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4-17 17:55:00 来源:新周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网易上流

(ID: heyupflow)

一碗猪脚面,弟弟妹妹吃猪脚和面,大哥只能喝面汤——

没有不尊敬的意思,但是单纯把这个问题摆在福州人面前,福州人会说:“试试用一小把福州线面,只要把握好时间,一碗面就可以分三碗。”

没准此时就有一个福州小孩,扒拉着家长烹饪的爱心鸭汤线面,一边流泪一边后悔:

“妈妈我再也不敢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线面了,我只是停了一小会儿没吃,面怎么就越吃越多了……”

福州线面的赏味期限

食物大多有自己的赏味期限,在中国,大部分美食的最佳品尝时期一般是——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但福州人会谨慎地把线面排除在外,因为福州线面作为面食中的特殊物种,早已掌握了可以在碗内自我繁殖的技巧,不仅需要人类趁热吃,还需要人们“吃得飞快”。

虽然汤面放久了面条会泡发这种事儿,已经是常识了,但福州线面的泡发速度以及程度,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正常认知。

线面线面,顾名思义是一种细如丝线的面,吃起来口感顺滑,虽绵软却又不至于糊烂。

福州人常见的做法是各种“高汤泡线面”,高汤以鸭汤、鸡汤等为常见,牛肉汤、羊肉汤等也可,更地道的还会再卧一个水煮剥壳的大鸭蛋——

洁白的线面柔顺成团,沉浸在高汤中,一眼看去就仿佛在叫嚣着“吃我有营养”。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来源:B站@雨铭轩说美食

但吃过福州线面的人对此只想说:趁着线面还没有把高汤吸饱,快吃啊!

如果有可能,每一份线面上桌后就应该配备一个专属计时器,因为碗里越吃越多的福州线面,已经成了无数福州小孩的童年噩梦。

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福州人,童年都有同一碗线面,吃慢了会越吃越多,没吃完会挨打。

对于吃饭本来就不专心或者速度慢的孩子来说,当长辈端来一碗线面,就开启了叠buff的就餐体验。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炫线面的速度,仿佛都赶不上它自我繁殖的速度,要么汤没喝完,面还剩大半碗,只能干吃,要么没吃完自觉加汤,眼睁睁看着线面当场表演一碗变两碗的绝活儿。

线面的这种繁殖现象,甚至给人一种错觉:每次用筷子只夹了一点点,送到嘴边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一坨。

福州小孩的“十万个为什么”里,绝对会有线面的存在——线面为什么越吃越多?吃到肚子里会不会继续变多?

有一个网友在食堂和一位明显是外地来的同学小A共同就餐时,同学甚至好奇问道:“你是不是边吃边吐,怎么你的面越吃越多……”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来源:小红书@wangE0

网友能怎么办?只好解释起福州线面的神奇之处,吃得但凡慢点,它都觉得你吃不饱,开始自觉变多。

这种没有北方面食的嚼劲、略带一点咸味的柔软细面,除了口味不吸引小孩,以及越吃越多之外,一不小心还会给人带来升级版的噩梦体验:

嘴小、喉咙浅的小孩,甚至会被福州线面卡喉。只见一筷子喂进嘴里,囫囵吞下却没咬断,一半留在喉咙里面,一半滞留在外。

有网友戏言,爱吃线面,就超越了80%的福州年轻人。

承包福建人一生的线面

事实上,边吃线面边哭,不仅仅是福州小孩的悲伤记忆,这个场景同时也发生在福建省内的许多地方。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当然,事发时间最集中的还得是春节。

每年大年初一的朋友圈,有的人还在晒跨年夜的烟花,而坐标福建东南西北的年轻人却不约而同地晒出了——

每年大年初一一大早都要吃,一吃吃一个小时,按下相机快门后就变多1%的线面。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膨胀.jpg。/@上流君

没有一个福建人能逃过新年的第一碗线面。

只不过相比于福州人,其它地方的福建人春节外吃线面的频率还是略低一些的。(逃过n劫)

承受着爱与恨的福州线面,起源于唐代,正式诞生于南宋,是古代中原饮食文化与闽地古越文化交流的产物,之后又随着福建华侨飘洋过海流传到海外。

线面最初主要流行在福州十邑地区,后来又传到了闽南、闽西等地。

福州线面被众多地区所接受,绕不开它所代表的美好寓意。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作为面类中最长的面,线面以精面粉为原料,以精盐、薯粉为辅料,在手工拉制中妙用食用油,一斤面粉甚至能被某些线面工匠制成1000根0.7毫米粗细、长达6米的面线。

线面是名副其实的“长面”和“寿面”。在福州话中,“长面”又和“长命”谐音,因此线面就有多了一个称呼“长命”。

大年初一的那碗线面,是新年健康长寿的美好希望;老人过寿,线面是必送的“寿面”;女子生产后,会食用以蛋酒、鸡汤佐线面烹饪的“诞面”;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孩子出生,亲朋送线面祝福孩子,称之为“送安”;男女定亲、结婚,男方送女方的线面,又叫“喜面”;

游子出行或迎来远客,沿海而生的福州人用谐音“压浪”的“鸭蛋”放入线面中,作为“太平面”;

每逢大事例如祭祀祖先,线面也作为供品……

可以说,对于许多福建人来说,用红线或红纸封住的一束束线面,贯穿了生死,见证了悲喜,也围观着他们的聚散姻缘。

此外,线面还有极其简便快捷的烹饪方式:

一指线面,抖开下入沸水,等水再次沸腾即可打捞起来,盛入事先准备好的高汤中就大功告成,沸水烫线面的过程极短,30秒左右几乎就足以完成。

因此“泡线面”还成了福建人专属的“病号饭”,甚至福州不少医院的手术注意事项里,都直接将“线面”纳入建议食用的流食范畴。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可以说,线面不仅饱含了福建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更融合了当地众多民俗,应当是福建最有“仪式感”的食物之一了。

所以当福建人告诉你,他们初一早上要做的两件事——吃线面和拜拜,其实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件事,那就是福建人对仪式感的追求真的不是盖的。

福建,隐藏的面食大省

实际上,在线面之外,坐标福建的宁德人、泉州人、龙岩人等也各有各的地方代表面食。

没想到吧,虽然北方在面食这一话题上有强大的话语权,但福建其实也是隐藏的面食大省。

虽然人们能用“胡建人”总结福建人的普通话口音,但很难用简洁明了的词汇去总结福建的面。

和福建五花八门的方言一样,福建人打破了用小麦、玉米等粮食制作面条的常见定义,而是用各种各样的食材,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面条。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2020年,全国各地小吃为“武汉热干面”加油,福建就派出了不同地市的各种面食。/微博@新浪厦门

单说福州市,下辖县区的闽清粉干、连江鱼面就是知名特产。

如果说以大米为原料的闽清粉干,在南方也有同品类,那么以剔骨除皮的黄鱼肉为原料,历经切碎、剁糜、捶打等等复杂的工序制成的连江鱼面,在外地还算少见。

连江靠海,捕捞出的黄鱼制面,色如白雪,质地细腻,薄如宣纸却韧劲十足,在面条的品相上就出类拔萃。

面条本就用鲜鱼作为原料了,当地人在烹饪时还会阔气地加上海鲜为佐料,这样多重的鲜味叠加起来,就更显得“色香味俱全”。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连江鱼面。/B站@OpenStudio内容创作公社

平潭的马鲛鱼面,则用的是马鲛鱼,同样剔骨取肉与红薯粉制成鱼面。

福建作为红薯在中国的首登地点,早已将红薯开发出各种吃法——其中就包括多种面条。

福建人习惯把红薯磨出的粉制为地瓜粉,除了福州平潭的马鲛鱼面,宁德也会将地瓜粉与蒸熟的白芋芋头混合揉压,用农家的刨丝器架锅推入沸水中,形成晶莹剔透的芋头面。

芋头面现吃现做,自带芋头的清香。在烹饪中,各家自有各家的喜好。例如宁德屏南的芋头面,就多加泥鳅、红酒糟,面条顺滑、透亮、Q弹,汤色浓郁。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酒糟芋头面。/B站@遇拾柳

往南走到莆田,当地人则开发出面的独特作法——卤。

比起用高汤泡的福州线面,每一根莆田卤面都包裹着浓稠的卤汁,汤料里是满满当当的瘦肉、干贝、鱿鱼、海蛎……

而且与长长长长的线面不同,为了让面更入味,厨师在烹饪前还会将面条扯成小段。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莆田卤面

同样会被事先扯碎的,还有闽南的面线糊。面细如发丝,用地瓜粉勾芡,最终呈现清甜爽滑的糊状。

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面线糊摊子上供食客选择的丰富配料:各色下水卤味、海蛎虾仁等海鲜,泉州醋肉、青菜海带……

还有一样,绝对是面线糊的灵魂——香酥油条。

为什么福建人吃这碗面都在边吃边吐?

福建的面太多了,沙县拌面已经走向了全世界,厦门沙茶面、面线糊日益出圈,还有些面种自有代代传承的粉丝圈地自萌——

宁德牛肉水粉、龙岩清汤粉、南平紫溪粉、平潭焖冬面……

当然,即使福建有这么多面,还是没有什么比得过线面在福建面食界黑红顶流的地位。

但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一天福建人会与线面和解,毕竟印象中“只有大人才喜欢吃线面”,而自己终于也成了这些大人中的一员。

作者 | 持墨

编辑 | 阿浔

看更多优质内容,点击名片????????,星标我们!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7 1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让大网红纷纷翻车,这碗面是所有福建小孩的噩梦?
...吃点观众不了解的东西就算了,偏偏选了线面,这不是往福建人的枪口上撞吗?她在准备煮面的间隙还啃了几个玉米,并大言不惭地表示:“说实话,这个线面真的很少,八捆也没有多少。”此时,
2023-10-14 00:37:00
让大网红纷纷翻车,这碗面是所有福建小孩的噩梦?
...吃点观众不了解的东西就算了,偏偏选了线面,这不是往福建人的枪口上撞吗?她在准备煮面的间隙还啃了几个玉米,并大言不惭地表示:“说实话,这个线面真的很少,八捆也没有多少。”此时,
2023-10-17 20:47:00
福建山珍:守望山野,引领来客
...的中国海鲜大省,殊不知这里的山珍也同样丰富而美味。福建人的餐桌,既离不开海洋的博爱与包容,也离不开大山的温柔与丰盈。“野”字当头的福建山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作为一省之名,“福
2023-07-29 17:52:00
福州市文化产业商会会长郑斌彪:让福建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化文艺发展顾问’,我的心情很激动。我是在外地创业的福建人,又是文化行业一个从业者,这是一种对我的认可。”福州市工商联副主席、福州市文化产业商会会长郑斌彪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2023-11-30 19:51:00
70岁!1日,它在福州全新揭牌!曾创下多个全省第一!
...堂。福建设计供图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福建设计供图这些福建人耳熟能详的地标建筑都出自它的手笔——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设计”)。这些历久弥新的建筑杰作,如同
2023-08-04 11:47:00
福建人怎么这么会读书?
...)泉州府文庙前广场的龙之八子负屃(资料图片) 说起福建人,大家会想到人均茶控,还是天生的生意人,或是一出生就会出海的“划水大师”?其实,除此之外,福建人还有一项隐藏技能——
2024-05-06 06:58:00
...浪前行,创造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奇迹。“我是土生土长的福建人,家乡的一砖一瓦都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我深谙福建文旅产业的优势,也致力于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福建拥山
2024-12-24 12:32:00
“闽桥计划”发布:共建福建区域公益好生态
...式发布。陈丽芳 摄福建具有源远流长的慈善文化传统,福建人秉持“爱国爱乡、海纳百川、积德行善,造福桑梓”的情怀做公益。纵观近10年来福建省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公益慈善力
2024-04-17 22:46:00
...看到从‘一枝独秀’迈向‘全面开花’的过程。作为一名福建人,每次回到福建,都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深感自豪!”“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编辑部主任周文菁感叹道。在中国船政文化
2024-10-23 01:0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小叶医探 |小心记忆被“偷走”!专家:这些早期表现要注意
大皖新闻讯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这项“偷走记忆”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很多人认为“反应迟钝
2025-09-21 13:10:00
灵芝孢子油品牌如何选?灵芝孢子油品牌推荐榜单揭晓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人们对于提升身体状态的天然营养补充品需求日益增长,而灵芝孢子油作为高端滋补品类中的“黄金成分”
2025-09-21 15:20:00
灵芝孢子粉哪个牌子好?灵芝孢子粉的品牌排名推荐
在当前健康养生热潮下,灵芝孢子粉作为传统滋补佳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然而市场上的品牌琳琅满目,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常常陷入困惑
2025-09-21 15:21:00
花柏禾:医疗级微晶透皮技术跨界抗衰,重新定义护肤效率
在国产抗衰护肤领域,花柏禾凭借一项 “医疗级跨界技术” 早已积累起扎实口碑——其基于第三代纳米微晶透皮技术打造的新一代抗衰护肤系列
2025-09-21 15:23:00
卖断货了!贵州刺梨红茶何以创新出圈?
国庆中秋来临之际,一款融合了贵州刺梨与贵州红茶的创新产品——刺梨红茶,在市场上悄然走红,甚至出现“一罐难求”的现象。这款特色的茶产品
2025-09-22 01:05:00
晕倒只会掐“人中” 鱼刺卡喉靠喝醋 家庭急救 避开误区
意外突发时的急救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熟知的“急救方法”其实并不正确,反而容易加重伤害。9月19日,南寒社区邀请山医大二院西院区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的专业人员
2025-09-21 18:32:00
健康科普 | 脑卒中“黄金4.5小时”:早期症状判断与紧急送医要点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2025-09-20 17:09:00
健康科普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脏疾病有何关联?改善睡眠习惯对心脏护理有帮助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藏在鼾声里的心脏危机当家人深夜被你震耳的鼾声惊醒,甚至发现你睡觉时突然停止呼吸十几秒,这绝不是简单的“睡得香”
2025-09-20 17:17:00
健康科普 | 不开刀也能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vs开颅夹闭术怎么选
颅内动脉瘤就像脑内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过去,开颅夹闭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2025-09-20 17:24:00
陕西举办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
9月19日,在我省“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之际,由省药监局主办、省医疗器械协会协办的全省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25-09-20 19:26:00
小叶医探 | “老掉牙”不用管?小心连锁反应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很多人认为,到了年纪后“老掉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25-09-20 14:01:00
芝麻大小的癌也会转移!这些高危信号你知道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甲状腺癌很小,才5mm,应该是安全的吧?”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误区!近日,烟台业达医院连续收治两名年轻甲状腺癌患者
2025-09-20 10:00:00
享受奔跑的乐趣 健康完赛指南 助力安全冲线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9月19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跑者送上一份贯穿备赛、参赛
2025-09-20 07:24: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大夫:以银针为媒,重织失眠者的安眠锦缎
蔡学萌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
2025-09-19 10:00:00
专利款儿童豆乳果蔬面上市,香精、色素和防腐剂“零添加”
济南广御公司研制的专利产品儿童豆乳果蔬面正式上市,这是一款专为儿童匠心打造的美食,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孩子喜欢吃
2025-09-19 1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