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最近两天,南京气温骤降,一下跌到了零下五六摄氏度,和之前的气温相比下降了十来摄氏度之多。在这样气温骤降的时刻,也就迎来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难熬的时候。南京市江宁区上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全科副主任医师毕长亮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这时候需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以免引发意外。
老人室外突发头晕差点晕倒
“早上带小孙子在外面玩了一会,突然就感觉到头很晕,差点摔倒,在路边休息了一会才稍微好一点!”昨天,家住江宁上峰地区的居民赵师傅找到毕长亮看病。据其介绍,就在早晨吃过早饭以后,小孙子闹着要出去玩,刚好儿子、儿媳当时又不在家,所以他就一个人带着小孙子到家门口的小马路上溜达。孩子骑着他的小车子,他就在后面照看着。大概过了二十分钟,赵师傅就感到突然有点头晕,差点摔倒。于是,他赶紧坐在路边休息了一会,情况略有好转。等到儿子来把小孙子接走后,赵师傅赶紧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毕医生看看。
毕长亮给赵师傅进行了各项检查,发现其血压已经比正常值高了不少。经过询问,原来赵师傅患高血压已经好几年了,也一直在规律服药进行控制。“你这种情况可能和最近气温骤降有关系,需要进行用药等方面的调整!”
毕长亮给赵师傅进行了降压药的调整,同时叮嘱他回去好好休息,几天后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毕医生称,当气温骤降的时候,人的血压会波动,脑血管和心血管的承受力是最大的。天气寒冷使人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加之中老年人在机能、代谢和结构上均发生变化。大、中血管壁中膜的胶原纤维和黏多糖增多,弹性纤维减少,加之管壁的钙化,使得血管变厚、变硬,弹性和舒张性降低等,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大脑和心脏缺血等,这些因素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另外,气温突降的时候,由于人在抵御外界极寒的情况下会出现应激反应,促使体内一些应激激素排放,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气温骤降的时候,由于外边湿度比较低,人容易脱水,血液流动性会发生改变。这些综合因素造成在极寒天气下心脑血管发病会成倍增加。
做好这几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毕长亮介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四高三低”的特征,“四高”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那么心脑血管疾病这么可怕,如何渡过这个“危险潜伏期”呢?毕长亮称,依据季节变化,适当改变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更可以强身。要预防需做到以下六步。
第一步,预防感冒。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极易诱发心梗。同时,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另外,还要保证睡眠,睡觉时以平枕为宜,高枕可能因脑血流减少、循环减慢而促发中风。
第二步,慎早锻炼。早上气温较低,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建议市民天冷时减少晨练,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锻炼。锻炼要以室内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因剧烈运动易引发心血管供血供氧不足。
第三步,减少食量。因饮食过多除了容易造成肥胖,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之外,还容易导致肠胃疾病、大脑早衰等多种问题。
第四步,控制血压。气温起伏较大时,血压会升高,很容易造成冠动脉循环障碍而发生心梗或由于血压过高引起脑出血,所以要经常测血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
第五步,适量饮水。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的患者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可适量饮用0.9%含盐饮料,口感微咸即可;如果血糖不高,可以喝一杯温蜂蜜水,达到降低血液黏稠度,保证血液流动通畅和润肠通便,防止便秘。心血管病患者发病死亡,原因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稠有关,所以患者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以每日排1500毫升尿为宜。
第六步,常备药充足。气温骤降时,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而且心脑血管病具有突发性,因此,常备一种效果好的心脑血管病专用药很有必要。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摄影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06: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