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肥胖属于慢性、易复发、进行性疾病状态,同时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肥胖可理解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能量过剩。市第五医院糖尿病代谢科主任曹亚薇指出,肥胖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这是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可占肥胖发病因素的40-80%。全基因组关联(GWAS)研究已识别超过200个与肥胖相关的基因位点。遗传因素不仅影响肥胖的程度、脂肪分布的类型,还可影响个体的基础代谢率和运动能量消耗速率。
2.膳食因素。中国居民的膳食模式已从传统的粗粮和蔬菜为主的植物性膳食,逐渐转变为精制谷物和深加工、油炸食品为主的西式膳食模式。
3.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由于工作机械化和家务劳动等身体活动减少,机动车出行增多,生活方式日趋久坐少动是肥胖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此外,吸烟、饮酒、睡眠、焦虑/抑郁心理压力增加也增加了肥胖的发生风险。
4.环境驱动因素。随时城市化迅速发展,居民快餐、外卖配送、加工食品的消费逐渐增多,城市规划中基础设施增加都会导致肥胖的发生风险。
5.社会文化因素。一些传统的生活观念,将“吃得多”“能吃”“富态”和身体好等同,增加了儿童的肥胖风险。孕妇在怀孕期间及产后“食补”,加上“坐月子”久坐少动,导致母亲生产巨大儿和产后体重不易下降的风险增加。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肥胖相关的政策,强调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和政策等方面在肥胖防控的责任。
曹亚薇主任表示,希望大家都能提高对肥胖危害的认识,明白强调健康体重的重要性。孕妇和儿童是肥胖防控的重点人群。做到孕前期、孕期、儿童青少年时期、成年期、衰老甚至死亡的全生命周期都应把健康体重作为目标,开展综合干预措施,全民防控肥胖,减少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
(曹亚、薇白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11:45:5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