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小先生》: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
□董全云
窗外,一树绿叶清明;窗内,庞余亮先生的《小先生》一书的育人情景谐趣津津,让我沉醉也发人深省。
宁静质朴的乡村,清澈野性的孩子,一片自由自在的“纸操场”,间有树香、花香、鸟鸣、儿童嬉闹声音。读庞余亮先生的《小先生》,有种看周星驰电影的感觉:既有一种蒙太奇历尽沧桑又永葆童真的少年感,又有一颗深谙世事又不泯于俗的初心。
“庞余亮的《小先生》,接续现代以来贤善与性灵的文脉,是一座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这是2022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给予《小先生》的授奖辞。这本写在备课笔记每一页反面的故事书记述了他在乡村学校当教师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乡村日子虽然寂寞无聊,但是把日子过成诗就是这个意思吧,庞余亮灵动的文字和生活紧紧地绑在一起,朴素但有种子一样的力量,能把人带到土地之上。这是一种大情怀,是一种对所有乡土深沉宽厚的真爱。
庞老师亲切地把那些暑假里放肆疯玩恣意生长的学生们昵称为“我的黑泥鳅们”。他会欣赏地与他们一起去看他亲手浇灌出的芋头花;对一个调皮万分的男生,他会表扬他身上不多的优点——吹口琴,虽然他居然会用口琴来骂人;他描写他的一个学生怎样偷瓜写出来也是近乎表扬……小先生的这种“纯真”,是一种人性的真、人性的善、人性的美,是一股来自山野的不夹杂丝毫杂质的爱。
15年,100多本备课笔记簿的反面,记录下乡村课堂、乡村校园、乡村孩子、乡村教师、乡村校长、乡村家长、乡村风光、乡村野物、乡村故事……乡村生活孤寂而漫长,但出现在他的笔下却像一尾尾活泼可爱的鱼,鲜活有趣。
作为“小先生”,庞老师耐心静待每一朵花的绽放、每一棵草的生长,即使不能成长为一棵大树,他也是欣赏的。他接受、期待、欣赏每一颗鲜活、质朴、自然的生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小先生》一书,从头到尾,未见有对学生、对学校乃至对三尺讲台的一个“爱”字的表白,字里行间却处处溢出“爱”。他的爱在“但我不生气,也不能生气,我知道,面对这些调皮的孩子,沉默比批评更能浇灭他们的野性子”;在“他们身上的野性其实是一种活力”;在“不吃字的学生也不是很笨,他们的本领在劳动和其他方面,要比吃字的学生聪明得多,甚至更优秀”;在“我竟有了五个夭折的学生,像我的五个指头齐齐被拦根斩断,疼,每一个指头都疼,疼到心里”。
每个故事仿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寻常和以往,字里行间散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美,勾勒出每个人记忆深处的童真稚趣的迷人画面;一种敬业、担当、以校为家、视学生如同己出的高贵品质跃然纸上。
《小先生》文字洗练、简朴,温暖而自带一股“天然去雕饰”的纯净。但细细品之,其精巧的结构和缜密的构思却令人叹为观止。例如开卷第一篇《考你一个字》,其实文中写了三次考:一次是孩子考先生,其次是老学究考先生,最后是先生考孩子。三次的主考官都特别可爱,纯朴可爱又饱含对知识的尊重和敬佩。文章看似单纯见拙,实则构思巧妙。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每一篇文章都不长,但清新细腻,品之有味、令人叹服。庞余亮三十年磨一“书”,的确堪称精品力作。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1 17: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