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有没有滥杀功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2 17:1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谈及朱元璋,相信人们脑海里都会蹦出两个词,即“滥杀功臣”和“权力野兽”。权力野兽这一点暂且不说,古今很多皇帝都是权力野兽,指名道姓地批判朱元璋,有点不道德。那么,在对待打江山的功臣问题上,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滥杀功臣呢?

朱元璋有没有滥杀功臣

流传最广的是《大明英烈》等评书、小说,其中把朱元璋勾画成一个暴君,最典型的是火烧庆功楼,或炮打庆功楼之说。

庆功楼建成之日,朱元璋宴请文武功臣,却暗地派人埋下大量火药和干柴,酒酣之时,朱元璋悄然离席。由于有衣角牵动,刘伯温顿时警觉,随之出门,最终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按照这些小说描绘,只有4人不是死于朱元璋之手,他们是谋士刘基、大将汤和,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这则广为流传的事迹,就是朱元璋滥杀功臣的最大罪证。如果属实,朱元璋自然千古第一刻薄皇帝。然而问题在于,这只是一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清朝《英烈传》评书里,原本是明朝的《皇明英烈传》,里面根本就没有这一段故事,换言之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清朝时出现的。

朱元璋有没有滥杀功臣

更为重要的是,从正史上来看,朱元璋的确杀过不少功臣,但要说滥杀功臣,这恐怕言过其实了。

历史学教授林正根先生,在其著作《论明太祖心态与功臣群体覆灭》中,做了一个统计,可以说明朱元璋有没有滥杀功臣。

功臣大批被杀亦始于洪武23年追论胡党,此前多病卒,因罪诛死仅3人,此后则多诛死。洪武23年至28年中,不计子嗣诛废和病段后追坐两党,公侯被杀23人,其中直接坐胡蓝两党诛死者16人。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建立之后,文武大臣一共有150获得爵位(公侯伯子男),其中公爵25人,侯爵79人,伯爵12人,子爵11人,男爵23人。从封爵来看,朱元璋并不刻薄,因为伯子男三个等爵位很少,公侯爵位人数偏多;如果朱元璋刻薄,应该反过来才对。

显然,明初有104个公侯,但被朱元璋杀掉的只有26人,正好四分之一。仅以这一比例来说,又如何说朱元璋滥杀功臣呢?

客观的说,朱元璋的确杀了不少功臣,但这里又出现了第二个问题,这些功臣到底该不该杀?

比如名将蓝玉,强占民田、打走御史、纵兵毁关(蓝玉夜临喜峰关,收关将军没有及时开门,蓝玉便毁关而入)等问题,朱元璋只是不高兴,但还是容忍了蓝玉。但后来蓝玉越来越跋扈,甚至宣称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蓝玉却说,“我不堪太师耶”,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这样违法乱纪的蓝玉,哪个皇帝能忍受?

其实,不光是蓝玉,其他一些被杀功臣,都有目无法纪、作奸犯科、咎由自取之处,被治罪也不冤。当然,其中肯定有罪不至死之人,但要说朱元璋没有根据的滥杀,这肯定不客观。

不过,朱元璋的这种“滥杀”,除了皇帝晚年猜忌,以及巩固皇权之外,还和他出身背景有关。朱元璋是穷苦出身,非常厌恶官吏侵害百姓,所以对大臣极其严厉。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朱元璋这一行为,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只是功臣和官吏真是“官不聊生”了。

另外,从明朝形势来说,朱元璋也不太可能滥杀功臣,至少有两点让朱元璋不敢如此:一是北元残余还有很大势力,国家还不安全,朱棣五征才彻底奠定局面,朱元璋滥杀功臣的话,岂非自断根基;二是明初骄兵悍将一大堆,朱元璋真如小说这般大杀功臣,不怕造反吗?

清朝之后,流传很多朱元璋嗜杀版本,一个比一个离谱,还有说朱元璋杀了15万官员之类,明初全国官员才3万人,杀15万还怎么玩?至于蓝玉案、空印案等等之类,杀几百人正常,说朱元璋杀几万人,只能说是不读书不思考,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愚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2 19:30: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朱元璋,功臣的资讯:
朱元璋杀了这么多功臣,为什么没有人敢反抗?
“淮右布衣”朱元璋,率众将军平定疆场。不仅实现了朱元璋推翻元政府统治的愿望,更是为老朱家谋了一个肥缺,世袭大明江山之主。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对跟随他征战沙场的工程可谓优待重用。不
2024-02-22 23:07:00
朱元璋清洗功臣的原因、手段和影响
说起朱元璋,他大杀功臣的事情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这里有个问题让人费解,啥问题呢?那就是如此多的功臣被杀,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起来反抗?是他们实力不够吗?还是朱元璋的手段过于高超!今
2023-09-16 20:29:00
朱元璋真把功臣屠杀殆尽?数据证明存活率还是比较高的
从历史记载看,明太祖朱元璋可以算得上是开国皇帝中屠戮功臣最狠的帝王。特别是在并称为“胡蓝之狱”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开国功勋们遭到了绝望般的大清洗,牵连人数都是数以万计。
2023-03-08 18:08:00
朱元璋修建功臣庙,生者虚位,逝者塑像
朱元璋从一位最底层的农民,到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实属不易,当然,朱元璋不是靠个人的力量,他手下有一大批有识之士和名将,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朱元璋没有忘记他们,在称帝之后
2023-02-21 20:50:00
朱元璋为何不能学赵匡胤一样,让功臣放弃兵权?
...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另一个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洪武四大案。赵匡胤为了解除武将的兵权,安排了一场宴会,酒足饭饱之后,赵匡胤当着武将的面直接明说,让武将们把兵权交出来
2023-08-23 15:21:00
他是明朝功臣功高震主,庆功楼死里逃生,被朱元璋用一只烧鹅除掉
...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没有显赫的出身,在早年他认识了朱元璋,从此一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朱元璋做了明朝皇帝之后,对有功的人进行封赏,徐达被封为魏国
2024-02-27 21:47:00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屠杀开国功臣,历史上是否确有此事?
...治领域存在兔死狗烹的规律,像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常是百姓闲聊时的吐槽话题。要明白,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属实,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为虚,这点一定要区分开
2024-10-09 13:54:00
刘邦杀功臣多次遇到反抗,朱元璋杀功臣为何乖乖就范?
...邦想诛除异姓,但引起各诸侯国的叛乱。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基之后,与刘邦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大杀功臣。刘邦铲除异姓,有人造反,为什么朱元璋铲除功臣,历史上怎么没有记载
2023-01-20 22:38:00
刘秀和李世民为什么不效仿刘邦朱元璋杀功臣,不怕功高盖主吗
...样的人。一想到杀功臣的开国皇帝,很多人都会想到刘邦朱元璋这样的人。那么同样都是皇帝,为什么李世民和刘秀就不杀功臣,刘邦和朱元璋就杀功臣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一:刘秀和李世民
2024-10-09 14: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