他们并未掀起多大波澜,反而被赵匡胤轻松击败
2024-07-05 13:11:00
说说北宋初期的“二李之乱”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比较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在部众的拥护下,取后周政权而代之以大宋。不过,赵匡胤的政变并非毫无抵抗,在大宋政权建立后,原后周的两名节度使先后起兵,但并未成功,史
2022-12-20 11:36:00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后周仍有实力为何不反扑?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比较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在部众的拥护下,取后周政权而代之以大宋。不过,赵匡胤的政变并非毫无抵抗,在大宋政权建立后,原后周的两名节度使先后起兵,但并未成功,史
2022-12-19 17:14:00
赵匡胤的功夫到底有多厉害,为何号称是当年的天下第一猛将
众所周知,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期初作为五代时期的名将统帅,后周最精锐的禁军,在陈桥兵变中夺取权力。对于赵匡胤的历史与记载也是数不胜数的。赵匡胤号称我国历史上武功最强的功夫皇
2023-04-27 15:05:00
说到这个赵匡胤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但是一个人厉害再历史也就那么回事,所以赵匡胤也有自己的得力助手的,话说赵匡胤旗下有十大名将,那么这十大名将到底是谁呢?又分别是谁呢
2024-06-02 08: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
大众网记者 张勇 刘涛 崔智琪 定陶报道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2025-08-07 16:59:00
山河铭记|新四军武器匮乏 传奇女子变卖家私购3000支枪千里驰援
大皖新闻讯 新四军建立之初,一万多人的部队有枪的还不到一半人。这时,一名女子做出惊人举动,解决了新四军燃眉之急,这名女子就是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2025-08-07 17:11:00
这张“脸”有戏|“薇约”屯堡·系列微短剧之二
六百年前,明朝数十万大军奉旨“调北征南”,从江淮流域跋涉至黔中腹地。他们以石筑城、以武戍边,将江南风物与军事智慧镌刻于贵州的喀斯特山峦之间
2025-08-07 18:22:00
龙云,原名龙治贞,1903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1926年7月,龙云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三十师,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08-07 20:59:00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025-08-07 21:5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做个粮仓也是爱你的形状
在集安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超萌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陶仓”,通高92厘米、底径24厘米,爱心“眼睛”千百年来凝视着时空,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早味的浪漫
2025-08-07 19:19: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