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8月29日,主题为“教育合作新愿景‘一带一路’共繁荣”的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安新区开幕,来自海内外的参会嘉宾欢聚一堂,聚焦教育愿景相交点,共话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文交流合作大计,不断推进中国—东盟教育务实合作。
回顾过往15年历程,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从一个单一的教育合作平台,成长为一个以教育合作为主体的人文交流平台,也为中国与东盟开展以教育为主、涵盖人文诸多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贡献了贵州力量。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
搭建合作共赢的人文之桥
7月19日,贵州民族大学承办的老挝琅南塔省本土中文教师教学技能提升项目正式开班。参加培训的17名老挝学员将接受中文教学基础、中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
借助交流周,贵州民族大学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先后与东盟国家的多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在校际互访、学术创新与合作、师生互派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留学民大”的教育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贵州民族大学老挝留学生黄小薇(左)和派琳(右)。
为培养服务东盟交流发展特需人才,在2018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贵州民族大学东盟人文学院正式成立。“学院的成立正是交流周成果在贵州落地开花最直接体现,对丰富贵州省教育内涵、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贵州民族大学东盟人文学院院长代莉莉说。
在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上,东盟秘书长林玉辉视频致辞时表示,交流周已成为促进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高水平平台。作为以教育为主题的开放平台,交流周凭借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一方面直接促进中国与东盟教育的交流合作,为携手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另一方面间接促进贵州与东盟、南亚之间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为全面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50余个东盟国家、“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家及地区,6000余个参会单位……15年来,在这个互联互通的平台上,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谈合作、话发展,谋未来、促共赢,双方政府、学校、企业等共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1800余份,开展各类活动480余项,为中国与东盟开展以教育为主、涵盖人文诸多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师范学院组织学生赴泰国参加研学活动。
打造人文交流特色品牌
“通过参加这次研学交流活动,我深刻了解了泰国的文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国际视野。这段充实而美好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8月26日,贵州师范学院学生齐琦接受采访时说。
今年7月,齐琦与省内其他高校的50多名学生一同参加了由贵州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2023年赴泰国名校研学项目”。在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同学们学习了泰语基础课程,探索了解泰国历史、音乐、舞蹈、烹饪、礼仪、艺术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交流互访、师生互换、科研合作、合作办学……依托交流周这一平台,贵州师范学院不断提升学校的对外开放水平,深化与东盟国家高校的务实合作。在历届交流周上,该校先后主办、承办了华文教育学校校长论坛、两届“中国-东盟(国际)‘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两届“‘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等重要活动,并与柬埔寨亚欧大学、泰国教育部、印尼艾哈迈德·达大学等15所东盟国家高校或教育机构签署了备忘录。
2023年“知行贵州”丝绸之路中外青年交流计划(铜仁站)组织中外青年学子走访参观周逸群烈士陈列馆。
“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交流周平台,探索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高校及机构务实合作,打造我们的交流周特色活动品牌。”贵州师范学院副院长任洁说。
经过15年的蓬勃发展,交流周已形成了六大品牌系列活动,打造了一批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项目。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在“持续深化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持续推动与中外高水平大学合作,持续深化职业教育合作,实施‘桥’见贵州系列活动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持续推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持续深化与教育部相关单位战略合作”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以期更进一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服务贵州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还将努力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项目,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贵州声音、提升国际影响、推动务实合作、打造对外窗口、服务贵州发展,深化交流周这个双方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教育合作平台作用,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如今,中国已成为我们在教育领域建立伙伴关系的最重要和最有前景的国家之一。”在8月28日举行的政产学联合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论坛上,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和公共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生院副院长奥尔加·古米列夫斯卡娅表示,相信在数字经济时代,双方将在培养人才方面共同取得卓越成果。
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副院长杨达为参加“邂逅中国乡村·美丽贵州行”主题活动的留学生授课。
成就人文交流新未来
8月21日,距离交流周开幕还有7天。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副院长杨达正忙着接打电话、收发邮件,联系对接出席2023中国-东盟溪山论坛区域国别研究分论坛的重要嘉宾。
“我们承办的论坛将于8月31日举行,主要围绕‘新技术要素、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中国-东盟地区语言文化交流研究’等主题开展。”杨达说。
2013年8月,贵州大学以东盟研究中心为基础成立了东盟研究院,开展东南亚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成立以来,东盟研究院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强化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做法。先后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一带一路”策略研究中心、菲律宾雅典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等东盟国家知名智库建立合作关系、签署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以“二轨外交”的方式加强与东盟国家智库专家的交流合作。
在8月28日举行的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第六届年会上,贵州理工学院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如今,研究院参与培养的近2000名东盟留学生正活跃在各国的政坛、商界和文化界,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结合“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贵州省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建设“四区一高地”主定位,东盟研究院将“东南亚域内外关系与国别史”“东南亚区域国别可持续发展”“东南亚区域国别可持续治理”“东南亚语言数据挖掘与教育文化发展”作为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形成历史-现实-文理联动-前沿技术交相辉映的格局。
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的发展并不是个例。在交流周平台上,东盟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校国别与区域研究机构围绕中国-东盟高校智库建设蓄力,交流周平台还专门开设了面向东南亚的社科研究课题。越南、柬埔寨等国的高校和智库中建立“中国研究中心”,形成了中国与东南亚教育研究的网络。
2023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校工成果展。
与此同时,教育培训联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工科大学联盟、轨道交通教育合作联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等多个子平台,构建起了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机制。
作为面向东盟的桥头堡,贵州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不仅提升了贵州教育国际化的自信和水平,还推动了贵州教育的融合发展和社会力量融入教育人文交流,助力贵州教育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
“永不落幕的交流周”行稳致远!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着力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携手努力、并肩前行,聚焦教育愿景相交点、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不断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实现共同繁荣和互利共赢作出新的贡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陈发文 吴一凡
三审 庞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9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