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历史记载中,提及范蠡时,人们大多会联想到他与西施之间的趣闻轶事。除此之外,人们也会因他的深谋远虑而对其钦佩不已。越王勾践成功灭掉吴国之后,范蠡当机立断选择离开,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相较而言,文种就没这么幸运了,最终落得了悲惨的结局。
令人不解的是,范蠡究竟是如何知晓勾践可共患难却无法共富贵的呢?实际上,从勾践的所作所为中便能瞧出他的不择手段与刻薄寡恩。
一、毫无怜悯之心
事实上,在勾践被俘之前,越国相较于吴国是更为强大的。往昔之时,勾践就打败过前任吴王阖闾,阖闾乃夫差之父。细想起来,越国赢得这一战也在常理之中,毕竟越国拥有众多敢死之士自刎而死。
按照《史记》所记,双方于战场上相互对峙之时,勾践想出了一个策略,即差遣敢死之士前去向吴国叫阵。这原本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所以一开始吴国并未予以重视,然而这些敢死之士的行为却令人感到十分怪异。
他们不同于普通的敢死队那般径直冲向敌方阵营大肆拼杀,而是站成三排高呼一声之后拔剑自刎身亡,且莫说在当时了,哪怕是在如今,这也十分令人惊愕。随后,趁着吴国的军队尚未作出反应,越国的军队突然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此役吴国惨败,吴王阖闾亦于该战役受伤,而后伤重不治离世。越国采用的这种自杀式战术让吴国大为震惊,在那个时期,战争大多都是小打小闹,这一点是被历史所公认的,春秋时期的战争往往如此,两国很容易就议和了。
于是,在越国做出这一行动之后,吴国的军队一下子就不知所措了。从这件事情上也能看出,勾践根本就不把战士们的生命当回事儿。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他首次这么做,早在尚未攻打吴国的时候,勾践就曾经进行过一次试验。
在进攻吴国之前,勾践意欲探查自己的臣民是否甘愿为自己效命。于是,他居然亲自纵火焚烧越国的舟船与宫室,而后击鼓召集众人前来救火。总计有六千多人赶来救火,而在这场大火里丧生的达三百多人。事情过后,勾践对自己的这一行为毫无愧疚之意,反倒引以为荣。
他身为君主,从来都不把自己臣民的性命当作一回事,这样的人哪会有包容他人的度量呢?倘若说这些百姓与他毫无瓜葛所以他才如此冷漠,可他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同样冷酷无情。勾践在与夫差交战时吃了败仗,然后他便打算杀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从而与吴国奋战到底。
或许会有人讲,一旦战败了,他的妻室和子女落入吴国之手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还不如当下就赴死呢。从人道主义的视角来看,勾践是没有权利决定他人的性命的。说得好听些是有气节,可他之后的行为却全然看不出他有什么气节。
勾践差遣文种前往吴王夫差那里请求讲和之际,文种曾讲过这么一句话:“勾践愿为臣下,妻子愿为婢妾。”简而言之,勾践甘愿成为夫差的奴仆,他的妻子则甘愿成为夫差的婢女。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勾践如此看轻自己的妻子,甚至可以讲他仅仅是把妻子当作一个物件、一种工具罢了。
尽管后世之人都对勾践卧薪尝胆之事颇多感慨,然而勾践的妻子与孩子所经受的遭遇,相较于勾践本人而言要凄惨得多。他的妻子遭到了重重羞辱,他还把自己与王后所生的女儿送到夫差的王宫去做女婢,也有说法是让其做了夫差的妾室,并且他把自己的嫡长子也送到吴王宫去当了仆役。
在勾践看来,只要能保住自己,把女儿和儿子送去吴国做人质也无妨。
二、卧薪尝胆
勾践无疑是极具忍耐力的。像他这般能够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耻辱之人,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必然极大。一旦有翻身的机会,他们绝不会存有丝毫的善念。在历史上,勾践本就是个刻薄寡恩之人。
特别要提及的是,这个时候的吴王夫差也逐渐变得像往昔的勾践那般自负了。在击败越国之后,伍子胥就曾告诫夫差要斩草除根,唯有把勾践杀掉才能够彻底杜绝后患,可令人惋惜的是,此时此刻的夫差早已被勾践当下的摇尾乞怜蒙蔽了双眼,坚决要饶恕勾践。
勾践从君主沦为奴仆,其间的落差之大,超乎后人的想象。彼时,勾践身着破旧衣衫,为吴王夫差饲马,如此这般,一晃便是三年,这三年间,他不时还会遭受吴国的羞辱。
史料中还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勾践求见夫差时恰逢夫差去厕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勾践居然请求品尝夫差的粪便,以此来判断夫差的身体状况。这件事无疑让夫差对勾践愈发信任,后世之人也因此对勾践的隐忍程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而且勾践还把苦胆悬挂于房内,早晨起身与夜间入睡前都会尝一尝苦胆,目的是让自己时刻铭记这段耻辱的岁月。可以讲,这个时候的勾践,其心性也产生了畸变。在他的内心之中,满是复仇的念头。他对自己都能如此严苛,更不必说对待其他人了。
范蠡始终侍奉在勾践身旁,还随勾践一同前往吴国。这种朝夕相伴的经历,使范蠡对勾践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三年之后,夫差认为勾践的锐气已被消磨殆尽,便准许他回国。这在明白人眼里无疑是放虎归山之举,可夫差却浑然不觉。
夫差又一次不理会伍子胥的谏言,坚决要放勾践回去。勾践回去之后,便与范蠡等人商量起如何达成复国大业。
三、兔死狗烹
这里必须要提及的人物是吴国的宰相伯嚭。伯嚭在历史上的声誉不佳,然而从越国的立场来看却并非如此。若不是伯嚭贪恋钱财与女色,勾践当年或许就难以存活下来。越国战败之后,勾践向他赠送了诸多财物。
贪财好利的伯嚭应允了替勾践美言,到了后期还帮勾践做了诸多事务,勾践得以反攻吴国,伯嚭着实是有功劳的,然而勾践灭掉吴国之后,却毫不迟疑地把伯嚭杀掉了,虽说伯嚭背叛了自己的国家,但他对勾践的确是有恩情的。
由此可见,在勾践眼里,伯嚭仅仅是一枚棋子罢了。勾践完成大业之后,伯嚭的存在或许会变成他的一个污点,所以他毫不迟疑地就将伯嚭杀害了。范蠡目睹了勾践一路走来的历程,在勾践大功告成之时,他马上就选择了离去。
终究是曾经一起共事过的人,范蠡在离开之前还给文种留下一封信,信上写着“飞鸟被猎尽之后,良弓就会被收藏起来;狡兔被捕杀殆尽之后,猎狗就会被烹煮。”这是从古至今都不变的道理。可惜的是,文种贪恋权势,并未听从范蠡之言,最终落得被清算的结局。
试设想一下勾践这类人,倘若他再度登上权力的巅峰,他会饶恕当年目睹他落魄受辱之人吗?一见到这些臣子,他便会忆起在吴国的那段时光。
从勾践的所作所为中也能够发觉他是个毫无尊严底线之人。一个人倘若连自尊都丧失了,难道还会存在其他的底线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