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广言快评
一元复始万象新。随着荔湾区石围塘试点发放首批房票,广州成为首个落地“房票安置”的一线城市。
房票作为征收安置的一种创新探索,是将安置房按补偿协议量化为货币金额后,折合成相应面值的房票发放,再由业主自主选择购买商品房等物业的凭证。这项创新探索,丰富了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工具包”。如今,广州正在分类推进272条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的试水,为下好城市更新“全盘棋”、激发政策“乘数效应”带来诸多启示。
要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在广州首张房票上,木棉花象征着幸福和希望,蓝色底纹代表着美好的未来生活。“通过房票政策,我多获得了1万多元的补贴,购房更划算了。”受益者的一席话,道出了“房票安置”的暖心密码。城中村改造作为民生工程,不仅要有速度力度,更要有温度。
要把“硬骨头”工程做成系统创新工程。一步好棋“活全盘”,关键在于系统创新。城中村改造关乎多方利益,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以“房票安置”为例,对市场来说,这项创新探索把需求引导至楼市,助益去库存;对改造主体来说,不必建设回迁房,免去了临迁费;对政府来说,改造腾出空间,可以落地公共设施和保障房。可见,善用“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处理好各方利益诉求,城中村改造就有了共识基础。
要把城市更新工程做成活力提升工程。城中有村,村中有梦。从聚居到散居,探索“房票安置”将改变城中村的社会结构,对相关制度安排提出更高要求。如何通过精准释放政策红利,焕发城市社区的发展活力,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中,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有机统一,促进生态修复、产业提质、人居环境提升、社会协同治理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地把城市更新做成活力提升工程,就能更好满足城市个性化特色化发展需求,答好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城中村改造,谋划的是未来,获益的是百姓。要增强破解难题的智慧与能力,用心走好每一步棋,让广州这座老城市更添新活力,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广州日报评论员杨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8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