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不知道姐妹们前段时间有没有关注,又一个减肥网红产品翻车了!
而且这一次,最让人震惊的不仅仅是这个产品翻车本身,而是后面牵扯出来的巨大产业黑幕!
很可能姐妹们或者你身边的朋友已经深陷其中!
今天跟着羊一看究竟吧~
这一轮,被曝光的据说是销量非常高的一类名为「减肥话梅」的产品。
央妈直接扒皮,有消费者食用这种减肥话梅后得了「黄疸型肝炎」????
调查发现,这个减肥话梅里面含有非法添加物双辛酚汀,这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新型化合物。
并且,经过追根溯源,减肥话梅背后牵扯的东西并不简单。
隐藏着的,是一条集研发、生产、推广、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黑/灰产业链!
△图片来源:CCTV新闻截图。
这条产业链不仅涉及减肥话梅,还包括其他宣称有减肥功效的产品,比如各种果冻类、固体饮料类等等。
△图片来源:CCTV新闻截图。
最终,这个案子被查扣的涉案产品60余吨,涉案金额也高达上亿元,案件等级也被直接定性为食品领域的「特大」案件。
央妈也对「减肥话梅」案件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报道。
△图片来源:CCTV新闻截图。
说实在的,羊在看完这个对减肥话梅背后黑灰产业链的曝光后,心底是一阵恶寒…
其实,包括减肥产内在内的保健类食品,一直都是黑灰产业链重灾区。
近些年来保健食品类案件不少,涉及金额也都少则几十万、几百万,多则上亿。
虽然这次曝光的只是某品牌的「酵素话梅」,但整个案子还是很能反映行业现状的。
一姐相信姐妹们看完之后,能尽可能少一点被这些无良产品忽悠。
因为逃避监管和营销模式都足够典型,太让人瞠目结舌了!接下来咱们就看看这到底咋运作的????
第一步:黑心产品如何躲监管?
在酵素话梅案件中,黑心商家通过改变非法添加物的分子结构,合成全新的化合物来躲避食品抽检。
△图片来源:CCTV新闻截图。
比如双辛酚汀这种化学物,其实是人工合成的新产物,在过往的检测记录中不存在。
所以即使检测出来含有这种物质,起初也不容易被直接判定是有害物质。
△图片来源:CCTV新闻截图。
所以,这款酵素梅产品在初次检查时,结果是「未发现常规非法添加物」。
也就是说,一般的检测,并不能发现这些产品有违规的地方。
△图片来源:CCTV新闻截图。
直到第二次进行更精密的分子检测,才查出其中含有酚汀类物质。
不过这里羊说一句,检测不出来不代表是检测机构不够给力。
其实酵素话梅这种产品,早就被查出不止一次有问题了。
之前其他牌子的酵素话梅被查出过含有酚酞,这是在非法添加物检测名录中的????
△还有的酵素青梅添加有匹可硫酸钠,这个虽不在检测名录中,但这是已知的化合物。
只不过利益激发了黑心商家的想象力,这次被查的酵素梅生产商,手段变得更难被发现。
让羊感到震惊的是,这些商家已经不是过去那种草台班子了,往往有自己的研发团队!
他们通过技术手段改变非法添加列表内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新合成的化学物双辛酚汀,和原先被列为违规的双醋酚汀相比作用一样,本质上都是泻药。
但是,改变分子结构之后,这两者就不属于一种东西,于是就成功蒙混过关躲过监管。
更绝的是,躲过监管之后,商家还高调地在商详上标注「产品不含非法添加物」…
△这就是本次被曝光的品牌。
第二步:卖出去的套路更绝!
躲过食品监管生产出的产品,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把商品卖出去,毕竟获利才是最主要目的。
羊浏览了不少近些年被查出的含非法添加物的保健食品案件,这些商品能卖出去,还卖不少,这背后真有套路可循…
这样造成了,整个产业链中的推广部门是最能打的。
通过营销话术包装,层层递进,直击消费者要害,最后进行洗脑式宣传和售卖…普通人太容易被拿捏了。
具体来说,营销策略可以分为以下4步:
⭐1、宣称食用后,短期内可取得明显效果。
这可以说是直击大部分人的心灵~虽然大家都知道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但就是希望自己能秒瘦。
然后,商家再配合很多生活化场景,便秘不畅来一个,久坐不动来一个,大鱼大肉来一个…
主打强调这个产品的便利易得性,不费时,不费力,吃一颗就完事,以上烦恼统统解决…
那如何保证科学呢?没事,还能继续营销????
⭐2、利用网红名词背书,进行概念营销。
这些网红名词包括但不限于,如「酵素」、「益生菌」、「膳食纤维」…
商家疯狂输出消费者想听的「科学」,描述酵素、益生菌这些东西都有哪些好处…
如果是直播平台,主播则会讲得天花乱坠,最后恨不能把这些概念包装成治病神药…
一番包装之后,这个产品就会显得好像很靠谱的样子…
此时,不明真相的群众最大的顾虑只剩安全性????
⭐3、纯天然、不含非法添加物。
大家发现没,类似于这种减肥产品,经常喜欢和天然提取、蔬菜水果这样的「健康关键词」联系在一起。
为的就是打消消费者对于安全性的顾虑。
而且由于检测蒙混过关,商家还能晒证书说「各个检测都通过了哦,正规且安全!!」
当然,以上这些虽然劳心费力,却只是营销当中最基础的一些步骤而已。
最后的大招,当然是让人觉得「他们家的产品很好卖,很多人都在买」????
⭐4、利用各种营销场景,洗脑式骗取信任。
黑心商家会在电商平台大规模开设店铺,动辄500家起步…
所以一搜商品名,你会发现铺天盖地有很多商家都在卖,给人一种产品很值得信任的感觉。
△这全是被曝光的产品和店铺。
短视频平台上也满是各种网红或素人的推荐种草,一个个都说着「我要是用着不好使,压根不会向大家推荐…」
众多直播间也在同步销售,话术就更绝了,姐妹们懂的都懂。
总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产品随处可见,以洗脑攻势一遍又一遍地说动你。
到这里,一部分路人就已经很难主动去质疑产品了,再找一些水军刷一波好评,就问你还能不能挡住?
第三步:赚了钱,躲监管不能停啊!
这些生产商以正规合法公司做外壳,暗地里却做非法添加的事,所以要尽可能地分散经营,避免被一网打尽。
因此,这些从事非法添加的食品产业链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跨省分工,甚至跨境。
比如另外一个案件中,不法分子进口国外的西地那非制成壮阳药。
胶囊装是产自河南,片装产自安徽,包装印刷在广东,最后的物料组装却是在长沙。
据称,有的跨境团伙还自行开发交流软件,利用国外支付软件,这给破案带来了很大的信息壁垒。
这以上各个环节串联起来,一个偌大的黑/灰产业链就这样形成了。
不过更让人惊掉下巴的还在后边!
你以为这耗尽物力财力人力的一番操作,背后肯定是个庞大的组织?
但不少案件查出来后发现,主谋可能低至2人,比如像夫妻二人作案…
△夫妻二人售卖含有毒品西布曲明的减肥药。
甚至还可能是一个年仅21岁的姑娘召集20人左右,在自家院子组建集生产、营销、客服等为一体的小型生产链。
△同样也是生产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药。
近两三年,不少含有违法添加物的保健食品被查处,也有不少黑灰产业链被捣毁。
但捣毁的速度赶不上这些网红商品出现的速度。
为逃避打击,一些不法分子每生产一批次产品,就换一次新包装和产品名。
以同样营销模式源源不断地捧出一个又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新网红产品。
翻车的只是这一个品牌的减肥话梅,但相关产品仍有不少还在正常销售中。
并且评论区的负面反馈也是和翻车的这个牌子差不多。
并且,减肥话梅、酵素话梅只是被捣毁的生产链上的其中一个品类。
网上随手一搜,各种益生菌果冻,青梅饮料都还卖着,销量也都不低…
这哪招架得住!
面对一步步设下巧伏的黑心商家,我们又该如何尽可能规避这些坑呢?
这里羊也搜集到了靠谱的建议????
如何避开类似的坑?
1、认准「蓝帽子」标志。
只有戴有「保健食品」标志的才能被称作是保健品,其他只能称作是食品。
而作为食品,就不能宣传产品有什么功效了,如果宣传功效就属于夸大宣传,是违法滴~
2、不轻信虚假、夸大宣传。
正确看待酵素、膳食纤维这些物质,它们是对肠胃健康有一定好处,但确实也不能直接减肥,并且过犹不及。
3、食用后效果反馈特别明显,就要警惕起来了。
有负面作用的要警醒,有作用但作用特别明显的也同样要引起警惕,两者都可能含有非常规用料。
4、减肥不要想着走捷径,只追求短期效益。
最近,网上还有一个叫「冬断食」的饮食方案特别火,很多姐妹让一姐分析一下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2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