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大胃王式的吃播博主,作假容易,翻车也容易。
似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正义的网友来揭露某个此类博主的作假骗局。
最近,也有一个大胃王博主陷入了假吃风波。
但这次站出来质疑她的不是一两个正义人士,而是整个省的网友。
事情是这样的,某大胃王博主声称自己一天吃了八捆线面。
吃点观众不了解的东西就算了,偏偏选了线面,这不是往福建人的枪口上撞吗?
她在准备煮面的间隙还啃了几个玉米,并大言不惭地表示:
“说实话,这个线面真的很少,八捆也没有多少。”
此时,一位福建网友陷入沉思:线面?八捆?怎么敢的呀?!
瞧视频里博主云淡风轻的样子,你的线面和我的线面好像不一样。
线面,也有人叫它面线,顾名思义,就是像丝线一样细细长长的面条,常见于福建,甚至被部分网友誉为“福建省省面”。
要知道,线面可不是普通的面。
或许你有听过,有一种面可以无限繁殖,越吃越多吗?
尽管其貌不扬,但你给它一碗汤,它能还你一整个被面条包围的世界。
此事一出,一众美食博主纷纷下单了福建线面。一场围绕着线面测评展开的大型battle拉开序幕。
其中最生猛的,当属直接复刻大胃王博主食谱,挑战八捆线面的。
七个东北大汉,吃之前踌躇满志,先碰个碗来点仪式感。
吃了一会儿,感觉不大对劲,和身边的兄弟吐槽:“天真了,之前寻思这玩意没多少。”
以为自己能生吞一头牛,没想到遇上线面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老哥们或是面色凝重一言不发,或是强撑着说几句玩笑话,但嘴里的咀嚼一直没能停下。
一位兄弟好不容易吃完,捧着肚子如释重负地喊出一句:“我这结束了!”
@我要当细狗(粉丝点餐)
曾经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线面的“繁殖”速度:
“如果五分钟内吃不完,那就永远也吃不完了。”
能在短时间内无限繁殖的东西有很多。
比如浮萍,比如蟑螂,
比如打工人的怨气……
现在才知道,原来福建的线面也可以。
每个福建朋友关于童年的记忆里,应该都有一碗线面。
但关于这碗面的记忆是美好还是痛苦,那就不好说了。
这和面本身好吃与否关系不大,和吃面速度紧密相关。
要是从小就狼吞虎咽,赶在面条开始吸水繁殖之前三下五除二赶紧吃光光,那可能对于线面带来的困扰并不会有太深刻的体会。
但对于一个吃饭速度慢,或是吃一会就三心二意开小差的小朋友来说,线面的就餐体验,完全可以和噩梦划上等号。
线面一上桌,仿佛就开始了倒计时。
明明埋头吃了好半天,还是会被骂“怎么一口都没吃!”。
想要彻底吃完,真的像“干仗一样”。
IP正确,我信你。
还有朋友因为小时候吃不完线面挨骂,所以从此对于类似种类的面都没有好感,甚至会有点恐惧。
这何尝不是现代食物届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外地朋友可能会疑惑,一碗面而已,不至于吧,真有你们说的那么夸张?
于是有人拍下了线面刚出锅、吃了十五分钟和吃了二十五分钟后的对比图。
@双塔寺北美分寺
刚出锅的时候,满满一碗汤,配有肉丸的青菜,面的份量还算正常。
吃了十五分钟,面汤肉眼可见地变少了,但面条的份量,怎么貌似成了之前的两倍?
二十五分钟之后,面条还是满满一碗,只有几乎消灭干净的配菜能证明发帖人确实有在认真吃面,也侧面验证了线面真的能无限繁殖。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不信邪,偏要自己试一试。
线面下锅之前,和其他面条看起来没什么区别,甚至给人一种“这一小捆几口就能解决”的错觉。
@庞师不是师
网友让他先下三捆,他看起来很不屑:“就这?你是不是看不起人!路上随便拉一个青壮年男性就能吃完吧!我再送你两捆!”
于是一下子把五捆线面扔进锅里煮。好戏开始了。
几分钟后到厨房一看,似乎下一秒面条就会从锅里溢出来。
“我天!煮出来怎么这么多!”
明明煮的时候线面的体积还不到锅的三分之一,这是什么魔法吗?还是有人偷偷又放了几捆面进去?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晚了。
一开始,吃线面还算是一种享受。
毕竟是省面,味道没得说。
刚出锅的面配上浓郁的鸡汤,每一根面条都吸饱了汤汁,口感那叫一个细腻丝滑。
“好像都不用嚼,面一下就顺着食道进了胃里。”
但吃着吃着,高汤越来越少,“碗平面”却不见下移,这位博主的眉头渐渐皱起,开始拿出纸巾擦拭额头上因为吃得太卖力而流的汗,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挣扎再三,实在是吃不下去了。
只能面对镜头真诚悔过:“我认输,求放过。”
然后开始做开合跳,希望腾出点肚子里的空间迎接还未完成的战斗。
自己煮的线面,就算边吃边做消食运动也要吃完。
最后,五捆线面竟然足足吃了两天。
可能是世界上最“耐吃”的面。
果然,线面之神会惩罚每一个嘴硬的人。
看外地人体验线面,也成为了福建人固定的娱乐项目。
在测评线面的博主视频评论区,大量ip为福建的网友出没:
“看到你下第二捆,已经开始笑了。”
“你的两小捆是我们一家六口人吃的量。”
“你再加点水,还能继续吃,加油。”
救救美食博主们吧,他们好像快碎了。
对着镜头说几句话的功夫,碗里的面又多了一半。
撑得不行,却还是秉着不浪费粮食的原则一顿狂炫。
@小石奶凶(打野貂蝉)
为了更好的呈现效果,吃得面红耳赤龇牙咧嘴的状态还可以演出来,但“面在吃我”这句话,我相信一定是一番苦战后的肺腑之言。
线面,真无愧为新一代吃播博主们的克星。
@沈yoyo
屡战屡败之后,终于有人问出了这关键的问题:
“你们福建人,煮线面到底是煮多少啊?”
这下,有众多“受害者”的亲身实践经验作为佐证,线面无限繁殖的名号真正坐实了。
既然线面繁殖速度如此之快,聪明的网友们开始思考了。
量多不贵还管饱的线面,简直就是钱包的救星。
如果不久之后就是世界末日,那应该屯什么粮食?面包?土豆?还是大米?
拜托,这些和线面比起来真的弱爆了。有了线面,包你活到大结局最后一刻。
还好上古时期没有线面,不然精卫哪还需要哼哧哼哧衔石头。
直接往东海里放几捆线面,不出一礼拜,神话故事全剧终。
都能填海了,那吸干闽江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甚至还有个流传多年的都市传说,讲的就是前些年台风“龙王”袭击福州,洪水冲到了线面厂之后,整个福州的水位都下降了。
乍一听有点离谱,但放在线面身上,倒也合理起来。
把它封为省面,确实是当之无愧。
但线面越吃越多的道理,乍一看违反熵增定律,甚至让人想抱头大喊“物理学不存在了!”,实际上没那么玄乎,不过是面条吸水膨胀罢了。
@派大林小小厨
除开线面以外,也有其他地区的特色面食会出现明显的吸水膨胀现象,比如贡面、挂面等等。
只是因为线面格外地细长柔软,下锅前后反差太大,所以一下子成为了面食届的顶流。
如果不想要线面繁殖得太快,也是有小窍门的。
请看福建朋友现身说法:
此处应该截图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看热闹的网友们来说,线面不过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网红美食。
但对于福建人来说,线面背后,其实有着更广阔的意义。
除了在和长辈斗智斗勇的儿时回忆中担任重要角色,线面大概率也会出现在福建人每个重要的人生节点之中。
每逢生日,线面就成了长寿面,寄托了家人朋友的祝福,希望未来一年也能平安顺遂。
结婚定亲,线面就成了“喜面”,代表着喜结连理,花好月圆。
孩子出生,线面佐以蛋酒、鸡汤,被称为“诞面”,为新手妈妈补充营养。
远游归家,或者是有客人到访,煮一碗加了鸡蛋的线面“太平面”就当做庆祝。
源于唐宋的线面,早就在八百多年的时光更迭之间,成为了福建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线面的吃法,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
最经典的做法当然还是炖好鸡、鸭或羊肉、海鲜等高汤,把煮好的线面放入其中,再佐以葱花等调料。有些地区还喜欢放点老酒来丰富口感。
黄庭坚诗中的“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玉簪横”,便是这种做法。
@豆帝煮美食
不用熬汤,直接用茶油等调料凉拌煮好的线面也是一种吃法。
各地网友纷纷出招,什么炒线面、油泼辣子线面纷纷出世。
甚至有用螺蛳粉的汤底拌线面的。
听起来有点黑暗……但还真挺想尝尝的。
当然,吃饭这种事,讲究的还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如果儿时的阴影太难忘,或是实在无法接受线面的口感,因而产生厌烦的情绪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毕竟世界上的面食千千万,不喜欢线面咱就换。
也有网友感叹,明明是小时候那么讨厌的东西,长大了离开家之后却开始想念。
印象里味道一般的线面,现在也成了让人记挂的美味。
想吃就回去嘛,线面一直在家里等你。
逢年过节,不知道别人会在社交媒体上晒什么,但身在福建的朋友,应该都少不了拍一张热气腾腾的线面。
拍照可以,但动作一定要快。
要不然,待会又吃不完了!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4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