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杭州,连续三年捧起“科技创新鼎”!
在11月10日召开的全省创新深化大会上,杭州再次获得“科技创新鼎”,成为我省首个连续三年蝉联这一荣誉的城市。
“科技创新鼎”是全省科技工作的最高荣誉。它所代表的,既是区域科技创新硬实力,也蕴含着其创新生态软实力。
再夺“科技创新鼎”的背后,可以看见哪些杭州做法、杭州经验?
搭建硬核科创平台
要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硬核科技实力是一道必须冲过的线。做科创高地,杭州正在积极布局。
不久前,在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创新大会上,《杭州江南科学城概念性规划》发布。
引领这座创新之城起航的,正是在杭州筹划布局多年的极弱磁场大科学装置。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设计师房建成看来,位于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交汇处的江南科学城,将是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个关键。
在极弱磁场大科学装置所在的回龙庵山附近,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国际零磁科学谷”串联起量子实验楼、白马湖实验室、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形成创新生态体系的核心载体。而在整个江南科学城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包括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的视觉智能园区在内,将为杭州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再创高峰。
将目光转移到未来科技城。今年7月,“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实验大楼顺利结顶。未来,这里将建成世界上超重力离心机容量最大、实验舱功能最强的多学科科学实验设施,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重大工程新技术研发和验证、物质前沿科学发展提供先进的试验平台。
大科学装置与国家实验室,是杭州走在科技创新前列的硬核支撑。目前,杭州已形成包括杭州极弱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等在内的交叉前沿研究平台13个,建成包括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钱塘科技创新中心等在内的产业转化平台8个。
这些硬核科创平台,正在撑起杭州科创的全新场景。“我们将通过打造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交叉研究平台、产业转化平台、科技亚运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形成“1+2+18+N”的综合性科学中心框架。”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胥伟华说。
深化科技创新软实力
如果说,硬核科技承担着的,是为长期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提供平台。那么,包括知识产权、专利申请、科技研发等软科技实力,涵养的则是一座城市澎湃创新的动能。
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全球创新指数2023》。报告显示,杭州在全球科技集群中保持第14位排名,连续两年进入世界前15行列。
走在全球科技集群前列,对杭州来说并不容易。
自2017年起,全球创新指数增加科技集群专题,通过对世界上发明人和科学作者最集中的地理区域进行梳理,从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和科学出版物(主要包括科学论文)情况衡量一个集群的科技产出和创新质量,以此表征全球科技活动最集中的地区。
事实上,与国内不少城市相比,杭州在高校、科研机构数量上均不占优,而排名却能从2017年的全球第85位,跃升到2023年的全球第14位。
进位的动能在哪里?以企业与高校为载体,杭州正在科创软实力上不断攀登。《全球创新指数2023》报告显示,阿里巴巴集团、浙江大学、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杭州PCT申请量前三甲,分别占杭州市PCT申请总量的22%、8%、5%。而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也为杭州在科学出版物数量排名的跃升上贡献力量。
属于杭州的成绩还在刷新。
不久前,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科技厅发布了《2022年度浙江省及设区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杭州市创新指数达到了300.0,居全省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7万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入选数量排名全国第4位、全球第10位……
人们还记得,在刚刚闭幕的杭州亚运会上,数字火炬人、5G-A、四足机器人……让世界为这场“智能亚运”点赞。跃升全球创新城市第一阵营,杭州还将不断续写“一触即发”的精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15: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