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请来卜家“补”运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6 10:4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卜家糖坊故事:

请来卜家“补”运河

请来卜家“补”运河

卜氏后人在卜家糖坊标志物的两棵龙枣树间合影。王 韬 摄

本报记者 杨金丽

明代,沧州段运河南川楼一带经常决口,对依河而建的沧州城威胁很大。官府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请卜氏迁来沧州,以“补”决口。卜家为“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的后人。他们定居运河东畔南坛子胡同,南院教书行医,北院开起了糖坊,绵延至今,已历五六百年岁月沧桑。

从朗吟楼上东望,烟波浩渺的南湖东边,有一片小广场。广场上有两棵龙枣树南北对望。这里就是沧州老家旧户卜家糖坊旧址。两棵龙枣树的位置,曾经是卜家糖坊的大门。

“这里原来叫南坛子胡同。我们卜氏从明代迁来沧州时,就住在这里,已经五六百年了。上世纪90年代初老房子拆迁,我们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当时我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在卜家糖坊旧址种两棵龙枣树,一南一北,代表着卜家南北两院。”62岁的卜昭勇抚今追昔,不由感慨,“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呀!”

在运河区南湖街道民主社区委员会,卜昭勇等卜氏4人接受了采访。五六百年的迁居史,已经让他们与运河和沧州完全交融在了一起。

运河决口

官府请来卜氏家族

和卜昭勇一起接受采访的,还有55岁的卜召刚、71岁的卜福生、66岁的卜令通。四人年龄虽然相差不大,却差了好几辈。

“卜姓源远流长,我们这一支宗孔子的学生子夏为第一世先祖。”卜福生说,卜子夏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之一。他求学于孔子,以“文学”著称。相传《诗》《春秋》等书,均由他传授下来。五六百年前,他们这支卜姓人家定居在山东乐陵、无棣一带。与其他家族迁来沧州的原因不同,他们是由沧州官府专门请来的。其原因和沧州段运河有关。

沧州段运河最大的特点是弯道多,素有“九龙十八弯”“三弯抵一闸”之说。历史上每到汛期,水势上涨,水流直接顶冲河堤,往往造成岸坡坍塌甚至决口。运河是半地上河,一旦决口,直接威胁沧州城。老沧州有“开了草坝,水淹天下”“决了红孩口,水打城上走”之说。草坝就在今天的运河与南湖之间的南川老街上。运河在这里急转了个“V”字弯。历史上,这里经常决口,南湖原名南大坑,就是运河决口形成的天然坑塘。

为了解决这段运河频繁决口的问题,明初的沧州官府想了很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先后请来冯氏、卜氏、秦氏三姓氏,以“勤缝”“勤补”决口。

“听老人们说,当时,运河湾里住的是冯氏,运河湾外住的是我们卜氏。说来也是神奇,自从我们在此定居后,这里的运河真的再也没有决过口。”卜昭勇说。

运河没有决口当然另有原因,这和古人的治水智慧有关。但在古代,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卜氏人家的到来,为运河带来了平安和好运。他们和谐相处,一住就是几百年。

卜家糖坊

甜蜜的味道和记忆

展开民国时的沧州老地图,沧州城南门外有条南坛子胡同。几百年来,卜氏就定居此处。卜召刚给记者大略画了南坛子胡同的方位图。原来,南坛子胡同指的不是一条胡同,而是一大片地方。卜氏开枝散叶,到卜召刚小时候,这里已有并排的6条胡同,卜家人分住在这些胡同中。胡同最东头,是卜家祠堂。祠堂的位置大约在民主社区委员会院内。但这些对很多卜氏后人来说,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了。

“来沧定居的卜氏先祖,因为人丁兴旺,分南院、北院而居。南院一支教书行医,出了很多有名的先生和医生;北院一支开起了糖坊,就是曾经闻名遐迩的卜家糖坊。”卜昭勇说。

在老沧州人的心目中,卜家糖坊代表着沧州的老味道,是童年的甜蜜记忆。卜召刚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想教他加工制作饴糖的技艺。那时他贪玩儿,最终没有学成。

沧州老作家冯天峥在《说古道今话沧州》一书中,对卜家糖坊的制糖过程,有详细的介绍:

“卜家糖坊生意越做越兴旺,需要发展扩大,便在城内和附近乡村招雇师傅和帮工伙计,大多是自己的亲戚。卜家生产出糖原料,自己加工制作成各种糖果。除饴糖外,还要掺入香蕉、水、炒面、青丝、玫瑰、芝麻、花生等辅料,生产酥糖、麻糖、糖瓜等多种糖果,还可熬制糖色,供给酱油、酱菜作坊使用。卜家糖坊制作的糖果,既零售也批发……腊月是一年中的旺季。特别是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的时令,几乎把一年的库存全都卖出去。

因是手工作坊,每道工序、工艺操作的劳动量很大,在作坊里干活,三九天也要穿单衣……卜家糖坊连家人居住、带制糖作坊,共三大院落、18间房子,其中三四间屋子是仓库,用来盛放制作饴糖所用的粮食。

卜家糖坊还利用作坊内气温较高的条件,为马场街北头冯家烧锅(酒厂)加工曲料……换回酒来。卜家因此在顺城街东开设元兴成店铺,主营烟酒糖茶……

五六百年故园

永恒不变的儒学家风

卜家糖坊消逝于日军侵占沧州后。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占领沧州。战火纷飞中,卜家糖坊永远关上了大门,从此再也没有打开过。后来,作坊倒了4间房子,因无钱维修,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

抗战胜利后,卜家糖坊的老主人卜静波、卜锡波年老体衰,无力经营。他们的儿子一个当了中医、一个成了老师,回归了卜氏原本的职业。卜家糖坊虽然没有了,但卜家人制作饴糖的手艺却在沧州传了下来。其中最有名的是王家糖坊。附近的解放路和新开路上,一些糕点铺还在制作售卖酥糖、饴糖、麻糖等各种糖制品。这些别具沧州风味的甜甜的糖食,细品,还是卜家糖坊的味道。

采访中,卜家人还特别提到本报曾报道过的一棵古树:朗吟圆柏。他们家正与圆柏隔南湖对岸而居。每天一出门,就能看见这棵孤傲的圆柏。小时候,出门西边就有大集。赶完集,他们不是沿着河边的大柳树追逐玩笑,就是去河边逮鱼逮虾逮蟹,或者一个猛子跳进河里洗澡、游泳。喝水也去运河里挑。到河堤挑水时,常常看见瓷器碎片。那是路过的船只为报平安,故意扔在河边的……

卜福生说,卜家家风严谨,待人和气,注重文化传承,尤其重视子孙读书,出了不少名医和名师,继承了先祖卜子夏博学好礼的儒家思想。

沧州武风炽烈,对卜家也有影响。民国时期,卜家就曾出过一位名叫卜海亭的武术家,人称卜五爷。日军入侵沧州后,很多人跑了,只有这位卜五爷不走。据说,一辆马车从他身上轧过,他竟毫发无损,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扬长而去,连日本人都怵他三分。就这样,凭一身绝技,他保护了家园。

如今,卜家人大多已离开了曾经的南坛子胡同,卜昭勇和卜召刚还住在这里的回迁楼上。闲暇时候,他们会像大多数沧州市民一样,游一游南川老街,登一登朗吟楼、南川楼。在复建的名楼上眺望,一面是波光粼粼的千年运河,一面是先祖和自己住了五六百年的故园,亲切、自豪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6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大运河碧波荡漾,南川古渡美景如画。近日,沧州市运河区公安分局“南湖红色大讲堂”在大运河畔开讲。身着警服的干警聆听抗美援朝老兵李汝明的红色党课,他带领干警
2023-11-15 23:20:00
...自:沧州日报“借助南川老街 打造百年老味道”——大运河火锅鸡店主梁晨的创业故事本报记者 申 萍夜晚降临,在古色古香的南川老街里,一家名为“大运河”火锅鸡的店铺门前排起了长队。
2023-10-04 10:10:00
...转自:沧州日报汽车 发生自燃后杨金丽 李文华本月初,运河区南湖小区附近一辆汽车发生自燃,火势汹汹。在此经过的市民徐在勇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带领群众扑灭大火,避免了人民群众财产蒙
2022-12-14 10:12:00
以诗为媒 南湖区如何擦亮运河文化名片
...南湖 供图12月17日,由南湖区牵头出版的汉英双语版《大运河诗丛》举行首发仪式,这也是全国首套汉英双语版的大运河诗歌集。据悉,其实早在2019年,南湖区就开始启动“大运河诗歌
2023-12-18 12:07:00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运河“长歌行”,这站到南湖书写大运河活态保护活化传承“南湖答卷”■记者 周明丽 通讯员 许颖佳运河“长歌行”,这站到南湖。今天,2023世界运河古城古镇合作机制
2023-11-14 06:54:00
...书记刘英顺,从展柜里拿出多年来搜集的一本本有关临清运河文化的书籍,如数家珍。临清是千年古县、运河名城,有着丰厚的运河文化底蕴,古城里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老胡同百余条、古民居30
2024-04-03 15:58:00
影像记录|古韵新风大运河
...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欣赏杂技表演。6月20日,拍摄的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 6月22日,游客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参观。6月20日,一艘游船驶过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
2024-06-27 08:44:00
【网络中国节·春节】春节“气氛组”就位!龙年将至,来河北这些“烟火气”里寻年味
...神话人物“重获新生”盏盏彩灯点亮了龙年春节●沧州大运河灯会:璀璨绚烂灯会时间:2024年2月1日起持续到3月运河繁华添新景璀璨绚烂夜狮城在沧州大运河新春灯会您可以沉浸式感受绚
2024-02-07 18:12:00
河北沧州:用照片讲述运河故事
...频道1月18日,在沧州市百狮园码头上一艘游船上,流动的运河大讲堂开课。殷实摄1月18日,在河北省沧州市百狮园码头上的一艘游船上,由沧州市运河区文旅局、沧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流
2025-01-21 22: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