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907年盛极一时的唐朝正式宣告灭亡,开始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已经统一了三百余年的中华大地再度陷入分崩离析之中。五代十国共延续了不到六十年的时间,出现了数十位皇帝,但大部分都如流星一般一闪而过,没有在历史上造成太大波澜,直到一位皇帝出现的时候才让人们看到了再度回归一统的苗头,他就是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是五代后周时期的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名叫郭威,看到这里大家不禁该犯嘀咕了,这个朝代的皇帝为啥不是一个姓?事实上柴荣并不是郭威的亲生儿子,而是他的养子,从小在郭威家中长大。公元950年郭威发动政变推翻了后汉,次年建立了后周,但在位三年就因病驾崩,死后传位于柴荣。柴荣继位之后,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图大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但奈何天不假年,公元959年在位仅五年的柴荣就因病去世,时年三十九岁,连第一个十年的愿望都没有完成,后世史家称柴荣为“五代第一明君”,在他的带领下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势不可挡。

柴荣死后,他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君年少可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兆头,果然一年后皇位再度易主,而那个取而代之的人名叫赵匡胤,时任殿前督点检。柴荣在位时,赵匡胤深受器重,被任命为殿前督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柴宗训继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与契丹联军,但大军行至陈桥驿的时候赵匡胤被手下拥立为帝,史称“陈桥兵变”,接下来赵匡胤也不去前线打仗了,转头回到了京城逼迫柴宗训禅位,公元960年赵匡胤正式登基,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但是称帝之后的赵匡胤经常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因为他个人的亲身经历告诉他:兵权放在其他人的手里是很不安全的,可是那些带兵的人都是当年他称帝时的功臣,也不好意思直接剥夺人家的权力,稍有不慎也许就会发生另一次“黄袍加身”,于是赵匡胤找来了他的首席智囊宰相赵普,不久之后就发生了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事件“杯酒释兵权”,这件事的经过大家想必都比较了解,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下面咱们来说说那些被杯酒释兵权的将帅们都是谁。

首当其冲的是石守信,他是赵匡胤的拜把子兄弟,在后周的时候官至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长期担任赵匡胤的副手,陈桥兵变之后,在殿前司留守京城最高长官石守信的接应下,赵匡胤的兵变部队顺利的进入了京城。宋朝建立之后石守信名列六位主要开国元勋之首,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并改兼归德军节度使,先后平定了李筠、李重进之乱,公元961年石守信升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改任天平军节度使,虽保留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军职,“其实兵权不在也”。

高怀德,后周天平节度使,北宋开国功臣,赵匡胤即位后因拥戴之功封其为殿前副都点检,后来娶了赵匡胤的妹妹,加封为驸马都尉,参与平定了李筠、李重进之乱,因功升任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后自请解除兵权。

王审琦,赵匡胤结拜兄弟,后周时担任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等职,赵匡胤即位后因有“翊戴之勋”擢升为殿前都指挥使,兼任泰宁军节度使,后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交出兵权后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

张令铎,北宋开国功臣,后唐时从军,后周时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赵匡胤即位就以其有“翊戴之功”任命为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杯酒释兵权之后被免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使。

杯酒释兵权之后,那些功臣宿将的军队职务基本上都被解除,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也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三衙统领,大大加强了皇权对军队的掌握。对于那些被剥夺了军权的功臣们,赵匡胤还是非常优待的,除了高怀德娶了自己的妹妹,还把女儿嫁给了石守信、王审琦的儿子,让自己的三弟娶了张令铎的女儿,而且这些人大都善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