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黄帝内经》徒手健康法2
感冒先别急着用药
武国忠/著 紫图图书出品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明日看点:
手法治疗技艺在流传
我的老师胡海牙先生是道家学术的传人,他曾经告诉我,宋代的道教修炼大师白玉蟾祖师,甚至《千金要方》的作者孙思邈真人都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历代成就的“大医”“高道”,无不是在患有恶疾以后才修炼成道的。
为什么?因为他们能深深地体会到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想通过一些修炼的方法来解除它。其实,“治未病”在《黄帝内经》里早就谈过,可是往往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我们知道有预防医学,可大家现在也只是知道预防的工作就是打预防针,这就是预防医学最主要的“贡献”跟特点之一,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我以前讲过人生无非三件事:一件是老天爷的事,一件是别人的事,一件是自己的事。那么身体、心理健康都是自己的事,我们要围绕自己的事展开,因为老天爷的事你管不了,别人的事你也管不了。
把自己管理好就是最快乐的事。比如,早期感冒发生的时候,尽量不要用抗生素治疗。并不是说抗生素不好,早期的感冒发热发生以后,最直接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当自己辨别不清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的时候,第一时间千万不要用药。如果用不好药,病邪就入理。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感冒在某种意义上是正常的排毒现象,有一句话叫:“感冒七天,治也能好,不治也能好。”这种情况占90%左右,还有10%是因为耽误了病情的治疗,引起肺炎或其他炎症,实际上早期的感冒最忌讳误治。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有三分之二的篇幅谈的是什么问题?救误——别的医生治坏了,我再重新调整。
救误是一件挺麻烦的事,不好治。比如寒邪入理以后,最忌讳的就是用大量的寒凉药。
如果感冒发热、流点清鼻涕,老人经常会说:“赶紧弄点姜糖水,多喝喝。”喝进去以后盖上被子发发汗,是不是就舒服了?这是正治法。如果你能判断是因为受寒导致的感冒、流清鼻涕,喝点姜汤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当你不能确定是因为受寒的时候,那就喝点白开水,好好休息,也能缓过来。
抗生素在全世界的销量都是非常多的。药是好药,如果不会用,产生的副作用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当人得了风寒感冒的时候,再进行输液消炎,会给一大半患者的身体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本来就是体内有寒,你有寒,身体发热是让它出来。发汗在中医学的治疗方法中叫解表——给表散出来,让寒邪从毛孔出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