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小先生》里庞余亮的故事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30 21:07:00 来源:科普社会

18岁时,庞余亮被分配到兴化沙沟镇下的一个乡村小学教书,在这里一呆就是15年。那时他年龄小,个子小,体重只有40多公斤,整天穿着布衣、布鞋,所以当地的乡亲和学生们给他起了个别称,叫做“小先生”。

这位“小先生”在教书之余,在备课书本的反面记录下了50多万字素材的校园生活,包括孩子们的成长,也包括他自己的成长。2021年,他以这段教学经历为蓝本,创作出《小先生》一书,并且靠这本“同名作”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鲁迅文学奖。

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庞余亮回忆,当时学校安排的课很多,一周有16节,但他没感到累,原因是野性而天真的孩子们,“他们像清澈的水,一直滋养着我,人应该向清澈的水学习。”

“那15年的校园生活还在继续喂养着越来越喜欢回忆的我”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庞余亮至今没有远离农村。

父母都是农村人,没读过多少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庞余亮却出奇得爱读书。

到沙沟镇教学时,庞余亮带了一叠书。赚到的工资,他一部分寄给家里,一部分用来吃穿住行,剩下都拿来买书。他把所有的书当成宝贝,收藏在办公室的纸箱里,授课以外的时间,带着孩子们阅读、朗诵诗歌……

《小先生》里庞余亮的故事

在这里,他走过了“18岁-33岁”,遇到了很多人,留下了很多记忆。印象深刻的故事发生在9月开学季,1986年秋天,班级里学习好的一名女生突然辍学了,他和另外两位老师决定前去家访,劝学。途中要坐船北上,顺着河流漂到另一个小村庄。整条河道上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们和一条船,还有两岸满河的萤火虫,到处飞舞,发着光。

后来这名女生重返了校园,再后来她成为了一名教师。庞余亮说:“美好的夜晚,永远留在了我的头脑中,但我没有写到《小先生》里。因为我觉得太美好了,手下的笔反而无法表达出。”

教书期间,有5年时间非常辛苦。庞余亮的父亲因病瘫痪在床,身为儿子的他,时间被生活分成了两半,一半给校园里的孩子,一半给家中的父母。从学校到老家有一个小时的自行车车程,每个周末,他都要骑车回家,给父亲洗澡、剪指甲、翻身。其中一个夏天,兴化发洪水,地里的庄稼全被水淹没了。他正在学校上课,母亲一个电话打来说,父亲不行了,让我赶快去给他买寿衣。

这段经历,庞余亮印象也很深刻,他骑着车子,蹚水前行,看不清眼前的路,但是寿衣还是给买回来了。结果是好的,父亲挺了过来,在人世间又多拥有了三年时光。可回到学校后,他才发现自己藏了一纸箱子的书全被洪水糟蹋了,还有几只老鼠在上面爬来爬去。

庞余亮也没在《小先生》里写下这段故事。他写的多是美好、纯真、宁静的一面,并且自认:“这本书只反映出乡村教育的70%,远远不到100%。”

“乡村暴力的种子一直没在我身上生根发芽。”哪怕是苦中作乐,他也更愿意去记住孩子们稚气的童年和童趣,以及乡村美好的寂静。

“这么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像在乡村学校里那样,能够享受到乡村校园的空旷和寂静。那15年的校园生活汇集成清澈的水,还在继续喂养着越来越喜欢回忆的我。”庞余亮说。

《小先生》里庞余亮的故事

“一定要帮我转达对《扬子晚报》的感谢”

至于写作这件事,其实开始得很早。还没到沙沟镇教书,在大学时庞余亮就开始撰稿、投稿了。第一年,投出去的稿子基本上都会被退回,第二年,有一部分逐渐被留下。19岁那年,在乡村学校教书的他发表了第一组诗,“稿费10块钱!”如今提起,庞余亮仍然很激动很开心。

到了第三年,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22岁时,他写下诗歌《在玉米地的中央》,直到现在,还被不少人拿来吟诵,被列入“十大爱国主义诗歌”。

但是有一处巧合,采访中庞余亮曾多次提及。那就是,他发给《扬子晚报》的文章从来没被退过稿。不仅没退,他还是副刊编辑的重点“关心”对象。因为文笔轻快流畅,他的作品很受《扬子晚报》读者的喜爱。“最近有没有写什么好稿子?”2001年之后,他和《扬子晚报》编辑华明玥的对话经常是这样。

说到这,庞余亮突然话音一转,对记者说:“一定要帮我转达对《扬子晚报》的感谢。”

“《扬子晚报》真的是我的加油对象,是所有文学爱好者的热土。位于华东地区的上海、安徽、浙江、江苏订阅《扬子晚报》的人特别多,而那时候我的稿子隔三差五地见报,对我帮助很大。”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小先生》开始落笔,其中五分之一的内容在“繁星”版面露面。离开校园,庞余亮准备把累积的50万字素材转化成一本值得被记忆的书籍。

“不想要更大的糖果”

《小先生》的起点还是在沙沟镇的乡村小学,在他备课的煤油灯下。那时他一边备课,一边写下了“考你一个生字”,是这本书里他和学生们的第一个故事,“我会像老先生那样,在煤油灯下改作业,吊起铝板盒利用灯罩上方的温度煮鸡蛋。”

他个子矮,上世纪90年代的乡村学校黑板前没有台阶,为了能看到教室的后排,他要边讲课边在教室里来回走转。孩子们调皮好动,遇到老先生却乖到不行,遇到“小先生”庞余亮,可一点都不怕,最是能表现出儿童“天性”肆意的一面……这样生动的细节,在《小先生》里还有许多,都来自庞余亮在基层教学的经历。

《小先生》里庞余亮的故事

《薄荷》《丑孩》《半个父亲都在疼》等文学作品相继出圈后,庞余亮依旧生活在靖江。中间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离开,转移到大都市,“有几次是去南京,还有一次是去杭州的机会。”都被他拒绝了。

记者问他:“为什么?”

庞余亮回答说,因为他害怕,不是怕要重新买房子,而是怕影响到写作的步伐和节奏。他觉得基层写作最大的好处是“安静”,少受别人影响,能够保持自己心理的完整性。城市生活可能会光鲜靓丽,但一定会忙碌。

而且“我就像一个有糖果的孩子,不想要更大的糖果,性格就是这样。”

“感谢鲁迅文学奖找到了我”

庞余亮明白基层写作的优势,在基层生活那么多年,他自然也明白其中缺憾——无法参加各种活动,资源少,曝光少。通常情况下,一名基层作家能够从县城走向城市的,不多,再从城市走到大众的关注视野下,更是少之又少。

鲁迅文学奖公布结果后,庞余亮接受记者采访并发表获奖感言,“没想到”三字脱口而出,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申报鲁迅文学奖。

令人惊喜的事情还在后面。上个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邀请35位作家上台接受表彰。距离典礼开始前一个月,庞余亮收到评委会发来的消息,通知他以“散文组”获奖作家代表身份发言。

200字的发言稿,庞余亮前前后后撰写了两天时间,全部的心思都花费到这200字上面,不停地推翻、再重写。最终他把发言稿交给评委会,一次通过。

记者看到,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会授予庞余亮的颁奖词是:“接续现代以来贤善与性灵的文脉,是一座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

而他回应的发言是:“我就是‘小先生’庞余亮。在我的心目中,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都是文坛上大体量、大块头的好作家,但没想到,《小先生》也能获奖。说实话,在基层热爱文学,写作多年,并没有指望获奖,感谢鲁迅文学奖找到了我,更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我相信,表现真善美,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的作品,一定能够得到读者的喜欢,文学根植于生活,必将结出神奇的果实。”

《小先生》里庞余亮的故事

快问快答>>

S=孙庆云P=庞余亮

S:作为一名从基层走出的作家,回过头,您会想对依旧坚持在基层写作的作家们说些什么?

P:好作品永远会得到公正的待遇。得到读者喜欢才是最大的荣誉。我的创作潜意识里有一个自我评定,“白纸黑字”的文章,无论长短,都需要作为一个艺术品,不能轻易放过自己。基层创作没有什么利弊,反而更加能够沉静下来。缺陷无非是曝光率不高,还有缺少更多的平台和机遇,但是,这会让我有更加严格的自我要求。这是一个“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时代,如果你做到特别优秀,就不会被埋没。《小先生》的荣誉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小先生》里庞余亮的故事

S:能透露下接下来您还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P:今年我完成了一直想写的长篇散文《小虫子》。想了十多年的散文。这是《小先生》的童年前传。写的是小时候的我,因为是父亲母亲的第10个孩子,只能和蜻蜓天牛屎壳郎蚂蚱蚂蟥等小虫子们为友为敌。在与乡村虫子们的拉锯战中,渐渐长大的我体验到了世界的奥秘和生活的百味。这是属于我的《昆虫记》,也是中国孩子的蓬勃成长记。将由出版了《小先生》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继续推出,期待得到读者们的喜爱。

S:您在书中曾写到过自己的父母,除此之外,您在采访中好像很少提到家人。

P:是的,怕别人说我凡尔赛,哈哈。我们家都爱读书。夫人从小熟读《红楼梦》,至今还能背里面的诗词。因为她太爱《红楼梦》,所以她不太瞧得起我的文字。女儿庞羽,从小爱偷读我书柜里的书,是南大文学硕士。90后作家。在《人民文学》《收获》等发过多篇小说,出过5本小说集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0 23: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庞余亮携《小虫子》《小先生》亮相书博会,分享生活的神奇
...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刘玉栋先生和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庞余亮和现场读者们分享了“小先生三部曲”前两部《小先生》《小虫子》,以爱和成长一起见证了生活和文学的神奇。
2023-07-29 19:25:00
...亮新作《小虫子》面世 半岛全媒体记者孟秀丽近日,新晋鲁迅文学奖得主庞余亮的长篇散文新作《小虫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小先生》之后,从“三味书屋”返回到“百草园”,庞余亮叙
2023-03-18 01:17:00
...生》共读会在靖江马洲艺文馆开展。著名作家庞余亮携其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小先生》,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年龄的孩子共同探讨书籍内容,交流阅读感悟。《小先生》是著名作家庞余亮的一本
2023-02-13 20:54:00
...十圩港边,书香盈盈、书声琅琅。以《小先生》为读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靖江市政协副主席庞余亮送出今春的第一缕书香,带领政协委员翻开“书香政协”履职品牌新的一页。《小先生》是庞
2023-02-18 02:26:00
...,是一座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这是2022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给予《小先生》的授奖辞。这本写在备课笔记每一页反面的故事书记述了他在乡村学校当教师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乡村日子
2024-06-01 14:14:00
...学名家“运河之都·淮安行”直播教学活动邀请到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扬州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庞余亮,为广大师生带来《阅读、写作与蝉蜕》主题讲座。“请问唐僧是一只什么虫子?孙悟空的
2023-10-31 01:34:00
...文转自:来宾日报在大自然中与孩子们一起脉动——读“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小先生》□ 王阿丽《小先生》,一个亲切的书名。封面草地上一朵朵若隐若现的小白花淡雅悦目。这本书共有83
2023-12-05 06:44:00
作家庞余亮新作《小糊涂》:有些人童年过去了,童趣仍在
...“小先生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先生》获得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在《小糊涂》中,庞余亮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诗意地回望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几次“分家”让家中第10个孩子被
2024-03-26 21:49:00
...,荣获第十三届“万松浦文学奖”。2022年8月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2023-02-23 09:1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他在前线救死扶伤她带儿女支持 夫唱妇随投身战地救护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抗战胜利,周寿恺家庭合照,大家喜笑颜开。图中人物为周寿恺、黄萱夫妇和他们子女(周菡的哥哥姐姐)
2025-08-31 08:43:00
周末晚上的新民大街,逛不够!根本逛不够!
8月30日新民大街限定步行街又又又来了“2025金秋消费季”+“便民市集”+“新民漫游”……整条街秒变citywalk顶流打卡地逛吃玩购看全拿捏一条街涌入上万市民逛不够
2025-08-31 09:36:00
南京市学生资助政策发布
南京市学生资助政策发布每学年申请一次,实行学期动态调整扫码查询南京市学生资助政策及咨询电话。南报网讯(记者钱红艳)8月30日
2025-08-31 10:20:00
摄制|河北日报记者 郭宝强
2025-08-31 10:23:00
扩招的5A级景区,越来越水了?
从深入人心的名胜古迹,到籍籍无名的小众景点,这届 5A 景区,是不是越来越“水”了?扩招的 5A 景区,口碑下滑作为能登上语文课本封面的打卡圣地
2025-08-31 10:47:00
石家庄市栾城区举办“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书画展
河北新闻网讯(赵宽、董烨林)8月29日上午,石家庄市栾城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石家庄市栾城区三苏祖籍文化博物馆、润丰集团书画院在栾城区全民健身中心联合举办“铭记历史
2025-08-31 12:00:00
一名中专生,治好了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焦虑
录制完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以下简称《脱友2》),小奇突然开始和“普通人”共情了。凭借中专生的段子取得近乎满分的最高票后
2025-08-31 13:54:00
今年最火的度假方式,我不敢抄作业
继高强度打卡的“特种兵旅游”后,反其道而行之的“白人式度假”成为旅行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找个环境好的度假酒店或者民宿,只为了舒舒服服地躺上几天
2025-08-31 13:56:00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菏泽报道
2025-08-31 14:26:00
9月1日起,九华山对全国在编在岗公安民警免票
大皖新闻讯 8月31日,九华山风景区发布通知,根据安徽省有关文件及池发改价格函〔2025〕38号文件要求,自2025年9月1日起
2025-08-31 15:03:00
播种希望!安庆一小学赠出“种子卡片”作为开学礼物
大皖新闻讯 8月31日,2025年秋季新学期报到当天,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二小学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开学礼物——一张可以种出小花的种子卡片
2025-08-31 15:03:00
素材来源:毕节消防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洋一审 何永利二审 田洋三审 孙晓蓉
2025-08-31 15:19:00
警力沉下去 服务提上来!南明交警暖心护航暑期游
6月29日午后,烈日将贵阳市南明区青云市集的路面烤得发烫,张红杰的制服后背早已洇出深色汗渍,这位有着14年警龄的老党员刚刚结束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025-08-31 15:20:00
素材来源:贞丰消防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洋一审 何永利二审 田洋三审 孙晓蓉
2025-08-31 15:20:00
英雄墙前写初心 神龙小学开学典礼历史与书香交织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邓晓慧)8月30日上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铭记历史 书香启航”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2025-08-31 15: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