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小学有家长群、初中有家长群、高中有家长群 所以,大学也该有家长群?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30 07:55:0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近期,“大学也有家长群”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讨论。在大众认知中,家长群只存在于中小学,大学生已然成年,大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交集,大概只是送孩子上大学,或去参加毕业典礼。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学建家长群的趋势正在蔓延。大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处理各种难题的关键阶段,但家长却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急切走近孩子。大学是否有必要建家长群?家长、学生和学校的边界又该是什么?

家长“小心思”

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顶

不仅操心孩子的吃穿住行,而且更在意成绩

辅导员心声

大学生晚熟问题很大程度上由家庭教育及应试教育带来

过度关心成绩,可能会引发攀比心理,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和预期

不赞同大学生家长群的存在

网络热讨论

大学是学生成长为独立个体的重要阶段

但家长群依然把学生作为被管理者

这是对大学教育理念的弱化

是在制造“巨婴”

从信息公示栏到“AI问答机器人”

■刚开始有家长想知道孩子军训、寝室情况,后来开始关注考研问题

家长群主要有两类形式:一类是由大学某个学院成立,辅导员为群主,主要发布学校的通知、成绩等,以加强家校沟通;另一类由家长自发组建,以学校、年级、学院或班级来划分,群里没有学校的老师,家长们互通有无,分享和孩子学业、生活相关的信息。

上海财经大学大二学生周可所在学院的家长群,甚至在新生入学前就已建好了。2022年暑假,她收到学校的通知书,还没开学,辅导员便添加周可家长的微信,并把他们拉进家长群。周可这一届的学院新生共200多人,群里有300多位家长。

周可预感“会被父母和老师联合制约”,这一担忧很快得到应验。大学期间,比赛通知、奖学金获奖名单、贫困生补助申请等信息被发给学生时,家长群会同步收到通知。周可爸爸关心成绩,他看到群里奖学金的名单,便会问女儿,“你怎么没拿到高等奖学金?认不认识拿国家奖学金的同学?要跟优秀的同学搞好关系。”周可的妈妈关注比赛,她认为,辅导员把信息发在群里,就是希望家长起到督促作用。周可很快也会收到妈妈发来的一串问题——你有没有参加?为什么没有参加?其他同学有没有参加?别人参加了你为什么不参加?

家长也会主动在群里向辅导员咨询学校的情况。早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时,武汉大学一个重点班的家长群截图曾在网上引发热议。大四学生的家长们在群里向校方提议,该重点班的学生“都应该保研,而且应该保到更高一级的学校”,还有人要求,男生和女生要分开保研,工科专业要给女生更多名额。

供职于黑龙江一所市属高校的林红,担任高校辅导员近30年。她自嘲说,近几年来,自己管理的家长群,已经从最初学校信息的公示栏,演化成了“AI问答机器人”,扮演AI的便是辅导员本人。家长群一般在大一第一个学期最为活跃,新生家长们迫切想了解孩子是否适应大学生活,他们的诉求往往是“我要看什么,我要知道什么”。各式各样的问题向林红涌来——有家长想知道孩子军训的安排;也有家长没有来送孩子,想知道寝室怎么样,让辅导员介绍,并发照片和视频。

“官办”的大学生班级群除了发通知,常年没人说话,相比之下,“民间”家长群要热闹得多。上述家长在群里看到,有家长会询问如何给孩子转专业,毕业了如何转户口。还有人联系不到自己的孩子,在群里求助,很快有人将学校男生和女生宿舍的电话号码分享到群里。甚至还有家长在群里给孩子发布恋爱交友帖,“有人会说,儿子毕业后要到某个城市工作,群里也有当地的家长,他们就会问,能不能给孩子介绍女朋友”。

浙江一所医学院大四学生阿布在入学不久就发现,爸爸不知从什么渠道,加了一个“民间”家长群。阿布的爸爸很少在群里主动说话,但会认真看群聊内容,并把一些信息转发给她。2023年11月。她收到爸爸从群里转的一份学校保研文件,上面包括学生所选研究生方向、身份证号码、成绩排名等许多个人信息,由一位家长传到了家长群。“他们把如此详细的个人隐私信息发到鱼龙混杂的群里,供大家议论和比较,我无法容忍。”阿布说。

“直升机父母”

■父母感知到就业压力,加速其参与孩子的大学生活

芦雅洁从2019年起开始担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辅导员,每年新生开学典礼后,总有家长会主动问她,学院有没有家长群?芦雅洁和同事理解家长的心态,但会明确回应,不会建家长群。她发现,一些家长自然而然延续了中学时家校交流的习惯,认为大学也应有家长群。有一些外地家长,陷入孩子上了大学脱离自己视线的“分离焦虑”,迫切希望跟学校建立一种连接。

她注意到,主动咨询要进家长群的家长有两类:一类对孩子有较强掌控欲,他们担心孩子上大学后不够自律,或难以相信他们的能力;另一类是孩子的心理需要特别关注,家长想通过家长群,密切关注孩子在校的状态。

家长群是何时开始增多的?多位受访的高校辅导员说不出一个准确的时间节点,但都提到,95后尤其是00后这一代大学生,和上一代人比有明显的变化。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徐岚与多位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交流过家校沟通和家长群。她分析说,现在这代大学生的家长,受教育程度在提高,他们多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期望孩子复制自己过往的成功经验,也更自信地认为,自己对下一代的教育拥有话语权。相比之下,更早一代大学生的父母,通常忙于生计,或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限于自己的经历,不知道如何做,也就不会过多干涉。

周可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案例。她成长在一个父母都很严格的双教师家庭,爸爸是大学老师,妈妈是高中老师。中学时,父母便对她严加管教。那时高中班级也有家长群,老师会在群里公布每次考试的成绩和排名,或通报哪些学生上课迟到。周可爸妈对名次较真,她每次没考好,都会被父母斥责。压力在高三时达到顶峰,她和父母大吵过几次,最终说服他们退出了家长群。

美国教育界最早使用“直升机式父母”一词,形容这类经常干预或直接替代子女做诸多选择的大学生家长,因为他们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顶。这类关心不仅操心孩子的吃穿住行,而且更在意成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鲍威研究过高等教育的家校关系,她介绍,当下中国社会也经历着父母参与范式的变革。徐岚注意到,这类家长进入家长群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孩子在资源争夺中抢占先机”。

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辅导员都描述了一个相似的细节:新生入学时,不少家长们关心孩子所学专业的就业或升学,不约而同表达,想让孩子保研,进而倒推大学四年如何安排。林红记得,家长群里曾有新生家长要了保研文件,还要求看每学期的课表。如果家长意识到孩子保研无望,会很快调转方向,进一步打听考选调生、公务员、考编的标准有哪些,并详细询问,需不需要有当学生干部、支教或其他获奖的经历等。

教育问题的答案,往往在教育之外。2022年,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76万人。据新华社报道,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79万人。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多方因素影响,就业市场的人才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在鲍威看来,这一代父母感知到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引发他们对孩子前途的焦虑,进一步传导至大学阶段,加速催化其深度参与孩子的大学生活。

一些学校组建家长群,是出于方便通知学校事务、保障学生安全或提升就业率等目的,一定程度上,家长也在被校方主动拉进大学。四川某大学的一位辅导员提到,近些年,高校的管理日趋精细和严格,某种程度上,也是学校出于“自我保护”所做的选择。

父母的“提线木偶”

■现在的大学生还是像在读高中,是父母的“提线木偶”

学院建了家长群后,周可感受到家长和学院的双重不信任与不尊重。周可妈妈每次看到家长群的重要通知,就给她发来长语音叮嘱,大部分时候,周可只是转成文字,大概扫一眼,用“好的好的”“下次一定”“谢谢妈妈”的话糊弄过去。有时候,这类消息发太多,她直接假装没看到,等到第二天回复说“没看手机”。

南京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说,其所在学院近期建了家长群,同学们不赞同,又无法拒绝,于是,不少人自己扮演家长进了群,或让其他同学“代理”自己的家长一职。在他看来,建家长群后,学生在大学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我们是切实生活在校园里的人,对学习生活有需求或意见,学校却企图通过家长来了解”。对家长而言,学生原本应是家长和学校间最好的桥梁,并不需要老师转达。

在互联网上,围绕大学生家长群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声音是,大学是学生成长为独立个体的重要阶段,但大学家长群依然是把学生作为被管理者,是对大学教育理念的弱化,是在制造“巨婴”。

大学生家长群只是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度干预的冰山一角。除了家长群,几乎每位受访老师都能轻松列举出家长“越界”的表现。徐岚接触的一位大学辅导员,曾在凌晨3点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对方希望辅导员早起去学生宿舍叫醒孩子,以免错过早上7点的飞机。鲍威提到,有研究显示,“直升机父母”培养下的子女,更有可能成为“依赖”“任性”“娇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巨婴”。

徐岚在调研中发现,家长过度操心大学生的生活,造成一些学生更叛逆,与家长激烈争吵,甚至发朋友圈都会屏蔽家长,进一步加剧家长和学校寻求连接。还有一些孩子开启“省电模式”,任由家长摆布。她注意到,应试教育阶段,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导致学生在价值观、人格的养成上都存在问题,所以这一代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遇到许多障碍,比如心智成熟的时间越来越晚。一些大学专业课老师跟徐岚分享,近年来,心理韧性差的大学生在增加,面对困难时,更倾向于采用鸵鸟式的逃避态度。

“以前的大学生肯定都不会因为‘去哪里买牙膏’这件事情问老师。”一位辅导员感慨。如今,辅导员们在本职工作外,需要花费许多精力解决大学生的生活琐事,比如指导学生怎么买衣服,怎么在宿舍买电,告诉学生宿舍的门坏了该怎么办。这类大学生整体占比不大,但相较于之前有明显增多。

林红担任高校辅导员近30年,她看到,和过去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还是像在读高中,是父母的“提线木偶”,她但凡见到一个没按父母的想法走的学生,“都会窃喜一下,说明这个孩子有生命力”。她感慨,人们常常会把学生形容为“温室里的花朵”,但这一代的学生,不少人甚至“还没有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有些人看着成绩优秀,表面是早熟,但实际是晚熟,“我希望的成熟,是他能成为自己,而不是让外界看来他做的每件事都有意义,都能得到切实的回报。成长可以慢一些,可以吃一点亏,受一点苦”。

很多受访的辅导员都不赞同大学生家长群的存在。芦雅洁会明确告知家长,大学要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个人事务的能力,希望家长不要过多介入。她还担心,一些“民间”家长群里的家长过度关心成绩,可能会引发攀比心理,造成家庭矛盾等。这也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和预期。“学生不获奖就不优秀吗?还是因为有些家长以过去高中的标准判断大学,不清楚大学的评价体系是多维度的。或者即便他们知道,但做不到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情。”她说。

高校的确有一些事务需要与家长沟通,比如就业和升学。就业率是高校的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这一代大学生会出现“慢就业”等现象,学校也希望家长能提前引导学生,或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资源和支持。但这并非一定要通过家长群实现,一些学校原本有自己的群发平台,许多问题更合适一对一联系。此外,家长对高校政策的理解参差不齐。一位辅导员曾告诉徐岚,家长群也会有个别家长,对学校政策理解偏颇,将臆想的猜测发表在群里,容易误导其他家长,也给学校管理带来挑战。

“(大学生晚熟)问题很大程度上由家庭教育及应试教育带来,最后却让大学来承担。这使大学老师和辅导员的责任无限扩大,是一个很危险的趋势。”徐岚说。而是否建立家长群背后,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家校如何健康沟通,真正帮助学生独立成长。 据《中国新闻周刊》

>>马上就评

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

不要适得其反

最初听到大学也有家长群的消息会让很多人感到错愕。有人认为,建立大学生家长群是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延续,不利于大学生独立成长。也有人表示,家长有一个跟学校连接的渠道很有必要。多数在校学生则表达了对建群的不满,“我们是切实生活在校园里的人,对学习生活有需求或意见,学校却企图通过家长来了解”。

探讨大学该不该有家长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保持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沟通。学校首先要做好在公共平台上必要信息的发布,保障学生家长一定的知情权。如果家长提出有学生在某方面需要特别关注,或是学校辅导员留意到学生有异样,则应和学生家长主动进行一对一沟通。

建立后的大学家长群发布哪些种类的信息,则应当充分征求学生意见。诸如比赛通知、奖学金获奖名单、困难学生补助申请等信息,就没必要让家长和学生一味的同步。再比如,就学生的保研条件向校方提诉求这件事,是不是该留给学生自己来做?

大学教育的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大学阶段的经历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个人事务的能力至关重要,家长该学会适度放手,理性参与孩子的大学教育。不管有没有家长群,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应当共同把握好沟通的边界,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不要适得其反。 据上游新闻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0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班级群、实验班群、头部群......新高一家长加了10多个家长群!过来人说真相:正宗的高中群只有一个,比小学初中安静多了
...看不过来了。”读高一年级的小王同学妈妈,最近被太多家长自发拉的群,弄得很忙碌。小王妈妈给记者看了一下,她加入本班家长的群有班级家长群1(有班主任)、班级家长群2(有班主任和学
2024-09-18 19:46:00
...一条充满变数的道路——做一名足球特长生。灵儿是这些家长中的一位。她是两个男孩的妈妈。“灵儿”是她的微信名。在青岛南京路小学的足球场地边,这位某国际公司的部门总监给记者讲述了孩
2023-07-04 16:49:00
初中的叛逆在高中面前“不值一提”,各种离谱通报流出,家长沉默
孩子太过叛逆这件事情让无数家长感到头疼,可是过来人却提醒说,这才哪到哪,如果小学的时候家长就觉得自家孩子太过叛逆了,那未免是见识太浅,上了初中,高中再看看就会发现小学的时候简直就
2024-12-10 10:56:00
“高中开家长会的爸爸多了”引发热议!
最近,高中家长会突然成为话题,原因是有人发现:小学和初中家长会没几个爸爸参加,孩子上了高中来开家长会的爸爸一下子增多了。为什么会这样?你的学校是这样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此
2023-12-10 10:22:00
...随着学习环境变化,学习科目增加,学习难度增大,不少家长担心,会不会一不留神,被这道“槛”绊住。新学期第一天,本报邀请杭城多位校长,让他们给这些疑惑中的家长们支支招。关键词:幼
2023-09-02 07:04:00
...难实现的,电视剧剧情虽然很燃,却也脱离现实。那么,家长、老师如何看待“后进生”逆袭之举?家长 小学阶段逆袭有可能 初高中阶段较为困难“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就是从小学阶段到现在的
2024-01-10 05:23:00
小学生被逼着考“儿童版四六级”,家长从幼儿园开始焦虑
...剑桥英语官网)“起码在一线城市对择校有要求的区域,家长们都会‘揣测’KET成绩在小升初中的作用。”虽然于玲认为事实未必如此,但为了增加孩子的优势,家长们还是不得不开始卷英语。
2024-01-28 23:24:00
大多数孩子上高中后,家长会爸爸去的人数都比妈妈多
“女儿明天要开家长会,今天我要赶紧把西装熨烫一下。”我在姑妈家玩,姑父突然说到明天要去参加表妹的家长会。我听完调侃道,我身边都是妈妈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还有学校的一些活动,我小学三
2023-01-02 10:01:00
正值升学考试季,中考成了初三考生家长“头等大事”。今年的中考有个新变化——浙江多地高中分配生招生比例提高。例如,杭州市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分配生比例从去年的60%升至70%、宁波温
2025-06-05 08:3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与数据科学实验室等机构今年6月发布的《数智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第二期)显示
2025-08-12 18:21: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潇在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菏泽市立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他每日与时间竞速,在心血管疾病的生死线上为患者筑起生命防线
2025-08-12 18:24:00
爱康国宾起诉患癌女律师最新进展:女律师已向法院提交管辖权异议申请书
大皖新闻讯 近日,女律师张晓玲自曝体检10年未预警却患癌症一事颇受关注。体检机构爱康国宾起诉张晓玲名誉侵权,向其索赔1000万
2025-08-12 18:25:00
中华财险菏泽中支暴雨救援获赠锦旗
通讯员 周思彤近日,菏泽市突发强降雨致道路积水、车辆受困频发。灾情即命令,中华财险菏泽中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查勘理赔力量奔赴现场
2025-08-12 18:27:00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技术解决患者多年的头晕症状
多彩贵州网讯 “头不晕了,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地了。”近日,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准备出院的张阿姨(化名)轻轻舒了口气
2025-08-12 18:32:00
导演王晶谈梅艳芳赵文卓分手原因:有人替赵文卓起外号叫“卓卓”,暗指他是梅艳芳的“小狼狗”。
2025-08-12 18:52:00
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出土60年学术研究座谈会在咸阳召开
2025年8月11日,“甲子重光 再启新章——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出土60年学术研究座谈会”在咸阳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座谈会由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08-12 18:57:00
大皖新闻讯 8月12日下午4时许,内蒙古“婚内强奸案”一审庭审结束,未当庭宣判。被告人刘军(化名)辩护人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08-12 18:57:00
《中国涞水麻核桃》出版:以文为媒,赋能产业振兴
2025年8月11日,由涞水惠农麻核桃协会主导编撰的《中国涞水麻核桃》正式发布。这部凝聚着行业智慧的著作,不仅系统梳理了涞水麻核桃的发展脉络
2025-08-12 19:07:00
刷边书热销:我们究竟在为内容买单,还是为颜值付费?
大皖新闻讯 你是否发现,现在的书越来越好看了,封面精美、侧边印刷精致图案。书店里,各色特装书琳琅满目,其中,刷边书很受年轻人喜爱
2025-08-12 20:41:00
他用生命诠释“医者仁心”,“齐鲁时代楷模”张军桥先进事迹发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发布仪式现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摄跨越山海,他用生命诠释“医者仁心”。8月12日晚
2025-08-12 23:00:00
夏日时节,众多游客前来贵州漂流。在享受清凉与刺激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安全问题。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医师余曦提醒
2025-08-13 01:25:00
8月12日晚间,中国恒大(03333.HK)公告称,公司将在8月25日从港交所退市。公告显示,8月8日,公司收到港交所发出的信函
2025-08-13 01:25:00