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第10届全民营养周到来,专家提示——
多吃奶豆少吃油 早餐吃好最关键
5月12日至18日是第10届全民营养周,宣传口号为“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传播主题为“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据悉,全民营养周的传播主题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准则第三条“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第五条“少盐少油,控糖限酒”中的重点内容展开。
中国营养学会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吃早餐情况不容乐观:工作日18.4%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周末29.7%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且食用谷薯类比例达89.4%,食用奶豆、蔬果的比例不到50%,膳食结构不够合理。营养专家提示,吃好早餐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状况的重要环节,提高健康水平应从每天的早餐做起。
早餐多样 吃4类食物以上
“大量科学证据表明,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都会增加肥胖风险。”专家介绍,早上人体血糖水平较低,不及时吃早饭会刺激身体一些激素的分泌,利于促进脂肪生成;同时,空腹时间长,人体容易产生饥饿感,从而在午餐等餐次进食高热量食物。
研究表明,长期不吃早饭会使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1%,还会增加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风险,对儿童青少年大脑发育以及成人的记忆力和情绪也有不良影响。丰盛早餐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抑制食欲,更好地控制体重,而且会让人体有更好的代谢和内分泌反应,改善下一次进食时的血糖反应,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维持血糖稳定状态,降低糖尿病风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吃好早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早餐要保证食物多样,做到4类品种以上:至少包括主食1份、奶类鸡蛋等食物1份、蔬菜水果各1份,保证获得的营养物质全面充足。多选择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如新鲜的、五颜六色的蔬果,以及奶类和大豆类、鸡蛋、瘦肉、全谷物。
专家提示,早餐不能吃太少,应占全天食物总量的25%至30%,能量供给与午、晚餐相似。早餐时间不宜太晚,尽量在9点前吃完。鼓励家人共同进餐,在温馨愉悦的状态中开启美好一天。
合理膳食 注重三减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奶类、豆类摄入水平较低,因此提倡把奶类和大豆类食物作为富含优质蛋白质、钙和B族维生素的来源,从而提高膳食质量;而我国居民油摄入量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成为我国肥胖和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学会科学用油,巧烹饪量化用油,减少烹饪油摄入,有助于降低肥胖和慢性病发生发展。
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求。每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分配比例适当,符合稳定粮食、保证蔬菜,增加奶类,调整肉类的金字塔原则,同时还要注重三减,哪三减呢?
减油。烹调油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
但过多脂肪摄入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建议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平均每人每天食用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
减盐。长期摄入过多食盐不仅会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还会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减糖。添加糖(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是纯能量物质,长期过多摄入添加糖不但增加增重超重肥胖风险,还会引起多种慢性病,更是儿童发生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儿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婴幼儿食品中无需添加糖。
合理搭配 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
民以食为天,说到一日三餐这个问题,有的人可能是大鱼大肉一整天,也有的可能就是稀饭馒头加咸菜,凑合凑合也一天。怎么才能让饮食营养满满,又能共享健康与美味呢?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二分之一。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毫升以上液态奶。
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克。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蛋类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
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
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烹调油25-30克。
控制添加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克。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
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
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
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健康膳食规划。
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包装食品。
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在外就餐,不忘适量与平衡。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做可持续食物系统发展的践行者。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